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gjun32420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gjun324203

博文

骗子的土壤

已有 3301 次阅读 2016-10-13 13:20 |个人分类:社会评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社会, 制度, 欺骗

任何植物的生长都需要土壤,任何事物的生发都需要基础。同样的道理,任何社会现象的出现和消亡都有其社会制度上的土壤。任何社会现象都不会凭空出现,否则我们就否定了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在一个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国家,各种制度都处于一种剧烈的调整期,这就可能造成各种不协调,所以出现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前一段时间,好几个骗子将几个即将入学或已经入学的孩子的学费骗的一文不剩,心狠手辣令人咬牙切齿。古人云盗亦有道,如果骗也算盗的一种的话,这种人则根本就不上道,而不上道的人则必然是为大众所痛恨和鄙斥的。所以,对于那几个年纪轻轻的骗子,我没有抱任何的同情心。虽然很多人会说,他们这么年轻,可真是可惜啊。可是他们做错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去骗另外一个孩子,毫不顾忌这个孩子所抱有的希望。或许有人说,他们可能会认为这个被骗的孩子是富裕家庭的孩子,然而他们应该在他们看见的账户的存款上,就明显知道她是个平凡家庭的孩子——当然,富余家庭的孩子就该被骗吗。所以我对于这几个心狠而毫无原则的骗子,不抱有任何的同情。当然,诈骗永远都是错的,无论针对的是谁。

在中国,特别是现阶段的中国,骗子尤其的多。食品造假,然后说是合格食品,然后让别人吃,自己不吃——这就是骗。食品公司将过期的产品重新贴生产日期,这就是骗。前段时间的毒疫苗事件,之前的三聚氰胺毒奶粉,相信众人依然心有余悸。至于说其它吃不死人的,比如甜蜜素西瓜,皮革酸奶,甜蜜素冬枣, 想必就不需要我一一列举。连食物药品能致人死亡的东西都要欺骗,还有什么不能骗的呢?如果诸位不健忘的话,我相信众人还记得温州动车事件。当时令人匪夷所思之处是某些官员第一时间想到的竟然是就地掩埋。掩埋的好处就是别人外表上看不见了,如果这不是一种欺骗的话,算什么呢?欺骗上级,欺骗中央,就说没事没事,就是小事而已;对下则对普通群众进行维稳训话,真相就地掩埋。评文明城市,就通过各种临时手段处理一些城市的边边角角,用各种围墙、宣传版画围起来,看起来多好看,多整洁,如果这不是欺骗的话,那么整个中国就没有谎言了。如果上级领导不临时调研,他们要想看到一个地方的真实面貌,这种可能性有多大,我并不清楚。我说过,任何社会现象都有其社会形态的物质基础——即社会制度。为什么要骗,因为骗能获得利益、好处。为什么能骗成功,因为有制度上的缺陷。因为造假、掩盖真相都不会让施骗者得到沉重而永不翻身的惩罚。所以三鹿事件的某些官员,又换了一副模样在别的地方上任了,依然可以在各种场合继续着这一套游戏。是的,我们都是违心的欺骗者。我们善于掩饰真实的想法和内心的愤慨,在任何一个只要戴着一顶乌纱的人面前,我们都会奉献自己违心的微笑和恭维。所以在中国,特别是现阶段转型期的中国,在国民精神社会制度并没有达到一个合理的状态前的这个阶段,这种风气将依然弥漫在我们之间。前一阶段常州某中学的毒地事件,依然令人毛骨悚然——然而现在的调查结果说明是合格的。当然,我相信这份调查是合格的。然而遗憾的是,在之前那么多家长愤然上访、凄然申冤,那么多孩子得病却在常州市内似乎得不到一份体检报告的阶段,为什么就没有一个机构一个单位出来检测出来调查?这中间到底是什么冤魂野鬼干扰了这么多环保科研机构的运行呢?我想象不到,所以说既然现阶段的调查结果证明无害,我们也只能释然,当然也可以普天同庆,原来那些家长是杞人忧天,原来那些家长们说不能体检、不能检测的话是杞人忧天而已,也只不过是一种无意的欺骗。因为现形或没有现形的骗子太多,所以当某个人看到对方是个骗子时,大多不会说原来你就是个骗子啊——因为他害怕对方说他也是也是个骗子。所以你抬我捧,形成一个个团体甚至一个个集团。

