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qc25243022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qc252430228

博文

《读博失败的10个作死大法》__读后感

已有 2645 次阅读 2020-9-13 12:20 |个人分类:感悟|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路走过来了才发现已经踩坑~作死大法试了,踉踉跄跄活过来不易

现在既然不想写文章,那就来这留下一笔,希望与人与已都有用


1、过度在意成绩或课程作业

2、什么都想学

3、完美主义

4、拖延症

5、“独立”地过早或过晚

6、把读博当成是在上学或工作

7、不把委员会当回事

8、目标定的太低

9、目标定的过高

10、误解了真正的里程碑


下面就是些自己的想法。=======

1、关于课业成绩

作者说更高的分数意味着本该用于研究的时间被浪费在课堂上,导致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远。

目前的我依然觉得作者只觉得对了一半。关于上课,一个学生能免费享受的教育资源是有限的,师者为传道授业解惑备课也是精心准备,学生上课和完成课程作业是学生的本分,也是对授课教师的尊重,我本人在博士期间的课程学习是非常受益的。学生认真上课取得好成绩,可以取决于老师和课程内容,与自己的研究和兴趣点紧密想关的要对自己有高要求,而无关的必修课课堂上也是要认真听课和完成课程作业的,全当视野的拓宽。因此一个博士生需要有自己的学术判断力,博士授课类型需区别于本科生,在课程作业和课程内容上给博士生更多的自己由。


2、什么都想学和独立时间其实是有关的

独立过早的学生容易发生什么都想学的问题吧。当学生不知道做什么的时候,是不是什么都得学?没有既定的研究计划和研究方向,也是无奈之举。研究早期如果没有导师的手把手指导,学生自己最好跟据课题组中已有进行相关的研究,在国内师兄师姐的作用很重要,而做为导师和师兄师姐也要放手独立的转变,后浪终究会扑上来,前浪能做的是在能带的时候教会后浪学会解释自己的研究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当后浪涨高时将是一种良性循环,互为师。此时,学什么可以面向问题。


3、完美主义需要时间,也是拖延的借口么?

这一条我学到了“从研究的提纲和一些粗略的笔记开始着手进行,然后在此基础上不断修改、迭代、打磨,然后不断重复这一过程。当在这个过程中文章的变化越来越小时,它就到达了收益递减点。在这一点上,它只需要再通过一两次修改即可完工了。”“Procrastinators should check out my tips for boosting productivity.”努力做一个non-procrastinator吧。


4、不把读博当成是上学和工作,而是修行的体验过程。。。。没人能帮你,所以有读博前要有这种意识,人生嘛,需要热爱和坚持、需要修行


5、关于学术委员会,每个老师的建议都有他的理由,中国有句古话:“他走过的路比你走过的桥都多”,因此至少需要对他们的建议保持积极的回应和拒绝的理由,保持有效且尊重的沟通。


6、关于目标:需要更加深入的了解自己,如果有一个或一群能帮你修正目标,也了解你的人,那么她们是你读博路上的贵人。但是这篇文章并没有给出如何制定目标,至少也没给出需要考虑的因素,我觉得了解自己是发生在读博之前的,这个是个必要条件占50%,另外要了解队友,表明你能获取和失去什么样的资源,同事占比10%,导师占比20%,基础设施占比20%,但如今学术共同体和通迅发达的大背景下,只要导师业界口碑不是太差获取资源的方法还是很便利的。如果你人在中国,但能完成这种工作的只有在某国有全球唯一的设备,你课题还想这么做,那确实的作死了。


7、关于发表:做的工作,如果不发表、不讲出来、不实践,将没人知道你在干什么,那么你的工作的无意义的。如今在破“四唯”的背景下,某院不再以发论文为考核指标,我个人认为是很荒唐的,有矫枉过正之嫌,不“唯”明明是为了提高publishments的水平的,有责任心的Peer-review 对每一个科研工作者来说,和对人类进步的每一个里程碑来说,者是有益的。想起一张图,没有发表的paper大概就是厕纸吧。。。。。


第一次写,洋洋洒洒,有想法就记录下来吧~自己是个喜欢分享的人,那就分享给有需要的人好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866927-1250359.html


收藏 IP: 111.25.150.*| 热度|

2 张鹰 张淑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23: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