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博士论文评阅意见(九)

已有 6716 次阅读 2012-5-12 07:51 |个人分类:肝病手记|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博士论文, 评阅意见

题目:抑制内皮素诱导的大鼠肝星状细胞收缩的中药组分筛选及作用机制研究

    在肝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方面,低水平重复现象比较严重,课题设计的严谨性和研究深度明显不足。该课题从细胞收缩角度研究了几种中药组分对肝纤维化关键细胞HSCs的作用,找出了能有效抑制HSCs收缩的成分灯盏花素,并发现了其作用机理是抑制Ca2+-MLCK和RhoA-ROCK-MLCP通路,进一步通过动物实验发现,灯盏花素能够降低DMN大鼠肝硬化模型的门静脉压力,减轻肝内胶原沉积和改善肝功能,是一篇高水平博士论文。该研究设计严谨,技术先进,操作规范,统计合理,数据可信。论文写作规范,逻辑性强,结构层次清晰,文字表达通畅,建议作为博士学位论文安排答辩。

    从发表的会议论文看,本文作者在导师的指导下,已经掌握了本专业扎实的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能够站在该领域前沿,对本课题范围内的发展动向和主要文献资料有了清晰的认识,具备独立从事中西医结合肝病研究的能力,基本达到了博士学位的要求。

 

题目:肝炎肝硬化不同阶段中医正虚病机研究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及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的证候分型规律,明确了肝硬化正虚病机的内涵,进一步探讨了中医证候与客观指标的关系,阐明了其生物学基础,选题具有战略意义。本文采取的统计方法和实验数据基本可靠,可进一步作为证候分型的客观化依据之一,建议作为毕业论文参加答辩。

    由于本人在中医证候学研究方面有一些思考,借此机会与作者一起探讨肝炎肝硬化的分型辨证是否能够体现祖国医学的辨证论治特色?这种临床思维模式是否适合本选题,或者说一篇讨论肝硬化不同阶段正虚病机问题的课题是否应该选择“分期辨证”而不是“分型辨证”模式?

    作者在本研究中,也探讨了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分型辨证规律,提出了七种常见的证型:肝胆湿热、肝气郁结、脾虚湿盛、脾肾阳虚、肝肾阴虚、阴虚内热和瘀血阻络。但我们在临床上发现:一是根本没有如辨证方案中的所谓单纯分型,绝大多数患者都是各种证型的错杂表现,最终的分型不免牵强;二是主、次症很难确定,有的患者症状体征很少(代偿期和静止期),很难通过主症多少、次症多少来确立证型;三是各种证型之间缺乏内在联系,例如活动期出现湿热内蕴的证型,一旦抗病毒治疗有效就演变成肝郁脾结,两者之间变来变去的机理是什么说不清楚。因为实际上,无论肝胆湿热、肝气郁结、脾虚湿盛、肝肾阴虚、阴虚内热或脾肾阳虚任何一个证型,都不能缺少“气虚络瘀”的临床表现(基本病机),即“气虚络瘀”是其本质特征,而所谓辨证分型实际上是“气虚络瘀”的兼夹证,是“主”与“次”的关系,并非肝硬化本身能够区分为截然不同基本证型。即使与作者的研究结论,肝肾阴虚是肝硬化正虚的主要表现,而且随着肝损害的程度而逐渐加重,本文的辨证分型也不能体现肝硬化的阶段性特征。事实上,分型辨证与分期辨证是两种不同的辨证模式,各自的着眼点不同(纵与横),为了获得该结论,作者应该选择分期辨证而抛弃当前的分型辨证模式。

    以上仅一家之言,供参考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569913.html

上一篇:友人镜下的元阳梯田
下一篇:博士论文评阅意见(十)
收藏 IP: 58.61.50.*| 热度|

2 崔庆彬 何应林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20: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