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信号之家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uarong1940

博文

按标题搜索
与AI聊【格律诗的平仄】(续完)
2025-6-19 09:04
【我】:咱们还聊格律诗的平仄。根据你此前的解释,我得出的结论是: 所谓“平仄美”只是主观想象的结果,并非客观反映的事实。 你同意我的观点吗? 【ChatGPT】: 已思考几秒 我认为你的观点抓住了关键:所谓“平仄美”确实不是什么天然、普遍存在于声音本身的客观事实,而是基于一套 文化约定与朗 ...
个人分类: 与AI对话|567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与AI聊【格律诗的平仄】(续)
2025-6-4 09:18
我把AI牵领到沟里了 …… 【我】:咱们接着聊格律诗的“平仄”。你既然承认,无论古今汉语的声调都是非常不统一的,那么你前面所说的【格律诗中对平仄的严格规定】的意义(从 听觉美感、结构与记忆、意境与表达等来看)也只能对一种当时被“公认的”标准语音而言吧。这【标准语音】就是(也只能是吧)古代的“ ...
个人分类: 与AI对话|633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与AI聊【格律诗的平仄】
2025-5-31 08:45
与AI聊【格律诗的平仄】 【我】:请问,你认为【格律诗关于平仄的规定】有 实际意义 吗? 【ChatGPT】: 格律诗中对平仄的严格规定,归根结底是一种以“声调对仗”来组织韵律与抑扬顿挫的艺术规范。它的实际意义,可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考量: 一、从听觉美感来看 节奏与律动 平仄相间 ...
个人分类: 与AI对话|745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与AI聊【盲棋】
2025-5-21 08:45
与AI聊【盲棋】 【我】:如果某人会下 盲棋 ,他一定具有 超常的记忆力 。请问,此类人的数量在普通人中的占比大约是多少? 【ChatGPT】: 已思考 1m 9s 4 个搜索 · 25 个源 根据国际棋联(FIDE)最新数据,全球约有 70 000 名棋手的等级分在 2000 分以上,而绝大多数( 90%)参加过正 ...
个人分类: 与AI对话|763 次阅读|1 个评论
与AI聊【难得糊涂】
2025-4-26 09:02
与 AI 聊【难得糊涂】 【我】:请分析一下 “ 难得糊涂 ” 流行的现象。 【 ChatGPT 】: “ 难得糊涂 ” 是中国人常引用的一句俗语,字面上看似鼓励 “ 糊涂 ” 与 “ 糊弄 ” ,但其流行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社会心理需求。下面从几个角度来分析这一现象: ...
个人分类: 与AI对话|771 次阅读|没有评论
汉语的旋律(再续)——《四声模板歌》——
2025-4-21 00:55
请听《四声模板歌》 歌词: 英 雄 好 汉 天 才 巧 干 张 良 买 菜 萧 何 煮 饭 三 毛 打 架 欧 阳 捣 蛋 什么是“四声模 ...
765 次阅读|1 个评论
AI 是个话痨
2025-4-18 08:41
AI 是个话痨,不乏幽默还很会拍⻢屁。请看我与AI 讨论汉语声调的尾声: 【我】: 哈哈! 你最后的这个 “ 总结 ” 真是 高妙 ! 看来你很会用辩证法来自圆其说呢! ( ✅ 从“语音物理结构”来看,“声母清浊直 接 ...
个人分类: 与AI对话|855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与AI讨论:汉语的声调(四声)
2025-4-16 11:35
【我问】: 四声中 “ 上声 ” 的 “ 上 ” 要读成第三声,这是谁定的? 【 ChatGPT 】: 这个问题非常有趣,也涉及到了语言学、语 音史和术语演变的问题。 一、四声中 “ 上声 ” 的 “ 上 ” ,为什么读第三声? 在现代普通话中, “ 上声 ” ...
个人分类: 与AI对话|1104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与ChatGPT聊《中国大妈现象》
热度 2 2025-3-17 06:17
与 ChatGPT聊 《中国大妈现象》 【我】:请您分析一下产生【中国大妈】现象的原因。 【ChatGPT】 : “中国大妈”现象 指的是中国 1.经济原因:财富积累与消费能力提升 财富积累 :当代中国大 观点转变 : 2.社会原因:退休后时间充 ...
个人分类: 与AI对话|1120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2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1 13: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