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晓萌:重返新疆

已有 3276 次阅读 2010-10-28 17:02 |个人分类:人在旅途|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新疆, 情感, 往事

    2000年8月27~30日,全国第九届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在乌鲁木齐市博格达宾馆召开,我和同事们相聚新疆,有一段非常愉快的日子。最近,又与友人在电话里谈起,顿时那些美丽的景色、感人的情节,如一幕幕画卷,在脑海里展现开来,让我再一次回到新疆,回到那些逝去的时光里……

秀美天池

    那次,我们编辑部和研究所有9人参加会议,刚刚调往深圳的副主编也赶来相聚,我们怀着和老朋友相见的心情,乘飞机穿越了大半个中国,于25号上午抵达乌市。因为提前的缘故,我们当天下午就游览了天池。   

    8月下旬的天气,仍然十分炎热,我和同事一起,乘她丈夫同学的小车前往天池。一路上,阳光照射下的红土地热浪滚滚,沿途的树木稀稀拉拉,让人感到大西北的干燥。然而临近博格达雪峰时,我们就感受到大山里透出来的清凉之气。到达天池是下午5点多钟,不要以为太阳已经快要落山了,新疆的太阳却还老高老高呢——因为时差近2小时,乌鲁木齐夏天到晚上9点半才太阳落山。来新疆之前,我们就已经听说过天池,那是王母娘娘沐浴的地方。那秀美的湖水嵌在博格达雪峰下,纯洁而优雅,连绵雪山衬托其后,树木草地格外茂盛,难怪王母娘娘要选择这样一个地方沐浴,那的确是人间的仙境。

    下车后,我们走到湖边,吸那潮湿而清新的空气,嗅那芬芳的青草,看那活泼的羊群,你会觉得整个身心都松弛开来,好象要获得大自然的净化。放眼望去,雪山碧水浑然一体,巍峨中透露着秀美,幽静中伴随着神秘。

晓萌:重返新疆  晓萌:重返新疆  晓萌:重返新疆  晓萌:重返新疆

冰川1号

    冰川1号海拔3850米,是天山那么多冰川(四季冰冻)中唯一能让游人便于到达者。汽车上山之后,行车路况较差,颠簸得很厉害,10多公里的路程,让人非常难受。而且上面明显供氧不足,稍微走快一点就会气喘吁吁。然而,虽历经艰辛,但穿着夏装登冰山,还是别有一番情趣。

    我们到达后,大家忙着照相,有人往冰川上面攀去。当看到那在白色地毯上蠕动的象蚂蚁一样的人流,我们才发现冰川之大。在冰川上,有几条融雪的水沟,它们汇集到山下变成小河向乌市流去。我们酹着冰凉的雪水,以冰川为背景拍了不少照片。

    后来听人说,天山是新疆的水源。因为天山山脉贯穿整个新疆,其海拔高,温度低,雨水量丰富,又有无数冰川。水从高山上流下来,润泽着新疆的田野和绿洲,养育着千百万生灵。坎儿井就是新疆最著名的引水工程,是新疆人民生存斗争的奇迹。它将天山的雪水引到干旱的盆地,浇灌了吐鲁番的葡萄和沿途的植物,保证了生命的延续。

 晓萌:重返新疆 晓萌:重返新疆  晓萌:重返新疆

南山之旅

    南山牧场与冰川1号在同一线路上,返回时正好顺便观赏,给我们增加了旅途的快乐。那儿有许多毡房,是哈萨克人居住的地方,有着游牧民族的典型风范。一条溪水顺流而下,两岸青草茵茵,牛羊成群,只是多了旅游的车辆和人群。如果我们想夜宿毡房,只需200元,他们就会杀只全羊款待客人,包吃包住。

    在南山,我们一行人乘坐一位60多岁的哈萨克老人的马车,去看南山深处的瀑布。老人能用汉语和我们进行简单的交流,他风趣地拍着我们主编的肩说:“大老板!”主编说:“你才是大老板!”他说:“不,不,我下课了。”那音调、语气、用词,真让人捧腹!随着开发大西北,旅游业的兴旺,他们的生活明显地富裕起来。旅游旺季,他赶马车可以挣好几千,家里还养了200多头羊(1头羊值二三百元),日子应该是很好过的了。

