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kfeng081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kfeng0810

博文

还原历史,追求真实(2)

已有 3113 次阅读 2015-4-17 10:26 |个人分类:中国遗传学史研究|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再说“我国‘籼型杂交水稻’的协作研究”


冯永康(业余科学史研究者)


  有感于近日媒体有关“隆平高科超级稻‘两优0293’因受稻瘟病影响,在安徽出现大面积绝收”的报道,觉得有必要继续追踪“杂交水稻”研发历程的真相,力求还原历史的真面目。期待更多有志同仁参与。


   1964 年,裴新澍第一个提出“相对遗传力理论”的两个基本公式,概述了杂交亲本与子代的遗传关系,在国内外引起普遍重视。[裴新澍.相对遗传力理论及其在作物育种上的意义[J].作物学报,1964(2) ]

  1966 年,袁隆平撰写的《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论文,发表在《科学通报》 17 卷第 4 期上。[袁隆平.水稻的雄性不孕性[J].科学通报,1966(4) ]

   1970 年,李必湖在海南三亚南红农场附近一块沼泽地发现了普通野生稻的一株自然雄性不育(花粉败育)株中,经鉴定为“野败”雄性不育基因类型。[湖南省黔阳地委报道组.努力攀登的人——记李必湖同志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的事迹[J].遗传与育种,1978(1) ]

   1972年,在湖南长沙召开的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会议上,裴新澍作了《关于杂种优势与雄性不育的理论分析》的报告,提出了植物雄性不育和杂种优势的“亲缘生态理论”。[覃绍国,韦作玉.参加杂交水稻雄性不育理论评议会的专家确认亲缘生态理论开创了籼型杂交水稻研究新途径[N].广西日报,1982 年 2 月 26 日]

   1973 年,依照“亲缘生态理论”,杂交水稻的研究僵持多年后,终于有了新的突破。颜龙安最先选育出“珍汕 97”野败籼型的不育系和保持系;张先程最先选育成功野败籼型的恢复系 IR24。[裴新澍.生物进化控制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428-431 ]至此,我国野败籼型杂交水稻“三系”基本完成配套,并选配出强优势组合。

杂交水稻研发历程揭秘_钱炜.pdf杂交水稻研发历程揭秘_钱炜.pdf杂交水稻研发历程揭秘_钱炜.pdf杂交水稻研发历程揭秘_钱炜.pdf杂交水稻研发历程揭秘_钱炜.pdf

    1.钱炜杂交水稻研发历程揭秘中国新闻周刊,2012年4月16日

   2.冯永康,1949-1978 年中国遗传学界大事记原载《中国遗传网》“遗传学史”栏目

          (http://www.chinagene.cn/CN/news/news839.shtml) 】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94644-883129.html

上一篇:学研记事(7)——中国遗传学史之研究(二)
下一篇:遗传学史(6)——纪念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论文讲演150周年
收藏 IP: 118.112.185.*| 热度|

1 史晓雷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6: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