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王瑞文:《一位精神科医生的独白》(44)——“坏”孩子

已有 711 次阅读 2023-9-11 09:15 |个人分类:临床研习|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阿勇,男,20岁,未婚。第一次见面时父母在场,阿勇显得犹豫,不愿主动交谈。让其父母离开诊室后,谈话才得以进行。

阿勇

我中专毕业后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被父母送到部队当兵。我很不愿意,认为父母这样做的目的是不想承担责任,把我当作包袱送进部队了事。新兵生活太艰苦,还经常被领导批评,内心感到痛苦,只好写信向父母诉苦。父亲得知情况后,运用各种关系将我调到司训队学习汽车驾驶。学习结束后重新分配至某军分区干休所。起初工作还不错,但后因多次私自跑回家与女友相会,被关了禁闭。后来父又托关系将我调到边防团。边防部队,生活枯燥,管理训练更严,我实在受不了,又开始私自回家,且再也不愿回部队。在家期间我什么都不想干,情绪低落,爱发脾气,同时感到莫名的紧张、焦虑、恐惧,经常饮酒消愁,加之与女友的关系紧张,对生活感到绝望而割腕自杀。因被母亲及时发现,送医院急救脱险后就开始看心理医生。我已经记不清您是我看的第几位心理医生了。

我是独子,因父母忙于工作,我从小由奶奶代养,深得爷爷奶奶的宠爱。三岁回到父母身边。6岁上学,学习成绩不好,经常逃学,老师告状后则被父亲打骂。我从初三就开始与同班一女生恋爱,并同居至今。双方父母皆知,但听之任之。女友脾气很古怪,经常发火。对此,我感到痛苦,想离开她,但又不忍心。近几个月来,我还与另外两个女孩子保持着亲密的关系。同时应付三个女孩子太吃力了,但我不知怎么办才好。

父母

阿勇的父亲是一名转业军人,回家后自己开了一家汽车修理厂。在外人看来,他老实忠厚,有人缘。但在家里则非常专制,脾气不好,经常斥骂妻子。阿勇记忆非常深刻的一件事是在他大约4、5岁时,他和母亲一起坐父亲的车外出。在车上,母亲不小心说了句什么话,父亲竟一把将她推出了驾驶室。母亲当时身上没带钱,只好哭着走了近10公里的路才回到家中。父亲对阿勇管教很粗暴,希望他能成为一名“有出息的男子汉”。小时候,阿勇很怕父亲,甚至不敢在父亲面前哭泣。现在长大了,阿勇不怎么怕父亲了,而且还有些恨父亲。

阿勇的母亲是一名银行职员,从小对阿勇迁就宽容,但她在家里没有主见,说话罗嗦,喜欢附和着父亲管教阿勇。阿勇既可怜她,又讨厌她。

阿勇父母的婚姻也很成问题。父亲年轻时追求母亲,但婚后对母亲很不满意,经常骂母亲,后来发展到了有婚外情,一直闹离婚。母亲不愿离婚,因而事事都顺从迁就父亲。

分析

这是一个边缘型人格障碍案例。阿勇不仅有紧张、恐惧、焦虑、抑郁、自伤、自杀等明显的心理障碍,他还有自幼有逃学、不信任他人、没有亲密朋友、酗酒、乱性、违纪行为等人格问题。

边缘型人格障碍病人的主要内心冲突起源于早年生活经历。阿勇出生后不到一岁就与母亲分离,被送给奶奶代养。被爷爷奶奶宠惯了的阿勇无法适应父亲严厉的管教,加之父亲对母亲的粗暴行为,使阿勇对父母,乃至外界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他不知道如何面对外来的爱与恨,时时处于一种焦虑状态之中,因而表现为情绪喜怒无常,有意不理会重要的现实,如逃离部队,与多名女性发生性关系等严重品行问题。阿勇回到父母身边后,不仅没有得到父母很好的照管,还不得不面对父母经常的争吵。面对一个严厉的父亲,软弱的母亲不仅不能保护自己的安全,还常常充当父亲的帮手,与父亲一起责骂阿勇,使阿勇的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不断加重。

阿勇的父亲本身就具有边缘型人格的特质,情绪喜怒无常,内外不一,表面上对阿勇管教很严,实际上却十分迁就和放纵,走关系给孩子调工作,对孩子性乱视而不见。父亲的人格偏离对阿勇的人格成长起了负面的示范作用。人格上的缺陷使阿勇无法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他与父母争吵、与领导对抗、与女友闹矛盾,最终使他对生活绝望而产生轻生行为。

