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溪阁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卫军英 博客原名整合营销传播研究。

博文

在场与否:文化与历史的穿越

已有 1516 次阅读 2022-12-8 10:22 |个人分类:诗词歌赋|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偶尔联想到现象学中的著名术语:在场与缺席。虽然并不熟悉胡塞尔哲学的玄妙所在,但是直觉却折服于这个概念。所以昨日(12月3日)忙碌一天之后,夜来还是写了这么篇文字,原本还想写首诗词,奈何夜深疲倦,不如早早歇息为好。

image.png

昨日上午原本说好要去参加传播学年会的,会议在浙江宾馆开。清早醒来看文章,不料又睡了个回笼觉,醒来看时间已晚。邵公微信问我来了没,年轻的朋友还发来照片,显示我的座位上空落落的。直观那是缺席。近些年来醉心诗词,寄迹于东南佛国文化叙事,丢弃了营销传播的本业,自然与传播学愈来愈远,算是传播学的不在场吧。前面还想是否可以赶上中场休息合影,随之又思忖即便是去了,难道就真的在场?既然迟了就索性没有去,虽说答应参加略有点歉意,但不在场也是符合当下的现实。

image.png

上午整理了近三个小时书稿,下午去杭州国家版本馆,在版本馆也流连了近三个小时。因为这个参观必须提前一周预约方可,这倒使我对版本馆之行充满期待。然而我失望了,期待多自然失望也大。我的总体感觉是,它有负于冠以国家之名的前缀。声称涵盖江南,不仅江南阙如,即便两浙部分也比较粗糙。梳理版本文化源流部分尚差可人意,但仍未能真正体现出所宣称的江南版本主题,甚至连有些比较明确的版本文化也有缺失。比如已经研究确认的,堪为世界最早报纸的南宋小报、著名刊印业的清平山堂,都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而古代的很多文本都与刊印经书有关,这从馆中收藏也可以看出,但是却没有得到说明和梳理。

image.png

我想到了北宋初年的赞宁法师,他在佛教史上的地位之高,几乎可以追步永明延寿大师。其学识渊博著作精辟,吴越王钱弘俶时曾任“两浙僧统”,后又受到宋太宗的器重,出任朝廷任命的左右街僧录,不仅成为宋朝级别最高的僧官,还受诏入翰林院任史馆编修。僧人受诏翰林院,这不仅是佛教史上非同寻常之事,历史上也非常罕见。赞宁奉皇帝旨意编纂《宋高僧传》,他从汴京回到杭州,历时七年成成就这部三十卷的佛学史重要著作,并有《大宋僧史略》三卷、《三教圣贤事迹》一百卷,以及《外学集》四十九卷等。其时杭州孤山及今北山路一带刊印经书名盛天下,如赞宁这样重要的人物,版本文化自应有所记述。

image.png

浏览古代疏漏阙失或可托辞事迹浩瀚,而至于当代部分,则其杂乱纷沓几无脉络。不仅原创鲜见,保存亦谈不上,几乎就是某种形象工程的展示。说是国家级文化工程,但更多看到的是文化大帽子下的堆积。建筑和环境似乎还不错,不过最近有点厌烦那种简单的宋韵标签,比如那种老是被祭出青绿,难道就是宋韵的标准色吗?这种色调是欧阳修还是苏轼?是王安石还是司马光?是北宋《清明上河图》还是南宋四大家的?出了版本馆有种怅然若失感,深感建构如此恢宏的内容,当今之世尚功利而薄学养,重形式而轻内容,乃致文化大师缺席,两浙并无可以高屋建瓴统揽的文化大家。所谓文化工程,文化在场否?

