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因孝顺而和美:读《长河落日圆》的“序”与“后记”

已有 3381 次阅读 2014-6-25 17:08 |个人分类:谈情说爱|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情感, 映雪老人, 沈兄, 致新大姐

《百岁华诞》封面,书法是沈兄的亲笔(下同)

《长河落日圆》封面与封底

映雪老人待出版的自传《我这一辈子》封面

1999年,父亲去世7年后为他编辑的纪念册《沧海拾零》封面

《沧海拾零》扉页,在人间饱尝艰辛我的父母亲,只能祝愿他们在天堂幸福安详


    刚才沈兄打来电话,说是要给我寄来映雪老人的另一部画册《长河落日圆 》,因为我昨天在致新大姐的博文中留言:“曾蒙沈兄赠《百岁华诞》,爱不释手。不知《长河落日圆》有否剩余?”随即大姐回信:“《长河落日圆》印行的目的就是赠给老妈的亲朋。许多人都是有了《百岁华诞》,再要这本的。定让沈冬给您寄去!”

    认识沈兄是2010年从网上开始的,因为类似的经历我们很快成为“好友”,后来又有了电话联系。去年春节前(2013年元月)沈兄来深圳编辑印刷《百岁华诞》纪念册时,我们才第一次见面,由张兄陪来。他赠送了画册和一本台历(他的油画册雪山系列),我珍藏至今,不时翻阅。

    从纪念册以及沈兄的博文中得知他的岳父母李蕤(赵悔深)、宋映雪两位老人的坎坷经历,尤其是反右运动以后,双双被打成右派。那一场运动是知识分子中劫难,我的父亲和岳母也是受害者之一。而且凑巧的是,沈兄的岳父母都曾经在长江文艺》(创刊于1949年6月,是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刊,原为中共中央中南局文联会刊,被誉为新中国文艺第一刊)任职(李蕤1953任中南文联、中南作协第一副主席,《长江文艺》副主编,宋映雪任《长江文艺》小说组编辑),我的父亲在反右运动前在《长江文艺》发表过“小梅”、“黑石山的故事”等小说,以及一些诗歌、散文,就是因为与《长江文艺》、《湖北日报》的编辑有通讯往来,在打成右派之前还被牵连成为胡风分子。

    去年8月以来,沈兄因眼疾中断了博客,随后由他的作家夫人致新大姐于去年10月19日在新浪网开博,于是我们又成为“博友”。在大姐的博客里,我读到了“长河落日圆·序”之后又是一番感慨。回想自己的父母,他们一生艰辛屈辱,刚刚开始了几天好日子就先后辞世(父亲因为在劳改农场患肺结核吐血,捡回一条命都是不容易的,从此肺功能极差。他1992年去世前,我院的呼吸病专家看他的胸片说,这个人能够活着就不容易,他那时候70多斤,成天昏睡,机体的氧供应基本上不能保证)。记得2002年买第一套住房的时候,我难受了好长时间:如果能够让二老搬进来开心开心该有多好,但他们却早已离开红尘。映雪老人的晚年生活是非常幸福的,据我所知,自从2007年以来,随着大家陆续退休,沈兄、致新大姐搬到北京,与映雪老人一起侍奉,创造了一大家人(包括第三代、第四代)共同生活的美好时光正如她的儿女在“序”与“后记”所描述的:

   母亲的最后遗产,是永不稍怠的进取精神。临百岁之年,格外珍惜光阴,仍要有所作为。电视报纸上的大事唯恐遗漏,互联网的新功能乐于体验。黎明即起埋头伏案,或吟诗作文寄情言志,或撰写书法馈赠亲友。接受媒体采访更声情并茂,数小时而不知疲倦。母亲认为‘老人’不是‘庸人’的理由,她一生最大的成就恰在晚年。写完了30万字的回忆录《我这一辈子》,即将付梓问世;见证河南大饥荒,成为诸多电视纪录片的主角;背诵三国演义和书写兰亭序,连续获得两项世界纪录。这些人生辉煌都是临近百岁实现的。”

   母亲生前还留下了30多万字的自传,留下了数十个口述历史的视频。她虽然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可她把自己经历的那些风云变幻的时代,见识过的形形色色的人物,积累下的丰富多彩的社会经验,都通过文字和视频,留在了人间。”