治疗

对阿勇治疗的重点,在于帮助他建立安全和信任感,让阿勇在与医生的交往中体验如何恰当地处理一般的人际关系,逐步摆脱内心深处那种因不安全感所导致的焦虑情绪。因此,医生能否有足够的耐心并真心地关心阿勇,与阿勇建立起一种平等的互信关系是决定治疗成败的关键。

治疗开始阶段进行得比较顺利。但随着与医生接触的增加,阿勇会很快就将其现实生活中混乱的人际关系模式带入到治疗中来,如迟到、随意不来,对医生抱怨指责等。在心理治疗中,这些表现都被视为对治疗的阻抗。医生在处理这类现象时需格外谨慎。在一次交谈中我感受到了阿勇的敌意。我问:“这几次治疗你都迟到了,能说说原因吗?”

“还能有什么原因,睡过头了!你可以和我父母讲一下,让他们准时提醒我。”

“这样合适吗?”我问。

有什么不合适?我早就习惯了。你也会习惯的!”

我意识到,阿勇对我私下向他父母报告有关治疗情况感到不满,引发了阿勇的不信任和不安全感,可能会使治疗无法进行下去。根据心理治疗的保密原则,心理医生必须对治疗保密,不得向治疗以外的人员泄露治疗情况。阿勇的情况比较特殊,他是由父母送来治疗的,这意味着大家将阿勇当作了未成年人,我需要对他父母负责,如实向他们报告治疗的进展情况,而没有严格遵守保密原则。而这恰恰是阿勇人格成长中存在的问题,他一直生活在父母的操控之下,使得他缺乏主动做事情的动力和责任心。要想帮助他人格发展成熟,必须给他提供独立成长的空间。于是我说道:“非常抱歉,没有征得你的同意向你父母谈论你的治疗情况。因为他们是治疗的出资人,我得先征得他们的同意,今后不再向他们报告你的治疗情况。他们可以直接向你了解情况。”

“我当然同意。但我父母估计很难接受。”小勇回答。

“这方面由我来与你父母沟通。但你必须遵守心理治疗的设置,不迟到,不爽约。”

阿勇的父母尽管对我的提议存在很多担心,但在我的坚持下,他们答应治疗一段时间看看。在后来的治疗中,他们一直想方设法地试图从我这里了解治疗情况。如多次在治疗时间闯进治疗室,邀请我吃饭,托熟人打听等,都被我婉拒。他们不理解,他们花钱给儿子做治疗,他们为什么没有知情权。我反复向他们解释,他们不是没有知情权,而是只能通过当事者本人了解情况。心理医生只能对当事人负责,尊重当事人的保密要求。

阿勇的治疗持续了一年多,他觉得自己比原来快乐多了,很少与人发生冲突了。阿勇的父母尽管仍有很多不满,但还是肯定阿勇这一年来成熟了许多。阿勇自己也深有感触地说:“以前也看过好几个心理医生,但他们到后来都是和父母一个腔调,拐弯抹角地批评我不争气,没有责任心,还威胁我这样下去的下场是在精神病院呆一辈子。他们的话让我感到又生气、又害怕。只有这一次,医生真的没有批评我,只是耐心地让我去感受每个行为背后自己真实的想法。通过反复的体验使我相信,我过去的行为方式只会让我的情绪更糟糕。其实,我并不是一个不争气和不负责任的人,当我知道该怎么做时,我会比别人做得更好。”

阿勇的父母征求我的意见,是否继续治疗。我说:“从人格成长的角度讲,阿勇的治疗还远未结束。但考虑到他已经是一个成年人,应该由他自己决定是否继续治疗。并且治疗的费用不能完全由父母承担。”

“我同意继续治疗,但我目前没有经济能力。”阿勇说道。

“费用问题你不用考虑,我们来付费。”阿勇父母赶紧说道。

我不禁感慨,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后来我问阿勇:“你是真的还想继续治疗吗?”

“没有了你,他们还会再给我找别的心理医生的。我觉得你还行,不烦人,我不想换别人了。”阿勇说,他没有直接回答我。

对阿勇的治疗又继续了一年多,后来说是要去上海工作,就结束了治疗。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402200.html

上一篇:王瑞文:《一位精神科医生的独白》(43)——乖乖女成长记
下一篇:[转载]林岩:与导师共获盖尔德纳奖,这位女科学家解密细菌之间如何交流
收藏 IP: 117.61.108.*| 热度|

1 农绍庄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15: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