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应骅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min 一位IEEE终身Fellow对信息科学及其发展的看法

留言板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登录 | 注册


IP: 112.84.82.*   [75]吴跃华   2014-8-25 15:14
我这没显示您的留言,没法给您回!谢谢来指导您!
IP: 112.84.82.*   [74]吴跃华   2014-8-25 13:20
教授您好!我写了一篇博文《作为教师不宜称“教授”为“叫兽”》,查看地址是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737936&do=blog&id=821232欢迎您批评指正!
我的回复(2014-8-25 13:57):你那文章太长,没看完。
IP: 218.199.38.*   [73]庄旨鉴   2014-7-11 10:58
闵教授,看了您有关大数据的博文,深受启发,我是一名准硕士生,准备研究大数据网络安全方面的问题,现在有点摸不到头绪,您能给些建议和资料吗?
我的回复(2014-7-11 11:20):大数据网络安全  不是一个问题?
IP: 202.115.65.*   [72]maowenying   2014-5-23 10:00
闵老师,您好!一直关注你博文的动态,今天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我是一名从事理论研究的研究生,最近遇到了一个很困惑的问题。目前很多研究人员已经开始研究5G了,但是我最近做的一些研究工作确是2G、3G里面的东西。然后了,有些人说我做的研究成果没有意义,现在已经4G,甚至开始5G了,你还做这些东西干嘛,太老套了。我想请教下,关于做研究,是一味的追求新的东西,针对老的东西,我们就不管了嘛?
我的回复(2014-5-23 10:25):不必跟风。2G、3G里面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改进。只要找准了问题,放心研究吧!
IP: 159.226.205.*   [71]黄焕平   2014-4-29 15:47
闵老师,您好!我即将到美国一个常青藤大学读博,正在看一个介绍美国文化的书,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二战之后美国随便一个大学毕业生都很容易找到工作,有点类似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但是随着1945-1993年美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6%到21%还多,工作机会也越来越少,需要发更多的简历才能得到面试机会。这个趋势还会延续下去,因而我想跟您交流两个问题:(1)我们培养了这么多的高学历青年,但是社会并不能创造足够的岗位来容纳这些人(已经蔓延至博士)。高等教育是否应该适当限制规模呢(本科维持现在的数量水平而不是继续增长,限制硕士、博士数量应该严控,维持精英教育,大陆研究生已经有点大众教育的味道了)?(2)我学的是气候学,第一年的奖学金总额达到9万美元(6.3万学费+2.7万生活费),录取至今仍感觉拿学校和导师这么多的钱有点受宠若惊,美国学生尚且在贷款上学,生怕对不起未来几年花在自己身上的50万美元。我该如何平衡心态呢?
我的回复(2014-4-29 17:41):(1)是有过剩的现象,但是,中国这么多人,不念大学也会有许多人失业。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2)你很幸运,常青藤大学录取你是好事,干嘛不去啊!人家还求之不得呢!但是,不要以为他取了你,这50万就稳拿了,靠你自己努力。
IP: 202.102.188.*   [70]王敏超   2014-4-10 16:22
闵教授,您好!打扰您了!我是山东济南《大众日报》理论评论部 论丛周刊 编辑王敏超。关注您的博客日久,虽然我是文科生,但还是觉得您的文章很耐看。最近晚辈拜读到您《大数据又被提起了》、《大数据与小数据》这两篇文章。我们非常喜欢您的大作,因为我们觉得您的文章非常具有启发性和前瞻性,特别是在”大数据“被反复提起的现如今。另外,您的文笔非常流畅,虽然此问题非常专业,但是我作为一个文科生仍能读得津津有味。因此,我们非常想约您这样一篇稿子,就是谈大数据时代的小数据。我们斗胆烦请您,您是否方便将这两篇大作综合成一篇稿子,发在我们的论丛周刊上?我们定会着重推出您的作品。不知闵教授意下如何?期待着能够收到您的回复。恭祝春祺!晚辈《大众日报》理论评论部 王敏超敬上
IP: 159.226.181.*   [69]彭思龙   2014-4-9 17:14
闵老师:
  编辑部回信,今年专栏文章稿件量较大,具有不同风格,编辑部希望将相同风格的文章集中发表,你的文章将在下期安排发表。
思龙
我的回复(2014-4-9 17:24):他们一声不啃,起码是对你不够尊重吧!他们拿了我的修改稿,压下来就不啃声了,你应该批评编辑部。如果是有不同意见,我倒很心安,告诉一声就行了。
IP: 114.91.175.*   [68]王小平   2014-1-31 10:22
年复一年无量寿  月又一月琉璃光
日日夜夜观自在  时时刻刻妙吉祥
恭祝闵老师新春快乐!
