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谈运良关于中医与科学的一些看法

已有 638 次阅读 2024-1-18 20:22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那天与谈师弟约会,他谈了自己对科学与中医关系的一些看法。这些看法,来自于他的《闲情赋》微博,并注明未完待续

一、关于科学思维。科学是现代人和现代社会的思维操作系统(语法系统),不能试图绕过科学思维去讨论医学问题,包括中医学的问题。换言之,中医学的一切好处,都应该在、而且能够在科学上说清楚;说不清楚是暂时的、不完备的,不应该满足于传统理论上自洽。

二、关于科学。我们基于对于科学的普遍定义,即产生于文艺复兴之后,由伽利略、哥白尼、牛顿等人奠基的现代科学体系。科学不同于以往的认知体系,实证和否证的特点,使他具备了无限拓展的潜力,他不仅在方法论上自洽,而且与底层的物理实在相吻合,具备了实在论的锚定,因而具有的长期积累的基础。举个例子,在科学出现之前,托勒密的天文学具备有方法论上的自洽,但不是物理实在,是实用而不真实的。

三、关于中医学几个特征。

1. 中医起源于人类自我保护的本能,积累于长期观察和试错,类似于没有借助工具的古代天文观察。

2. 因为是经验的,所以是有用的,例如大黄通便、附子止痛。

3. 中医理论在中医经验之后,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为了自洽医学现象、进而指导医学发展的尝试,是方法论性质的东西,没有底层的物质锚定。

4. 中医观察量的累积,需要有理论的内存去整理(类似于托勒密之于天文观察),这其实是智慧人类处理一切经验问题的自然意识,其他民族的传统医学,也都有基于本民族的理论系统。

5. 只有物理实在才能产生真正的共识。一切仅仅是方法论的东西,难以形成真正的权威。中医在《内难》中已经基本形成理论体系,在张仲景那里已经有诊疗体系。但我们现在学院体系的基础理论是在晚近才成型的,是为了学院教育的需要,都不具备权威,学派林立各执己见,特别是明清之后。即使是现在,也不时有人提出,辨证论治不是中医优势、燥不是六淫之一、肾气丸不是补肾阳的。

6. 正是因为权威的缺位,可教育性差。在学院化教育如此成功的今天,依然还有人主张,中医应该采用师徒传承模式,不适合学院教育,学校培养不出好中医。殊不知,师徒传承是匠,不是工程师,一切匠的东西,式微甚至失传是迟早的事情。

7. 中医诊疗广谱低效(后文详细论述)。

8. 尝试性治疗。吃几副药看看,逐步调整,其实是中医看病的常见方式,也是有效的方式,现在医学也在不同形式上采用,甚至有诊断性治疗,这可能引申到我们处理中医问题的一个最核心的考量——可及和可选。

四、可及和可选

1. 中医的存在是医学不可及的延伸。

2. 中医学遇到的第一次危机,来自于新文化运动。西学东渐、西医传入,对待疾病,突然有了两种可选的方式:中医和西医。民国时期的政治和文化精英,都是新文化运动的拥趸,废止旧医理所当然。之所以不成功,并不是只是中医界的抗议,主要在于那时的西医,还远远没有达到一切疾病和健康问题之可及。

3. 即使在百年以后的今天,生物学和医药学的发展,使得对人体和疾病及其治疗获得空前的成功,人类寿命得以极大延长,但仍然还有许多医学不可及的地方,或者需要去选择采用传统医学的地方,或者需要从传统医学中得到启示的地方。

4. 工具的使用,人类的观察能力是会下降的,换言之,没有工具的古人,在经验的观察上有独到之处,借鉴其中的经验,会对现代医学有所补益。

5. 长期去看,可选是中医学必须面对的,而一旦可选,就会、也应该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去理解,用可选将传统医学的纳入现代医学,是中医学的长远归宿,不应该去拒绝他,也不应该轻视。

6. 留在传统中的东西占比会越来越少,但人类健康问题是无穷大的,无穷大的一部分依然是无穷大。因此,中医学的工作,或者中西医结合的工作是长期的,在目前还是缺少原创发现的中国医学的一种优势。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418499.html

上一篇:[转载]NEJM发表卢洪洲教授等中国学者成果,国产原研新冠小分子药物再获突破
下一篇:[转载]郑言:从个体到群体:近代中医社团体制化(5)
收藏 IP: 223.74.153.*| 热度|

4 郑永军 农绍庄 赫荣乔 王安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8: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