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与王伯祥教授的陈年旧事(一)

已有 3380 次阅读 2010-11-17 16:54 |个人分类:谈情说爱|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研究所, 编辑部, 回忆录, 王伯祥教授

“要钱要人?你说”

“书记说,这是门票”

“我理解而且谅解你”

“我想当副所长”

“这是给马院长的信”

“你为什么不恨我”

    每当送餐青年骑着自行车从我眼前疾驰而过的时候,每当学生拿着“毕业研究生登记表”来签字的时候,每当年轻的农民工成群结队地从面前经过的时候,我知道他们目前的状况不过是人生的最初体验,是生命的一个驿站。因为年轻,他们未来的路还很长很长......

    在王伯祥教授(今年86岁,身体不错)手下工作的8年,也是我生命的一个驿站,虽然算是我事业的巅峰,或者人生的黄金岁月。许多年过去了,我时常回首但直到今天才认为有资格记录那段属于自己的陈年旧事。

“要钱要人?你说”

    十分感激万永红学弟(他1992年赴美,现为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基因研究中心教授),是他把我的情况介绍给王伯祥教授,当然也有WJP学弟(93年赴美,一家公司的老总)的帮忙。

    1990年夏日的一天上午,万永红(那时刚刚研究生毕业留在肝病研究所)正陪我在他的细胞室聊天,王伯祥教授开完研究所例会,一进门就说:“要钱要人?你说!”虽然是事先约好的,但我仍然楞在了那里,为他的直爽,因为我们毕竟第一次正式会面。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院内调动,而我当时并不知情,只是若干年后才得知,王教授划拨了1万元科研经费给我原来的头——传染科主任杨培明教授,并用一位同济医科大学刚刚毕业分配来的本科生小杨(后来也考研究生到北京)作为交换。

    当然,调动后的我还算争气,帮研究所创办了《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1年4月创刊),组织编写了130多万字的专著《中医肝胆病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2年5月第1 版),引进了考核抗HBV药效学研究的“鸭乙型肝炎模型”和“2.2.15模型”,并协助完成了“八五”攻关项目“中医药防治乙型肝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的招标指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攻关课题项目管理组)。   

    那时候,脏象肝病研究所是湖北中医学院以及附属医院的热门科室,它参与国家“六五”攻关课题,主持“七五”攻关课题(后来主持“八五”、“九五”攻关课题,直到“十五”才转由上海、北京主持)。由于早期项目少,能够弄到100万经费就是非常稀罕的事情,简直是名噪业内。能够从传染科换到肝病所,我自感荣幸且能够感受到别人的羡慕。王教授要求,我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到他家里汇报工作和接受指令,而且只对他个人负责。那些日子,我还参与了他的另外一些工作,包括创办“康特医药科技开发公司”(他任总经理,我任副总经理,公司名字是我的同学——现在的湖北中医药大学办公室主任陈长虹取的),研究生带教(1991年1名,1993年3名,1994年4名)。那段时间,我终生难忘——直到今天王教授看我的眼神都非常特别,那是一种信任、疼爱,还有期望......

    我想,我能够一心数用,同时办几件事情,主要是王教授的信任和支持,还得益于大伙们的帮助。在编书的过程中,得到柯兄、周兄还有科技情报中心的张英良老师的帮助;在杂志创办过程中,得到《湖北中医杂志》编辑部左老师、王昆老师、姚老师(后调来《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任副主编)的帮助;在完成“八五”攻关课题的抗HBV实验中得到中国医药技术研究所(北京)郭巨涛副研究员(1995年赴美)、李壮主任技师、滕莉主任技师的帮助。而且,王教授还支持我到湖北医学院(现武汉大学医学院)病毒研究所、中国医药技术研究所进修学习,虽然至今也没有真正走进实验室,但总算有一些感性认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384768.html

上一篇:重上丹霞
下一篇:日记首页自题(一)
收藏 IP: .*| 热度|

1 唐常杰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5: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