    孝顺老人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沈兄、致新大姐和他们兄弟姐妹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他们以老人为核心的观念值得我们学习。“母亲虽老,却永远是维系家庭的基石和纽带,是四代人的凝聚核心。母亲此去,我们这个家虽不会雁行四散,却也将是另一番景象了。”我的岳母也是我们几家的最后一个老人,她过了92岁(1922年5月)仍思维敏捷如常。我由衷感觉,老人的长寿是后人的福分,预祝她老人家先冲刺100小关,迎接即将到来的“五世同堂”。

  下面是“序”的作者:赵致真,1943年生。196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首批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1985至2003年任武汉电视台台长。现为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副会长,中国科教影视协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武汉市科教影视协会理事长,中央电视台大型科教电视栏目“科技之光”主编。
  后记作者:宋致新,1949年生。1982年从武汉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曾发表有关全国以及湖北省现当代作家作品的评论文章20多万字,并编选、评注过《谁最会享受人生》、《品味人生》、《明清性灵小品》、《闲书四种》等书,共计百万字以上。专著有《1942:河南大饥荒》等,还有小说及其他文学作品多多。
 

 

附赵致真:长河落日圆·序        

 

  编写母亲《百岁华诞》纪念册时,我曾在前言中写下全家的心愿和祷祝:“让这千金一刻的美好时光积日成月,积月成年”。怎料到刚刚“积月成年”,母亲就骤然去世了。尽管人固有一死,何况已经寿登期颐,但母亲的身体状况和我们的心理预期都和这场变故相去太远。母亲如同一个坚韧乐观的登山者,全家人如同尽心竭力的后援队,在完全有希望攀上绝顶时突然踏空了,这种痛惜和失落是追悔莫及的。

  母亲晚年常常自责“拖累了儿女”,尽管我们每次回答说,她的长寿是后人的福分,却并没有真正体会母亲健在对家庭的价值。如今母亲走了,人间最温暖的母爱永远不再照耀我们,这才顿感内心巨大的空白和荒凉;我们从小至今习惯了有妈的生活,从此不能喊妈妈了,这份孝心再也无处落脚和安顿。“爱,只有失去的时候,才感受到它的重量”。母亲虽老,却永远是维系家庭的基石和纽带,是四代人的凝聚核心。母亲此去,我们这个家虽不会雁行四散,却也将是另一番景象了。

  母亲最后的心愿,是家庭的繁荣兴旺。每当子孙偶有寸进,母亲都引为最大骄傲;每逢年节假日到来,母亲就早早筹划着合家团聚,每次父亲的忌日临近,母亲总会预先安排祭奠;四代人无论谁的生日,常是母亲记得最清并准备好亲笔题赠,对于出门在外的家人,母亲更会通夜牵挂和计算归程。远近亲戚的升学就业、婚嫁喜庆也都在她的逐一萦念中。谁说老人槁木无荫,母亲这棵百年大树的根脉始终连着家族血缘的每一个亲人。

  母亲最后的形象,是自强自尊的生命姿态。以百岁之身,平日坚持起居自理,拄杖行走不喜搀扶,独自如厕拒绝看护,随时注重仪容整洁。母亲从不认为老人是怜悯对象,总是尽量减少他人负担,极少提出生活要求。打电话的告别语常是“我很好,你们不挂念”。在医院临终前留下最后的一句话竟还是“你们都走吧,我慢慢恢复”。现在母亲走了,我们何时才能从悲痛中“慢慢恢复”?

  母亲的最后遗产,是永不稍怠的进取精神。临百岁之年,格外珍惜光阴,仍要有所作为。电视报纸上的大事唯恐遗漏,互联网的新功能乐于体验。黎明即起埋头伏案,或吟诗作文寄情言志,或撰写书法馈赠亲友。接受媒体采访更声情并茂,数小时而不知疲倦。母亲认为“老人”不是“庸人”的理由,她一生最大的成就恰在晚年。写完了30万字的回忆录《我这一辈子》,即将付梓问世;见证河南大饥荒,成为诸多电视纪录片的主角;背诵三国演义和书写兰亭序,连续获得两项世界纪录。这些人生辉煌都是临近百岁实现的。人究竟多老才算老?母亲在年龄的峰巅同时达到事业的峰巅,充分展现了老龄的无限潜能与活力。母亲晚年如绵延的长河,入海时掀起壮阔的波涛,如美丽的夕阳,落山时留下空前的圆满

