|||
陈昌春博友关于蒸发与气温的博文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50729-661620.html 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周少祥博友也发表了很好的意见。希望有进一步深入广泛的讨论,遥感界也能从中获益,在解决这一全球性问题方面能作贡献。
作为参加讨论的第一篇博文,先讲一点历史。古来咱们描述气温,一般只是人的感受(如数九)和其它物候(如结冰、又绿江南岸、等等)。缺点是含混、欠定量,但优点是尺度大,采样点多。康熙大帝是很重视气温变化观测的,就曾经命林黛玉她爹,详细记载苏州的物候。但最早定量测量北京气温的,是南怀仁同学。有SCI文章“验气图说”(1671),并自制温度计,测量、记录了北京的气温。优点就不讲了,缺点是点位测量,代表性不足。参见“南怀仁介绍的温度计和湿度计试析”(http://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ZRKY198601011.htm)。
总之,南怀仁的温度计和湿度计未能及时在中国推广,自然也没改进。咱们还是数九方便。我桌上的台历还标注今天是“七九”,发文时就该情人节了。亦参见:“中国古代的温度测量”(http://wenku.baidu.com/view/8fcbba0bf78a6529647d5334.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3-22 00: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