所以我对于中国学术界里出现学术骗子,是不感觉到任何惊讶的。或许有的人会说,你怎么这么可笑呢——学术啊,多么神圣,多么具有荣誉感的事情啊,这个群体里出现骗子已经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而现在出现这么多,你竟然不感到惊讶,这简直太令人费解了。如果他看到我上面写的那么一大段,想必他就不惊讶了。哦,原来在这样一种社会风气下,学术界也不能幸免啊。事实上,学术界可以幸免,因为学术或者科学研究本来就是一个干净容不了任何杂质的东西,因为他的答案只有是或者不是——当然,我不是谈什么概率论或者量子力学——但是即便是量子力学或者概率论,给出一个结论都必须有清晰的论断,而这个论断应该是可以得到检验的。但是为什么在现如今的世界,特别是我们的中国,学术界却不能幸免学术骗子的出现呢?各种论文抄袭,一篇接着一篇地被曝光。所以出现了一个方舟子的所谓学术打假团队——当然,我对于他的有些观点是持否定态度的。但是,出现这样一个学术打假的社会现象,可见学术骗子在这个系统内可谓泛滥了。所以我们有了论文查重这种奇异的需求,这在半个世纪前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我之前已经说了,行骗就是为了获利。而学术上的欺骗获得的利益则可能更加长久、所获得的荣誉则更加高尚。许多人会给他戴上各种高帽,这个专家、那个学者等等,都随之而来。当然,很多学术骗子的档次基本都比较低,大多可能只是为了混个毕业。也有不少是为了获得一些年终的工分,分的一些奖励。对于这些人而言,如果没有好处,他们估计连文献都不看一眼,更不要去抄了。所以,归根结底,他们要抄袭、要造假的根本原因,就是工分两字。一头毛驴,骑者在前面吊一个胡萝卜,可是却不小心掉进了一个粪坑里,原来毛驴只顾着看胡萝卜,忘了看路了,所以连人带驴一起掉进了粪坑。或许很多人会说了,你自己不好好走路,怎么就成了胡萝卜的错了?是的,事实上确实是与胡萝卜无关,是毛驴自己贪吃,自己不看路。所以,作为一头毛驴,你就应该不要看胡萝卜,只看路,好好走。人,到底不是多么高贵的存在。他要吃饭,还要让身边的人吃饭。以我们母亲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说,三寸喉咙抵得海。海是填不满的,所以人每天都要吃饭。不劳动,不干活,就没饭吃。没成果,估计连劳动的机会也可能失去了。所以胡萝卜有时候也会成为一根大棒,不好好走路的毛驴,就用大棒催着,实在不行换一头毛驴就好了。或许在路边的一个路人会说,你不要拿那个胡萝卜放在前面,它不就不会掉粪坑里了吗?你让它在家吃饱了,它就有力气好好驮着你往前面跑了。或许就是这样一个道理吧。

所以这当中存在一个人的生存是以荣誉驱动还是以利益驱动的问题。一个良好的运行制度和体系,那么当中的个体的生存方式应该是以荣誉来驱动,即我为我的工作而感到骄傲,我为我的奉献感到满足,不通过自己劳动以外的方式去获得本非自己所得的东西。额外的奖励和追捧,我也并不看重,因为我注重自己内心的荣誉;和我劳动无关任何升调,我都不感兴趣——因为我只愿意从事我自己的劳动。所以我尊重我的人格、信誉,我不允许任何人玷辱我的职业侮辱我的人格,我也不会向任何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任何人任何机构通过不合法的方式克扣我的劳动报酬。我为建设这个国家贡献自己的点滴微末之力。这就是以荣誉驱动的生存方式。而一个不好的运行制度和方式,是将其中的个体的生存方式变成以利益来驱动。即我一定要以最少的劳动获得最多最大的利润或者报酬,我不考虑他人的死活,我只要我的利益得到满足。所以不劳而获是最好的生存方式,依附于权势也是不错的选择,最差也可以通过招摇撞骗来获得利益——只要不违背某些法律——即便被抓到也可以通过利益互换来钻空子逃过制裁。这就是以利益驱动的生存方式。但是我们不得不问,难道我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倡导的不正是以荣誉驱动的生存方式吗?是的!我们是这么倡导的,可是我们并没有践行它。领导人常常提一个破窗效应,他们是清醒的,可即便是雷霆之怒也无法将蛆虫一雷全部震死。一条蛆虫在法律或者政府的运行中蛀了个小孔,马上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恶狼野鬼来利用它。在学术圈里,助长这种以利益驱动的风气的,就是常常被人所诟病的绩效工资改革——本质就是工分,说白了就是利益。改来改去,怎么改,不都围绕着利益二字吗?既然不能在制度上获利,造假抄袭的骗子们就开钻这个制度的漏洞了。而恰恰地,学术研究本来就是由荣誉驱动的行为——当然,科学研究也需要经费,但是不是个人的——偏偏有的人就要在这上面系上胡萝卜。是不是没有胡萝卜,就不学术研究了呢?我相信,任何一个由荣誉驱动而从事科研工作的人而言,都会告诉你合理的答案——当然,首先他不能饿着肚子。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856042-1008464.html

上一篇:敏感的SCI
下一篇:还会有大师吗?
收藏 IP: 180.118.106.*| 热度|

7 王亚非 赵美娣 冯兆东 黄仁勇 陈南晖 李维纲 gaoyamadie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08: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