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joy life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xt33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万言文

博文

“弟子规”究竟适合现代小孩吗? 精选

已有 16088 次阅读 2013-7-17 11:34 |个人分类:品味感悟|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弟子规

在北京期间,有个可爱的小学一年级小女生把我当做妈妈,下面是母亲节时送给我的礼物——自己做的一幅画,是不是很有趣啊?

 

 

这孩子昨天跟我说暑假作业包括一项:背诵《弟子规》。其实这并不意外,寒假时已经布置过一次了。我也跟着她一起背过一段。说实在的,还真不好背,尤其对于我们这年纪,已经不适合死记硬背了。对孩子而言也不好背,因为不理解大多数含义。

当时思考了一个问题,也跟其他人叨叨过,这《弟子规》究竟适合现代小孩吗?

我的一位同学,特别推崇《弟子规》,整天宣扬。前天看到林中祥老师写的博文:‘弟子规’为大学生必读书合适吗?评中山大学的要求

在此结合与孩子背时的一些体会说说自己的看法。

首先,学习《弟子规》还是有益于做人和修身的。尽管它产生于封建社会年代,但并不一定意味着是封建礼教,一定贻害现代社会。其中很多应该是做人,或者是一个现代文明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现在的孩子通常唯我独尊,而很多家长却听之任之,甚至认为有个性或很可爱。比如“父母呼 应勿缓”是很多孩子做不到的,常常会对大人爱理不搭。“路遇长 疾趋揖”每个孩子能做到吗?常见的情形是家长常说:“叫阿姨好”或“叫叔叔好”,如果孩子没听话地打招呼,家长还会接着说“不是告诉你要招呼的吗?”尴尬不?孩子曾问过我:“为什么先给奶奶盛饭啊?”或者“为什么先给奶奶倒饮料啊?”很奇怪吗?其实不难理解,也许从她出生以来,一直是别人先给她盛饭倒饮料的,没谁教过她“长者先 幼者后”。是不是现代文明提倡尊重孩子,就应该改为“幼者先,长者后”呢?这孩子的一个优点就是爱学习,经常会问“这样做有什么不礼貌吗?”孩子是一张白纸或者一棵小苗,成就什么样画作或长成什么模样,有赖于大人和社会告诉他们一个正确的标准,是不是?

“谨”的前半段是健康生活的要求,也符合现代的健康生活指南。后半段则是一些行为准则,对我们也是有指导意义的。例如,“缓揭帘 勿有声”我们能做到吗?想想看,在家或者办公室或者其他场合,我们是不是常常被“咣”的一声关门声吓到呢?自己是否能做到轻轻关门呢,是不是知道拧一下把手,而不使劲磕出响声呢?如果我们的行为更加谨慎的话,就不会被其他所谓的文明国家另眼相待了,也不用承受类似于德国酒店那样的屈辱了,是不是?“ 倘不问 即为偷 ”应该不只是拿人东西吧,在学术界的抄袭,不标注出处,算不算此类?

“信”的开篇即为“凡出言 信为先”,这难道不是现在国人最缺乏的吗?不也是我们竭力呼唤的吗?至少让孩子从小知道诚信,从好过一生都以为欺骗和欺诈是常态的好吧?

其次,《弟子规》中有些提法和要求应该与时俱进,与现时代的要求和现实相接,不能生搬硬套。比如,“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符合现代准则的应该是大家平等地坐下来交谈,跟孩子站着说话时,尽量弯下腰或者蹲下,保持目光平齐。再比如,孩子曾问我“丧三年”是什么意思,我说是父母过世后,孩子要守孝三年。孩子很难理解,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她还没有明确的死亡的概念,更不理解守孝的含义。对此,我觉得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无法做到守孝三年,金正日为金日成守孝三年,仅仅是孝道吗?恕我小人心,我觉得更多的是政治谋略。但是不是就不需要孝道了呢?不但需要而且远远不够。不孝的例子不举了,只是“不经常探望和问候父母”要负法律责任这条让很多人笑话的条文就足以说明了吧?现代的孝道应该体现在父母健在的时候,给他们更多的尊重、关注和奉养而非身后守孝三年。“不关己 莫闲管”是不是也应该有更深刻的含义的理解,尤其在现代社会,那些晕倒在路边的老人,我们要不要管呢?

第三,该如何学呢?确实需要学者大家能对此研究,做出讲解。单靠一知半解的我们是无法给孩子们讲清其中的要义的。当然我也看了一本讲解《弟子规》的书,做了字面的解释,也用古代和现代的例子说明,体例是不错的,但我个人觉得内容欠妥,并不适合孩子阅读。期待更多更适合的著作能带给孩子和成人。

一家之言,欢迎探讨!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自己的愉快生活!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93156-708847.html

上一篇:没到手的500万啊!
下一篇:北京春色
收藏 IP: 58.254.92.*| 热度|

33 林中祥 陈楷翰 李学宽 王修慧 孙平 王德华 刘洋 杨国力 文克玲 张明 陈小润 鲍海飞 苏红 梁进 肖重发 曹裕波 陈沐 李毅伟 李汝资 万幼 唐凌峰 张冠军 王育华 陈国文 陈湘明 朱晓刚 biofans chinasciens piaoluodexue zhangcz07 niming007 chenhuansheng uneyecat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12: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