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应骅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min 一位IEEE终身Fellow对信息科学及其发展的看法

博文

成才之路(5):满招损,谦受益(100602)

已有 5820 次阅读 2010-6-2 08:24 |个人分类:做学问|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满招损, 谦受益

成才之路(5):满招损,谦受益(100602)
闵应骅
    “满招损,谦受益”是古训,在“曾文正公家书”里,他写信给弟弟时,引用爷爷的教训。曾国藩一个汉人,要在满清的朝廷里做官,而且官居一品,多么不容易呀!
    “满招损,谦受益”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对人、对物都是很重要的。不但是国内,国际的大科学家也遵循此理。
    在毛泽东时代,每周都有生活会,检讨自己,也声讨别人。一些比较突出的年青人,常常被批评为“好表现自己”,“骄傲自大”。那时候的逻辑是大家都应该一样,同一个问题,凭什么你会我不会?你有任何表情都是骄傲自大。应该承认,人的领悟能力、理解能力是有差别的。一些比较突出的年青人就不服,“别人看不起自己,我自己还能看不起自己吗?”更想表现自己,于是,更被人批评为骄傲自大。这种恶性循环使得学生们之间不得不谨小慎微,生怕被人批评:这是自高自大,表现自己。这种情况能够改变,除非你当了学生会主席,或者是团支部书记。因为你本来就已经自大了。其实,人的差别是应该承认的,但人的认识很有限,在知识的海洋里很渺小,应该有清醒的头脑。不应该学到一点东西就觉得“满”了,而应该谦虚谨慎。
    到邓小平时代,改革开放,西方文化开始时兴。“表现自己”不再是一个缺点,而是必须做的一件事情。到什么地方去求职是自由的,你不好好表现自己,介绍自己,别人怎么会用你呢?所以,你需要把自己的学历、工作经验、技术特长、创新思想都讲清楚,讲得面试评议人很动心,才有可能要你。你去争取课题,你不把你的申请书说得天花乱坠,怎么能打动评审者呢?你去请奖,你更得充分宣扬你的成就,你才可能得奖。所以,表现自己是必要的,并没有错。但要恰如其分,实事求是。说得太满,招人厌烦,损失你的可信性,别人甚至会怀疑你讲的所有话的真实性。假数据、假论文那样的假话就更不可取了。在科学面前的严谨的态度必然导致谦虚谨慎。因为整个人类对科学的认识都很有限,何况你这样一个个人呢?譬如说,医生不能治的病要比能治的病多。人类面临这么多挑战性的问题,有什么可自满的呢?
    我发现我们有些研究生读完文章,特别是读送审的文章之后,总觉得没有什么,甚至不值一提。原因可能有两个:一个是我们习惯于战略性思维,对于具体技术问题看不上眼。看到一篇容错的文章,想“不就是容错吗!”殊不知搞具体技术的人,解决一个小问题也是很不容易的。第二个原因可能是还没有读懂。尤其是对于一些大家署名的文章、一些名牌大学出来的文章,千万要仔细看完以后再下结论。谦受益嘛!
    在邓小平时代,出国留学的人很多,在海外很有成就的人也很多。这个时代出去的年青人站稳脚跟以后,大多愿意做管理,要不是想爬上管理层,就是想自己开公司。虽然也有很成功的,但究竟比较少。我很佩服60年代从台湾去美国的肖慕岳博士,他在IBM工作了一辈子,一直做技术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做到了IBM Fellow, IEEE Fellow。当然,一直工作在学术界的华人成就大的就更多。不过,现在美国工作不好找,想回国做贡献的越来越多,被称之为“海归”。我知道他们并不自满。他们知道自己是什么水平,什么大学出来的,在本领域自己是什么位置。但是,他们一回国,就看到这个大学水平不高,那个教授没什么贡献,办事不规范。。。等等,甚至有人说:“国内的院士也就是美国副教授水平。”这引起很多人的反感。国内有许多问题,这不假,但要慢慢来。实际上,美国也有许多问题。我觉得海归学者回国以后,应该记住“满招损,谦受益”,摆正自己的位置。这样,心情才能平和下来,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而从人才成长的角度讲,“满招损,谦受益”的古训仍然是值得记取的。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90937-331186.html

上一篇:成才之路(4):广泛的兴趣(100528)
下一篇:成才之路(6):名利观(100606)
收藏 IP: .*| 热度|

15 俞立 刘玉平 杨远帆 梁建华 王修慧 柳东阳 侯成亚 刘晓冬 张旭 田仁飞 唐常杰 王有基 高绪仁 neilchau pkuzeal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7 07: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