    我想起了“刀枪人库,马放南山”的典故。

晓萌:重返新疆 晓萌:重返新疆 晓萌:重返新疆 晓萌:重返新疆

特别的吐鲁番

    小时候,语文课本里的“葡萄沟”,让我们永远记住了吐鲁番和吐鲁番的葡萄;后来,关牧村的一首“吐鲁番的葡萄熟了”,使我们进一步感受到,那是一个生长着甜美果实、充满了浪漫故事的地方;会议期间,我们亲自领略了吐鲁番的风采,那是一个特别的地方。导游告诉我们,它有中国的“四最”:即最干,全年降雨量仅0.6毫米;最热,夏季气温可达50℃;最低,其爱丁湖低于海平面150米;最甜,其葡萄600多种,含糖量达26%,比美国加里福利亚的葡萄含糖量20%还高。

    吐鲁番主要居住着维吾尔族人。据说维族男性大男子主义盛行,过去一夫多妻,休妻时只要说句“我不要你了”就行。其具有地方特色的“抓饭”,就是吃饭时用4个指头抓,也是向往娶4个老婆的意思,当然在当时也只有有钱人才能办到。妇女的地位很低,连葬礼都不能参加。但是现在不同了,我想妇女已经翻身解放了吧!

    在去吐鲁番的途中,我们还经过了火焰山,当然是《西游记》里描述的火焰山了。这座东西走向的山长100余公里、宽10公里,山上寸草不生,红色的岩石裸露,在灼热阳光的照射下热浪滚滚,云雾蒸腾缭绕,红色砂岩熠熠发光,整个山体形如飞腾的火龙,蔚为壮观。坐上骆驼拍张照片,似乎有一种到达天边的感觉。只是我们不敢久留,那滚滚的热浪让你如置碳房,任凭汗腺的闸门再通畅,也无法调节你迅速上升的体温。

    在吐鲁番,我们还游览了交河故城、苏公塔、坎儿井,沿途看到了一望无边的戈壁滩(滩下有石油),欣赏了葡萄沟的繁荣(正值葡萄节),当然也会买点从未见过的黑玫瑰、红玫瑰等不同品种的葡萄干,价格不等,但肯定是正宗的。 

晓萌:重返新疆 晓萌:重返新疆 晓萌:重返新疆 晓萌:重返新疆

达板城的风车

    去吐鲁番的路上,途经达板城。王利宾的《达板城的姑娘》,让我们有着一个美丽的幻想,仿佛那里都是扎着长辫子、眨着漂亮大眼睛的维族女孩。其实,由于近亲结婚,这里的姑娘非但不漂亮,而且智力低下。导游小姐告诉了我们一个故事,据说当年修天山公路,生活艰苦,补养不足,业余生活非常单调,王洛宾就创作了这首《达板城的姑娘》,对解放军战士的士气有很大鼓舞。其实,我们到达板城的王洛宾纪念馆参观后,才知道这首歌创作于1938年,并非导游小姐所讲的那样。

    在离达板城不远的地方,我们看到了大片的风车,那是新疆的一家电力公司建造的。一座又一座高大的风车,由于朝向不同,庞大的风叶转速各不相同。原来,达板指的是风口,即两面夹山的一条通道。这里1年刮两次风,1次要刮半年,虽然生存条件不好,却是风力发电的好场所。我们看到的,是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公司。

晓萌:重返新疆  晓萌:重返新疆 晓萌:重返新疆 晓萌:重返新疆

顽强的胡杨树

    有人说,“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既然到了乌鲁木齐,又怎能不去看看“塞外江南”?会议结束后,我们7人组团(另2人赶回),留下76岁的老所长(由他在乌市的学生陪着,因为景色虽美,但路途更险),由导游小姐带领,乘一辆日产空调小面包车上路了。

    离开乌市,一路的胡杨树为我们保驾护行。导游小姐告诉我们,这里的胡杨树1000年生而不死,1000年死而不倒,1000年倒而不朽。我看着路旁的胡杨树,它们一排排、一排排地耸立着,就想起了茅盾的《白杨礼赞》。它们以顽强的生命力挡住了风沙的肆无忌惮,托起了荒滩的片片绿洲。在新疆,绿色是珍贵的,那是建设兵团的战士们用心血浇灌的。据说,历史上有不少的治沙英雄,胡杨树是它们留下来的见证。他们就是胡杨树,是大漠中的绿洲。

晓萌:重返新疆 晓萌:重返新疆 晓萌:重返新疆 晓萌:重返新疆

敖包相会

    中午2时,在精河县境内,导游小姐指着路旁小山上的一堆石块,上面飘着一辐幡,说那就是敖包。我们怎么也想不到,那首脍炙人口的《敖包相会》就是写我们面前的故事。果然,山冈上有几个男人站在上面,他们手持斟满白酒的酒杯,一边饮酒一边述说。等我们凑上去才知道,他们早已熟知却未谋面,今天是从几百里外的两个县里赶来相会,以了各自十几年的心愿。听说我们来自武汉,他们竟然还有一个人是从黄陂支边过来的,万里遇老乡,我真想和他叙叙乡情,以满足那位老乡对家乡的寄托。无奈还要赶路,在同事的一再催逼下,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敖包。

