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ngli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nglie

博文

中世纪的自由七艺

已有 8189 次阅读 2016-9-6 08:40 |个人分类:随想|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以前提到过“智慧的七条路”(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79992-985897.html),即中世纪欧洲学校的七门功课:语法、修辞和逻辑(合称trivium),几何、算术、音乐和天文学(quadrivium),它们叫“自由七艺”。

昨天收到出版社的几本新书,其中就有卜天兄翻译的《中世纪的自由七艺》(The Seven Liberal Arts in the Middle Ages, ed. by David L. Wagner),这是卜兄“一个人的丛书”(科学源流译丛)(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79992-785025.html)的第12本,包含了北伊利诺伊大学在1977-1978年间的一门通识教育(即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课的系列讲座。

编者Wagner说,自由七艺“专指公元五六世纪的拉丁百科全书家们编篡成文的那些技艺”;它的拉丁词“artes liberals”等于enkuklios paideia,这原是希腊文的“教育课程”,也指中等教育(secondary education)课程。(罗马、希腊和基督文化在这儿已经融汇在一起了。)

自由技艺是心灵的技艺,与机械技艺(mechanical arts)的动手技艺不同;西塞罗说它是人性(humanitas)的根源。Raymond Klibansky的概括更好:“整个自由七艺赋予了人们神圣的知识和表达这种知识的能力。但是在此过程中,它们也实现了另一个目的……它们服务于人性的培养(ad cultum humanitatis),也就是说,它们促进了人的价值,向人揭示出他在宇宙中的位置,教人欣赏受造世界之美。”(The School of Charters

ad cultum humanitatisthe cultus of humanity,在旧英文里不仅是培育的意思,更有尊重甚至崇拜的意味(牛津词典举例说:To give to it [the altar] any religious worship, any cultusany adoration, they do detest it,as palpable idolatrie)。七艺从一开始就与宗教有关。它的博学引向学问,它的神圣引向基督。神圣与博学之间的矛盾成为西方文化的一个有趣特征。这种矛盾,也是对博学的追求与对神圣的追求之间的矛盾,它激发我们把看似冲突的生活阶段整合在一起,最终出现一个“知而不谬。乐而无忧、爱而无惧的世界”。

我感觉更有趣的是,基督教一直与知识和学问在一起打打闹闹,像纠缠的量子态;佛道似乎并不关心同学的功课,只顾自己学问爆满成三藏五藏的。学问与宗教分家,貌似自由了,却是跛脚在荒原里野奔。没有了宗教式的(不一定信什么教)敬畏和信仰,也就不会多事地想什么星空和道德律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992-1001145.html

上一篇:听雨读杜诗
下一篇:科学的两种文化
收藏 IP: 182.148.25.*| 热度|

7 田欣 李轻舟 钟炳 柏舟 武夷山 luxiaobing12 anran12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 02: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