我的回复(2014-2-7 16:29):对不起,刚看到。谢谢你的祝福!
我的回复(2014-1-31 10:47):谢谢!
IP: 115.239.54.*   [67]俞立   2014-1-31 09:33
闵老师,晚辈祝您新春愉快 :)
我的回复(2014-2-7 16:29):对不起,刚看到。谢谢你的祝福!
我的回复(2014-1-31 09:47):谢谢!祝你马年吉祥!
IP: 222.88.196.*   [66]尤明庆   2014-1-16 09:33
闵老师,若有时间请看一下:诚可叹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759565.html
我的回复(2014-1-16 11:19):谢谢你这么看得起我!这种现象不是个案,沉着冷静吧!
IP: 222.247.154.*   [65]童调生   2013-12-29 09:46
闵老师:谢谢,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永远是相对的模糊的用艺术的语言讲是朦胧的,正是这种永远朦胧才使科学家永远不断追求真理。可以说朦胧是科学进步的动力。这就是真理的相对性。 童
我的回复(2013-12-29 10:07):  
IP: 58.210.35.*   [64]孟宁   2013-12-27 13:07
编译的文章用来教学参考用的,里面很多把握不准
我的回复(2013-12-27 15:12):教学参考,没有关系啦!
IP: 58.210.35.*   [63]孟宁   2013-12-27 09:21
闵老师给审一下这篇文章 http://www.mc2lab.com/?p=1022 新手上路多多指教
我的回复(2013-12-27 09:33):为什么要审呢?投出去就好了。我只觉得这个题目太大。
IP: 141.161.133.*   [62]刘扬威   2013-12-17 02:44
感谢闵老师的推荐!问候,祝好!
我的回复(2013-12-17 08:01):你那个问题提得好!
IP: 106.120.218.*   [61]姚攀峰   2013-12-16 09:35
闵老师,阅读您的文章受益非浅,谢谢您的无私付出 。
我的回复(2013-12-16 14:29):谢谢夸奖!人老了,无所求了。只要对大家有点帮助,就幸甚了。
IP: 159.226.181.*   [60]彭思龙   2013-12-16 09:21
闵老师:收到了你的文章,这几天有点忙,还没有来得及仔细看。
思龙
我的回复(2013-12-16 09:33):收到了就好!
IP: 123.120.23.*   [59]何梅芳   2013-12-14 01:42
Hi!我给方芳网主发 短信了,说一切正常,我试验一下,能留言吗?
IP: 159.226.181.*   [58]彭思龙   2013-12-9 11:42
闵老师:可能因为你上一篇技术性太强,文章放在下一期的视点栏目刊出。这次争取在专栏中。思龙
我的回复(2013-12-16 08:53):彭老师,小数据这一篇,你收到了吗?
我的回复(2013-12-9 13:38):我正想回去查查呢,好像几个月都没消息。
IP: 159.226.181.*   [57]彭思龙   2013-12-9 09:52
闵老师:
  能不能对于小数据部分给点图片,包括再介绍深入一点你文章中提到的那个生态系统,省的读者再去阅读她的文献。如果能够增加到4000字左右,就好了。
思龙
我的回复(2013-12-9 10:13):好吧!我试试。
IP: 159.226.181.*   [56]彭思龙   2013-12-9 09:38
好的,我看看怎么扩充一下。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14 03: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