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按标题搜索
4月中原行(16):米公祠
2024-4-27 16:17
17 日上午, 三个妹妹一起去了米公祠。 因为尺、桡骨骨折的妻,已经带伤旅游 10 天了,她感觉很累,我们就在酒店休息。 米公祠是纪念北宋大书法家、鉴赏家米芾修建的祠宇,始建于元,扩建于明,祠宇内珍藏米芾、黄庭坚、蔡襄等书法石刻,是一所书法作品藏量丰富的艺术宝库。据她们说,祠内亭合廊榭错落有致,五百 ...
个人分类: 人在旅途|534 次阅读|没有评论
4月中原行(15):襄阳城
2024-4-27 11:56
在古隆中观光近3小时,专车带我们到 襄阳古城。 襄阳古城始筑于西汉 高帝 六年,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易守难攻。雄踞汉水中游,历史久远。自 东汉 刘表 莅襄作荆州牧治始,襄阳古城(襄阳城区)历为州、郡、府、县治,作为军垒一直使用到唐代。 宋 时由原土城改为砖城。襄阳古城被历代兵家所看重,是中国历 ...
个人分类: 人在旅途|529 次阅读|没有评论
4月中原行(14):古隆中
2024-4-27 11:10
16 日上午,我们兄妹转襄阳继续观光,同学夫妇则返回武汉,因为他们近年来过。我们在到达古隆中之前进了午餐,然后专心致志地游览。 我上次来古隆中的时候,已经是 44 年前,无论是记忆还是照片(图 1-3 ),都已经模糊。那么,卧龙岗与古隆中的景点差别在哪里?我的博士同事的一句话比较精辟,他说:我觉得南阳 ...
个人分类: 人在旅途|422 次阅读|没有评论
4月中原行(13):花洲书院
2024-4-26 16:03
从 淅 川的香岩寺赶到邓州, 已是下午四点。乘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我们经百花洲进入花洲书院。 花洲书院坐北朝南,为五进四院,中院更有全国少有的小巧精致的泮池、状元桥,成为书院一大特色。书院西侧并列为二进一院的范公祠。范公祠北为新建四进三院的邓州名人馆,中院还有一口古三眼井 —— 范公井,整个建筑风 ...
个人分类: 人在旅途|460 次阅读|没有评论
4月中原行(12):香岩寺
2024-4-26 13:03
上午九点半离开丹江大观园,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间公路来到香岩寺(国内有多个同名者)。古时候“ 岩”与“严”通用,故又称“ 香严寺”。 香岩寺,地处淅川县城南40公里的 仓房镇 境,坐落在龙山岭南的群山环抱之中。“为大唐慧忠国师道场”,曾有僧众数百人,有“千顷香岩”之称。据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记 ...
个人分类: 人在旅途|465 次阅读|没有评论
4月中原行(11):丹江大观苑
2024-4-26 12:03
著名的丹江口水库,为亚洲最大的人工淡水库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水面碧波千倾,天水一色,山清水秀,美丽如画,奇山异石,独具姿彩。丹江大观苑是丹江口水库周边自然景观最丰富的区域。景区从西向东有多个岛,依次为情人岛、凤凰岛、龟岛、鹿岛及鹤岛。其中情人岛伸入水中最远,与龟岛形成一个半环状的天然港湾。苑 ...
个人分类: 人在旅途|485 次阅读|没有评论
4月中原行(10):内乡县衙
2024-4-25 16:56
14日上午的第一个景点是内乡县衙,它是国内第一座衙门博物馆,也是中国古代官衙建筑的历史标本。 内乡县衙是以 北京 故宫 为蓝本,汲取长江南北的建筑风格设计而成的一座封建官衙,有大小院落18进,房舍260余间。是中国唯一保存最完整的封建时代县级官署衙门,有“天下第一衙”之称。不仅如此,我还惊奇的发现内 ...
个人分类: 人在旅途|510 次阅读|没有评论
4月中原行(9):卧龙岗
热度 1 2024-4-25 07:21
午饭后,我们来到卧龙岗。 南阳的卧龙岗与襄阳的古隆中都是我们这次“中原行”要看的景点。一是看看两个景点有什么不同,二是进一步了解两个景点的来龙去脉,许多年的争议究竟是怎么回事。 1990年,王晓真老师曾经写了一篇学术争鸣综述的文章——“‘三顾茅庐’发生在何处?” 就刘备“三顾茅庐”的发生地,进行了 ...
个人分类: 人在旅途|521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4月中原行(7):曹操墓
2024-4-24 10:19
从红旗渠下来,我们赶往曹操高陵博物馆。该馆2023年4月底对外开放,即将一年的时间。 2009 年,曹操墓在漳河南岸发现的消息,曾在学界以及公共舆论场掀起一场剧烈的争论。而今,尘埃落定,从西高穴村南面新修的公路开出不久,向西一拐,一条恢宏甬道的尽头,就是刚刚落成不久的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 从曹操墓进行 ...
个人分类: 人在旅途|454 次阅读|1 个评论
4月中原行(6):红旗渠
2024-4-23 18:02
位于 林州 的 红旗渠,是 国家AAAAA 级旅游景区 ,也是同学强烈推荐的旅游地。它来源于20世纪60年代当地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 太行山 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水利工程,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 该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10年。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 ...
个人分类: 人在旅途|590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19: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