    原来,敖包并不是我想象中的蒙古包,而是蒙古人祭祀和朋友们相聚的山头,大家到这里来相会,每人带一块石头堆上去,象征着情谊与爱与日俱增。

晓萌:重返新疆 晓萌:重返新疆 晓萌:重返新疆 晓萌:重返新疆

三台海子

    下午5点多钟,我们到达赛里木湖,一个在天山半腰上的湖泊,被誉为“高原明珠”。它的面积是天池的100倍,海拔2200米,冷峻优雅,宽阔无际,湛蓝湛蓝的湖水,被风掀起几尺高的波涛,拍打着岸边的礁石,有着大海一样的气势,难怪有人称它为三台海子,即大海的儿子。在这样的山脉上,居然有这么大这么美的湖,惊叹之余,还是惊叹!

    由于山上的风很大,远处的牧民们穿着大衣,我们从行李箱里拿出春装加上,还是被冷风吹得只打哆嗦。大家赶紧在湖边拍了几张相,来不及仔细品味,就慌忙钻进汽车向前开走了。

晓萌:重返新疆 晓萌:重返新疆 晓萌:重返新疆 晓萌:重返新疆 

草原学骑

    行了一天的车,我们才从伊犁经巩留县达到新源县的那拉提大草原。导游小姐告诉我们,“那拉提”是指太阳升起的地方。这里群山环抱,牛羊成群,蓝蓝的天上飘着白云,就象歌里唱着的那样。以往既没有见过草原,更没有骑过马的我们,一放下行李,就加入到骑马的行列。

    我挑了一个哈萨克小男孩为伴,他带着我翻越了一层又一层的山峦,结伴而行的人们渐渐散开,去了不同方向。因为越骑越远,看不到一个人了,我有些心虚,没有越过山顶就返回了。当大家又聚在一起时,有同事说他已经能够单独骑了,我一下子来了兴致,希望自己也能够策马扬鞭。于是,这位热心的来自深圳的同事立即找牧民们谈好,我们又开始了第二轮的骑马活动。

    这次我只身跃上马背,在听了简单的骑术后就上路了。我们沿着平坦的草原向前骑去,刚走一段路,我的马就不肯走了,原来它一离开主人就不听使唤,只顾低头吃草。这时调往深圳的同事返回,连忙将他的马换给我,可是他也无法驾驭那马,只好骑回原处,又换了一匹马重新追来。换马后,我很快就适应了,不一会就灵活自如,可以双手抖着缰绳,双脚夹着马肚向前奔驰。这匹马很听话,到后来我和马之间已经配合得十分默契,似乎有种心领神会的感觉。大家都夸我的姿势好,骑得最快、最地道。在这大草原上策马扬鞭,真是太痛快了。我想,也许留下来做个牧民更合适吧!

    由于语言不通,我们与牧民没法进一步沟通,但草原学骑带给了我快活,带给了我浪漫,带给了我永远的怀念……

晓萌:重返新疆 晓萌:重返新疆 晓萌:重返新疆 晓萌:重返新疆

冰达板

    从那拉提草原返回时,翻越天山共用了6个多小时,最高处4500多米,途经乔尔玛达板,又称冰达板。夏天的冰达板仍然是“寒风呼啸的冰山之巅”,这正是“冰达板”的本来意味。两名广州的大学生要求乘上了我们的面包车,他们第一次看到冰雪,一下子扑倒在冰雪上,激动得大呼大叫。我们已经感受到这里群山连绵起伏,美妙绝伦,让他们进一步的感染,真是心旷神怡,无限赞叹。站在天山高处,众雪峰竟在脚下,真有“一览群山小”的感觉。

    下山的时候,我们真正发现天山之高大,面包车不停地下落了几个小时,似乎一直没有尽头。我们一面欣赏大自然的造化,一面感受悬崖峭壁的惊险。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真是太渺小了!(2001年10月)

晓萌:重返新疆 晓萌:重返新疆 晓萌:重返新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377995.html

上一篇:谎言不息 造假不止
下一篇:天宁岛的故事(二)
收藏 IP: .*| 热度|

2 孟津 hugege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23: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