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界限与自我实现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自我源于思考 逻辑思维,创新实验,完整自我——致力于建设国家创新系统和全球知识传播体系

博文

与毕业班的同学探讨(一):读硕

已有 3366 次阅读 2010-2-24 19:37 |个人分类:点滴|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工作, 毕业, 读硕

新的学期即将开始,在毕业班里许多同学等待着硕士考试成绩,准备去读硕士。读硕的原因之一是有志于科学研究,再则由于实践课程的减少,使得大学毕业生感到信心不足而怯于工作。而大多数学校的硕士必须参与科研方面的工作。从文献综述到学术交流,从动手实践到撰写科研论文,科研能力的确可以得到一定的培养和锻炼。少数知名实验室的硕士可以亲身参与科技前沿的研究,领略到最前沿的风采。

中国的硕士,许多学校仍然是精英教育,但随着许多专业进行了两年制的改革,硕士生的精英气息正在淡化,硕士正在像国外那样沦为大众教育的一种。英国有些硕士学制仅为一年,社会科学硕士或许可以,但自然科学以一年作为硕士学制肯定不行。

 

自然科学:什么都可以没有,但就是不能没有idea

我们的基金申报书是一个非常严密的系统,整个课题的结果多是预测好了的,工作的重心也大部分放在这些可预测的结果上,否则就“意义大为降低”。很多课题申报书缺乏实质性的探索性工作,或者探索性工作只是其中的附带产品,而事实上,探索性创新对于科技进步的意义要大于严密的一般性研究。一旦科研流于形式,在固定的程序下,将成为一项小学生也可以完成的工作,探索性研究无从谈起。

对于探索性工作,虽然导师有着很强的专业前沿领域认识,但毕竟分心于生活、职称、财务、社交等。而学生则处于最富于激情的年龄段,学生的思维比导师更具有优势,但当前的科研体系使这种优势很难得到充分的发挥。一般情况下,一个导师与一个或几个学生形成了一个课题组(或者子课题组),导师有了idea,然后就会让学生去验证一下,这也是部分导师偏向于喜欢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的原因。学生所缺乏的却恰恰是前沿领域的知识面及实际操作技能。如果得不到导师的指导,或者学生缺乏学习的方法,即便是学生处于思维最活跃的时期,仍可能一无所获,且造成课题组运行的减效。

目前的科研是大科研,设备动辄数十万,上百万,它再也不是近代科学时期使用瓶瓶罐罐就可以轻易得到探索性创新结果的模式了。所以,对于有志于自然科学研究的同学,如果能够进入专业在国内知名的学科是非常幸运的事情,这些学科一般拥有非常好的实验平台,有较好的科学研究的风气。

即便在国内外一流的实验室,如果你希望学校、院系或者导师能够资助你的独立研究的话,多半是要失望的。很少的学校、院系能够提供硕士生使用的基金,这些公共基金多为博士申请,而且博士在使用时自由度也受到导师的影响。

 

 

社会科学:发现不同职业的贡献,体验不同社会角色。

社会科学知识大多可以通过文献著作获得,也有一些课题涉及到现场实验,通过改变工作人员的行为及工作环境观察工作效率的变化。但社会科学的方式主要是亲自实践、调查谈话,发放调查问卷并不能对自己的能力提高产生实质的影响。

对于准备攻读社会科学硕士生的同学,不如先工作,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然后再从事社会科学的研究则会得心应手。

 

 

最后要说的是,进行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多是在刻苦的努力后,方有一朝灵感忽现的收获。祝大家在工作和学习中取得好成绩。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8871-297322.html

上一篇:发展中的全球仿制药市场(2)
下一篇:与毕业班的同学探讨(二):工作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9: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