    这本《长河落日圆》收进的内容,可算《百岁华诞》的延伸和补充。着重记录了母亲最后的岁月。每位出现在画册上亲朋好友,我们格外看重和特别感激,并对这种缘分永志不忘。因为在最宝贵的时间窗口里,他们惠然光临我们家,为母亲留下了最难得的、永远不可复制的温暖与欢乐。此时更相信那句名言,“爱朋友的最好途径,是爱他的母亲”。

    如果《百岁华诞》从头翻开母亲人生的画卷,《长河落日圆》将最终合上母亲人生的大书。谨以这两本画册,纪念我们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2014年5月24日

 

宋致新长河落日圆·后记

  

2012年底,在母亲宋映雪百岁华诞前夕,我们做子女的,为她编了一本《百岁华诞》的画册,这本画册,是我们为母亲献上的一曲祝寿歌;而事隔不到一年,母亲溘然长逝,如今我们又编的这本《长河落日圆》,是为百岁老母辞世所唱的一首挽歌

或曰,这两本画册时间上相隔这么近,是否有必要再编呢?我们认为有必要。因为人过百岁后,她的生命不是以年计,而应以月计,甚至以天计。正如一个登山者在登上峰顶时,接下来每一步都会更加艰辛,每一寸前行,都是对往昔记录的刷新;一个长跑运动员在冲刺时,最后成绩更不能以小时计、以分计,而要用秒来计算了。人越到了最艰难困顿的时刻,越能体现出巨大的生命潜能和意志。母亲在生命的最后一年,即人们通常所说的“风烛残年”,不仅依然乐观向上,保持生命活力,而且勇于再攀高峰,挑战生命潜能。在2013年5月21日,在《开封日报》以整版篇幅发表了《我的老师谢瑞阶》一文,同年9月(她去世前两个月),又以“世界上创作《兰亭序》书法年龄最大者”的身份,再次获得“世界纪录证书”,这是何等的不易啊

母亲生前还留下了30多万字的自传,留下了数十个口述历史的视频。她虽然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可她把自己经历的那些风云变幻的时代,见识过的形形色色的人物,积累下的丰富多彩的社会经验,都通过文字和视频,留在了人间

世界上的百岁老人并不少,但能在百岁之年能像母亲这样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强的意志和旺盛创造力的百岁老人,恐不多见。我们编这本画册,不仅是为了纪念百岁老母,继承她的精神文化遗产,也是为已经步入老年的广大朋友们树立起“老有所为”的信心和标杆。

《百岁华诞》是用编年体形式,以时间为顺序讲述母亲和她整个家庭的命运故事,而《长河落日圆》则以母亲个人生活的不同方面为线索,分12个部分,侧重于母亲在耄耋之年的奋发有为和不凡成就。这两本画册不可避免地会有重迭之处,但这仅仅为了前后衔接,后者尤其侧重母亲在生命的最后一年中,仍然拥有的高质量的、丰富多彩的生活

在这本画册中,我们运用了通过纸媒二维码获取视频的方法。母亲生前曾有“白妞说书”、“蒋干中计”、“书写兰亭序”的视频上到优酷网上,还有4次接受电视采访,讲述1942年河南大饥荒的视频,参观奥运会场馆后接受新奥微电影采访的视频等等。如今,一册在手,读者只要用手机对着相关二维码“扫一扫”,母亲的音容笑貌就会立刻呈现出来,这也是母亲能活到数码时代所留下的印记和报偿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代诗人王维的边塞诗为我们描绘的是一幅广袤而壮丽的境界。我们认为,这两句诗也恰是百岁母亲宋映雪的一生的写照。母亲出生在妇女倍受歧视压迫的旧时代,她正像那大漠的孤烟一样,独立自主、不依不傍,一生为追求妇女解放的理想而奋斗,如孤烟直上;而她的晚年,宁静淡泊,而又庄严肃穆,如不为浮云遮蔽的落日一样,完成了自己圆满而辉煌的一生。

谨以此画册献于母亲灵前!

                                                                 2014年5月26日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806493.html

上一篇:郭世英最后岁月:故事来自网络
下一篇:儿子毕业了
收藏 IP: 120.237.99.*| 热度|

1 Vetaren11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5: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