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中医药防治重型肝炎系列研究”报奖资料

已有 3308 次阅读 2010-12-5 15:49 |个人分类:肝病手记|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健康, 重型肝炎, 中西医结合防治, 成果申报

    1.立项背景:20世纪90年代初,“中医药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被列入国家“八五”攻关课题,我们就参与了这一工作。当时采用凉血活血和通里攻下治法对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和凝血功能的改善有一定疗效,引起了普遍重视。当时,存在如下问题:(1)病例数较少,设计不规范,缺乏多中心协作以及多种疗法的系列研究,疗效难以得到学术界认可;(2)没有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特色,缺乏证候规律和病因病机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3)尚未开展实验研究,缺乏受控实验及其各种数据的支撑;(4)对于古今医家的认识和经验缺乏总结,理论和文献研究不足。

    在此基础上,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联合北京佑安医院、武汉市传染病医院、湖北省中山医院等(主体是原国家中医肝病医疗中心(武汉)的一些同道和学生)分别从不同渠道申报了一些课题,并协作研究,期望解决以下问题:(1)采取前瞻性研究,多种指标观察多种治法以及外治方法对于重型肝炎及重度黄疸的疗效;(2)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研究重型肝炎的证候规律及病因病机演变过程和特点;(3)采用多种肝衰竭模型研究多种治法的干预效果以及对各种不同指标的影响。

    2. 研究的现实意义:(1)重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的防治难点,病情复杂,病势凶险,变化多端,死亡率高,中医药虽然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但鉴于以上不足,还有很多工作有待进一步开展;(2)通过临床调查、疗效观察和实验研究,我们发现重型肝炎的中医辨证规律和病因病机演变特点值得进一步总结,可能会对其辨证论治提供一些指导性的意见;(3)中医药防治重型肝炎的实验研究能够进一步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科研数据和理论依据。

    3. 主要内容:①从病因病机、传变分期、辨证模式和治疗研究等方面,进行了重型肝炎的中西医结合理论研究;②在西医治疗前提下,采用通里攻下法、利湿攻下法、凉血通下法、清肠养肝法、解毒化瘀法等不同方药,以及结肠透析联合中药、丹黄方配合针灸灌肠等,进行了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观察了防治重型肝炎腹胀、内毒素血症、并发症的发生、免疫功能低下、肠道菌群紊乱的疗效;③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重型肝炎舌诊色诊客观化、证候分布组合规律、辨证分型标准、分期辨证模式以及诱因、年龄、抗病毒治疗与预后的相关性进行了证候的客观化和规范化研究;④采用多种重型肝炎造模方法如MHV-3感染肝衰竭模型、D-氨基半乳糖+内毒素致大鼠肝衰竭模型、硫代乙酰胺致急性肝衰竭模型、内毒素血症模型、部分肝叶切除大鼠模型等,观察了赤芍承气汤、通腑逐瘀法、解毒化瘀方、抗肝衰复方、丹黄方、单味大黄等生化、病理学、细胞因子、纤维介素(mfgl2)、肝细胞生长因子、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信号调节蛋白α1、PC3 mRNA、c-los mRNA、LRF-1 mRNA、Fas/FasL蛋白、ATPase6、ATPase8基因表达等多种指标的影响。

    4. 基本特点:通过多种治法的临床研究,初步确立了通腑逐瘀法以及高位保留灌肠和腹膜透析对重型肝炎内毒素二次打击和凝血功能障碍有较好的改善作用,探讨了重型肝炎高黄疸、严重并发症等中西医结合防治方法;对重型肝炎舌诊色诊客观化、证候分布组合规律、辨证分型标准进行了系统研究,首次提出重型肝炎“分期辨证”模式,并对西医的早中晚分期方案提出了修正意见;采用多种造模方法进行了中医药防治重型肝炎的实验研究;以文献学和理论分析方法,对重型肝炎病因病机、传变分期、辨证模式和治疗原则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

    5. 应用推广:作为院内制剂,多种制剂曾经在市医院应用;共发表论文53篇,检索53篇,总引用数719次;培养博士1人,博士5人,硕士12人。

    6. 评阅意见:该项目是一个系列研究包括4个部分,一是理论研究,探讨了重型肝炎的病因病机、传变分期、辨证模式和治疗方法;二是证候研究,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重型肝炎舌诊色诊客观化、证候分布组合规律、辨证分型标准、分期辨证模式以及诱因、年龄、抗病毒治疗与预后的相关性;三是治疗研究,在西医治疗前提下,采用通里攻下法、利湿攻下法、凉血通下法、清肠养肝法、解毒化瘀法等不同方药,以及结肠透析联合中药、丹黄方配合针灸灌肠等,观察了防治重型肝炎腹胀、内毒素血症、并发症的发生、免疫功能低下、肠道菌群紊乱的疗效;四是实验研究,采用多种重型肝炎造模方法如MHV-3感染肝衰竭模型、D-氨基半乳糖+内毒素致大鼠肝衰竭模型、硫代乙酰胺致急性肝衰竭模型、内毒素血症模型、部分肝叶切除大鼠模型等,观察了赤芍承气汤、通腑逐瘀法、解毒化瘀方、抗肝衰复方、丹黄方、单味大黄等生化、病理学、细胞因子、纤维介素(mfgl2)、肝细胞生长因子、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信号调节蛋白α1、PC3 mRNA、c-los mRNA、LRF-1 mRNA、Fas/FasL蛋白、ATPase6、ATPase8基因表达等多种指标的影响。从整体内容看,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据我所知,该项目是中医、中西医结合学会首次申报的重型肝炎项目,是国家攻关和多个省部级项目的汇总,项目负责人1988年博士毕业到解放军302医院后就开始了重型肝炎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是多年工作的积累和总结,建议授予二等奖。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390546.html

上一篇:瞻仰白公馆与渣滓洞
下一篇:黄疸的色泽
收藏 IP: .*| 热度|

1 许培扬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7 06: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