image.png

细雨飘飞,驱车经过良渚文化村,再向前的大雄山中竟然有个大雄讲寺,这是杭州很少有的尼众道场。据说始于东晋,宋代衍为天台宗讲寺,以祈雨感应而闻名。南宋嘉定八年夏,余杭数月久旱无雨,河道池塘皆为干涸。百姓焦灼万分,遂入大雄寺白龙皇殿祈雨,未久山寺所处云生细雨,白龙潭溢满出水,随即绵延及整个余杭,民间传说是历史文化最好的刊播。

image.png

这大雄讲寺也历经兴废,后来土改拆毁,木材用来修建良渚公社展览馆。只今公社展览馆杳然无迹,倒是三十七年前有尼师演云法师,征地募化历经十余年艰辛,其虽心力交瘁而西归,然大雄寺却因以重建。入寺中但见规制严谨,格局恢宏,想尼师勉力恢复,其一人之功似乎并不亚于庙堂全力大兴之馆。我在雨中默默祈诵,寺中别无游人,老尼在身后关上了大雄宝殿正门。慢慢的走下台阶,走出山门,乃若有所思“在场”二字。奔涌的思绪联想到当年慧理法师站在飞来峰前的话: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今此亦复尔耶?佛在与不在,都不曾缺席。

image.png

突然想“在场”真是一个奇妙的术语,它还使我联想到了作为物理学概念的场(field)。我不知道物理学中场的概念是如何被翻译过来的,但是它的存在远远超越物理学属性,更具有心理学的意义。这个其妙的概念,穿越了物理学、心理学、生物学、社会学、文化学、宗教学、哲学、文学、艺术,乃至于数字网络等等,在场既是实在也是虚拟。场景、场域、场面、道场、气场、现场、过场、排场……,恍然于空间和时间变幻中的观念之在。

image.png

曾多年担任浙大领导的庞教授,以研究西方哲学和休闲学著名,他表示认同我对版本馆的评论。虽然我也不清晰这个版本馆该如何建,但感觉整个内容构想有点混乱,经常把广义的大文化与狭义的版本文化混淆。庞教授回说:你关于场的体悟也很具现象学的意味。我不知如何解构,只感觉玄妙无比。今日仍有所思,遂以余兴成就昨日未就之词。

image.png

  《满江红》


暮雨江南,版本馆、孔章刊立。

正待问、脉承亘古,气声舒急。                                    

可奈在场繁靡处,汗青无语徒苍壁。

笑人世、焉利禄功名,都相识。


文业著,当寄迹。清誉尚,如津滴。

但空华生灭,丹心澄碧。

偶入大雄缘旧寺,尼师祈雨天为泣。

过觉场、思量太匆匆,闲吟客。

image.png

择调这个词牌也是偶然,因为联想到慧理站在飞来峰前的景象,又联想到辛弃疾在飞来峰下写的《满江红》(题冷泉亭)词:直节堂堂,看夹道、冠缨拱立。渐翠谷、群仙东下,佩环声急。闻道天峰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是当年、玉斧削方壶,无人识。//  山木润。琅玕温。秋露下,琼珠滴。向危亭横跨,玉渊澄碧。醉舞且摇鸾凤影,浩歌莫遣鱼龙泣。恨此中、风月本吾家,今为客。史载辛弃疾性豪侠,力能杀人,所以其闲置时虽有庄老之情,却并无禅佛之心。那怕是他在灵隐寺前写下的词,也如旌旗铁马而了无禅意,所以我用了他的韵,却并不循他的词意。

image.png

词中“孔章”即彰显之意。“气声舒急”句源自葛洪 《抱朴子‧清鉴》:简精钝于符表,详舒急乎声气。“津滴”是崖石所渗出的水滴。“觉场”即佛教的道场,如灵隐寺又名“绝胜觉场”,传说也是葛洪所书。“闲吟客”是指我这样吟诗作文的闲人。唐代杜荀鹤有《自叙》诗云: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写版本馆写寺院,竟然穿越到闲吟词人,到底是在场还是不在场?

image.png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8418-1367029.html

上一篇:曲玉管:昨日冬雷昨夜词
下一篇:红叶不负我,吾亦不负红叶
收藏 IP: 58.100.35.*| 热度|

3 尤明庆 武夷山 谢钢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7: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