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梅核气

已有 775 次阅读 2023-12-12 22:15 |个人分类:临床研习|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那天,我们走亲戚的同时,还看了个病人。

患者两个月前突然出现喉咙冒烟,舌头发麻。原以为可能是感冒或什么的,但越来越重,于是去看医生。先是西医消炎,后是中医调理,无奈好几天又坏几天,竟然两月之久,不免有些烦躁,想发脾气。结果,疗效更是不好。她平时睡眠不好,服用安定已是家常便饭,而且长年累月。

患者家境很好,孩子很有出息,可说是养尊处优并不为过。她把病历和各种检查结果都给我看了,希望我这个退休医生帮她指点迷津。面对她的检查结果,包括喉镜等,没有提示任何局部病变,而且发病前有过焦虑情绪。我告诉她:该病中医可以诊断为“梅核气”或“奔豚症”,西医可考虑“癔症”,与心理因素相关。我的同学做了一辈子心理医生,先请教请教他。

立马,我电话瑞文学弟。学弟同意我的判断,让我给她用上“艾司西酞普兰”,是一种抗抑郁的药物。出于谨慎,要她从半量起始,然后每次10mg/片,早餐后服用,每日一次。服用1周反馈疗效。而且比较肯定地说,过去的治疗可能不对症,这个效果会很好。

但私下对我说:上药服10天左右,如果疗效不佳,可改用黛力新,一日一片。后来,得知她长期应用舒乐安定,就决定不需要半量起始。

昨天,患者的反馈意见来了:

下面将我服药后的情况叙述如下:我服药一周有明显好转,喉咙冒烟的症状好了十分之九,舌头发麻的症状好转了五分之三。

我说:好的,我转给他,听听他的意见。

为了准确,进一步说明:

下面将几天服药细节叙述一下。我12月5日(星期二)开始吃药,效果很明显,喉咙冒烟的症状好了三分之一,舌头发麻减轻了三分之二;第二天、第三天吃药后喉咙冒烟维持第一天的症状,舌头发麻比第一天吃了药,症状还多一点(由三分之二变为三分之一);第四天、第五天明显好转,咽喉冒烟症状基本消失(8/10舌头发麻也有好转(2/5);第六天第七天喉咙好了9/10,舌头发麻好了3/5。

另外,服药后上午有点点头晕晕的。

学弟告诉我:患者对症状的描述这么仔细,符合“癔症”(现称分离性障碍)的易感性特质。并做了进一步的治疗安排:

(1)本药安全可靠,长期服用不碍事。开始服药会有点头晕晕的情况,以后就没事了。继续服用 3个月再说。

(2)服药期间,不要太关注临床症状的微细变化。对它马虎一点,效果更好,反之则差。而且,本病与情绪有关,治疗过程中时好时坏是正常现象:情绪好一些,反应就少;情绪差一点,反应就重。不必在意。

(3)相信医生,稀里糊涂地按医生的意见办。当然,并不是有什么情况也不反映,随时可以沟通。

在生物-社会-心理的医学模式里,做医生不单要重视患者的生理问题,社会心理状况也不能忽视,有时候更加重要。

以咽喉部异物阻塞感为主要症状的梅核气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在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李庆存医师系统治疗观察梅核气病280例[李庆存. 中医辨证治疗梅核气病280例临床小结. 中医药研究1992,(2):28-30]。突发182例,包括生气、饮酒等,缓发98例,包括神衰、肝胃疾患等。病程(起病到就诊之间的时间):1年以内的89例(其中最短的为1天,共6例,2-3年的68例,4-5年的54例,6-10年的37例,11-16年的32例。

咽喉部异物感情况及伴随症状:如有棉球感、稻壳感、面条感、火柴杆感、红枣感、痰块感、毛发感、蚁行感等,或觉咽内壁缺一块皮儿或多一块皮儿,或如贴一硬币感,可上下移动,空咽时明显或加重,咳之不出,咽之不下,有的伴有咽干、咽微痛、声嘶或咽有冷感、胀闷感、紧束感甚至不能结领扣或呼吸不利等,但不影响饮食,有的饮食时症状反而减轻。而且,患者症状随其情绪波动而起伏是梅核气病的一大特点。

耳鼻喉科检查结果:咽喉部基本正常者72例,慢性咽炎93例,慢性咽喉炎34例,慢性咽炎合扁桃体炎31例,舌根淋巴腺增生25例,慢性鼻咽炎13例,慢性咽炎合鼻炎中耳炎12例。可见梅核气病属于功能性改变者72例占26%,而有各种炎症改变者208例,占74%。

某些慢性咽炎、慢性喉炎、舌扁桃体增殖肥大、咽部划伤、会厌囊肿、咽峡乳头状瘤、声带小结、悬雍垂过长症、茎突过长症、咽部异物划伤、颈推骨质增生、烟酒剧烈刺激呛咳、慢性胃炎、慢性胃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食道 憩室、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缺铁性贫血、胃下垂、食管癌等器质性疾病,均可作为恐癌情绪精神刺激的激发点,在咽部反映出现梅核气症状,而且常是误诊致病因素。

按照现代医学病因学诊断分类,可将梅核气病诊断为真性梅核气(精神因素)、假性梅核气(器质因素),目的在于防止误诊、误治器质疾病。

附学弟的说明:

这样的病人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很可能被内科医生诊断为“干燥综合征”。我曾经看过多例。这样的病人的求治历程常常是这样的:太在意身体问题,对身体的每个细小的变化都十分敏感。对这样的情况,药物治疗通常只能治标,并且病人会因对药物适应后感受不到“疗效”而放弃这次治疗,另寻高人治疗。不断循环这样的过程,结果是病没治好,对精神活性药物的耐受性却不断提高。干燥症状很可能就是药物的副作用。所以我对这样的病人治疗的步骤是:

(1)征服他(老中医们都深谙此道)。让他信任并服从于我,提高他对治疗的依从性。

(2)接受症状。如果他能找到一个信任的医生,在这个医生的加持下,学习接受症状,与症状共存。

(3)去药物化。类似戒毒。

路漫漫其修远兮。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413593.html

上一篇:参观排名世界第四的高楼——深圳平安金融中心
下一篇:[转载]李永明:经脉的科学依据及三部九候新释
收藏 IP: 223.74.153.*| 热度|

1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9 20: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