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应骅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min 一位IEEE终身Fellow对信息科学及其发展的看法

博文

记忆电阻(110308) 精选

已有 8058 次阅读 2011-3-8 16:08 |个人分类:微电子|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存储, 记忆电阻

记忆电阻(110308)
闵应骅

    上篇博文“从微电子到纳电子(110227)”谈到了记忆电阻。没想到本月的ACM通讯也有一篇长文,介绍记忆电阻。可见此事受到了相当的重视。
    从理论上说,记忆电阻并不是很新颖的。早在1971年, Leon O.Chua 在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 Theory发表了一篇文章“Memristor—The Missing Circuit Element”,提供了记忆电阻的数学基础。他认为,基本的电子构件有四种:电阻、电容、电感、记忆电阻。定义它们的基本的电路参数也有四个:电流、电压、电荷(charge)q,磁漏(flux-linkage)φ。电荷对时间的导数是电流;磁漏对时间的导数是电压。而揭示φ,q之间的关系,正预言了这种元件的实现。Leon O.Chua教授现任UCBerkeley的教授,1961 MIT MSEE,1964 UIUC Ph.D,1974 IEEE Fellow。你看,这一项基础研究,40年以后才在工业界受到重视。所以,要求基础研究立竿见影是不现实的。
    今天,信息存储产业,晶体管在继续扩展上碰了壁,预示着摩尔定律的终结。去年8月,HP宣布,与韩国Hynix合作开发了基于记忆电阻的存储器芯片(ReRAM),三年后上市。这种基于钛材料的芯片将取代快速闪存,提高速度10倍,节省能量10倍。用原子显微镜拍下的17个记忆电阻的电路如后面的图所示。另外,莱斯大学和PrivaTran合作开发了全硅的ReRAM。
    实际上,记忆电阻可以用许多不同材料制成,其组值随两端电压而变,随所加电压的时间长短而变。刚开始时是作为二值存储元件,但也可以工作在模拟方式,而成为一种新型的逻辑电路。产生一种新型的计算,使之在存储数据的芯片内进行,而不在CPU上进行。这就更像神经系统,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可以有强弱,而导致人脑学习和配置功能。这种存储是非易失性的,关了电源也不会丢。它可以做到1纳米级别。Chua说10个记忆电阻可能能做原来要50个晶体管才能做的事。近期,记忆电阻可能主要用于存储设备,将来可能用于人工神经网络,像模式识别,传感器信号的实时分析等。
    当然,并不是大家都走这条路。INTEL搞非易失性的相变存储器。看来,原来用晶体管的路子是走不下去了。
    莱斯大学的教授说,目前来看,记忆电阻作为一种电路元件,从材料花费到制备工艺、可扩展性和开关时间都很好,就是开关电压要求较高,但有望解决。不论是硅-钛记忆电阻芯片,还是全硅的记忆电阻芯片,达到实际应用都有许多工程问题有待解决。而搞计算机的人关心的是模型化。只有模型化之后,才能考虑与计算机体系结构有关的问题。记忆电阻的记忆和工作,更像一个模拟装置,处理一定范围内的许多值。所以,模拟计算机能不能翻身,还很难说。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90937-420093.html

上一篇:科研选题面向应用与基础性有矛盾(110223)
下一篇:11项信息新技术(上)(110315)
收藏 IP: 202.108.19.*| 热度|

15 吕喆 廖聪维 刘全慧 谢鑫 杨华磊 曹广福 鲍海飞 彭雷 傅云义 张利华 张骥 孙学军 杨正瓴 张伟 俞立

发表评论 评论 (2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03: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