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武昌桂家(1)

已有 1578 次阅读 2023-7-21 19:18 |个人分类:谈情说爱|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曾经写过“布吉凌氏家族”的博文,是在易森鹏撰写的“这个传奇家族堪称深圳近代第一家族”基础上缩编的。在此之前,我也在“暗摩岭下:中国内地对外开放第一村”“淹没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背后的历史”两篇博文中提到凌氏家族。

布吉凌氏崛起于凌启莲(1844-1917)。咸丰二年(1852),凌启莲父亲孙凌振高在40岁时,率子启莲(8岁)和家人由韩山文、黎力基二牧受洗入教,成为深圳最早的基督教徒之一。

在传道牧师和凌姓教徒的努力下,同治三年(1864),在李朗黄泥峡建成存真书院,光绪二年(1876年)改名为传道书院,后又改为李朗乐育神学院,是深圳历史上最早的一间神学院,即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现在的地址(图1)。

1.jpg

图1  当年的李朗乐育神学院,现已成为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址,旧貌换新颜

凌启莲是该院最早毕业的一批学生之一。他的儿子、孙子们不少都在这间学院读书。李朗存真书院造就了凌启莲家族的崛起,出了十几位教授和博士,包括倡议建立中国“植树节”的第一人凌道扬。

桂氏家主桂美鹏

据荆州新闻网2015-12-07消息,在沙市中学院内,靠西南侧围墙的某个角落,完整保存着一座“优秀历史建筑”(图2右)。它就是本文的主人公桂美鹏先生主持修建的圣公会办公楼,当然还有早已消失的传教士宿舍等建筑群。如今这位于沙市中学院内唯一幸存的圣公会老建筑,就是荆州基督教历史上堪称“首府”的第一座办公楼,本地人称其为“小洋楼”,当时的地址叫庶园路(即今五一路)8号。在此之前,还有如今沙市新沙路小学院内的圣公会堂遗址,整体老建筑已不复存在,孤存一块书有繁体版“圣公会堂”大字的石碑(图2左),据说由桂美鹏亲自书写。


  图2  原圣公会办公楼(右,李新建、张良波摄影)及遗存在现沙市新沙路小学的“圣公会堂”石碑(左)

那么,桂美鹏何许人也?

清末的沙市,西方宗教已经流传进来,教会、教堂、教会学校、教会医院等已融入了当地社会。最先将基督教带入荆沙的是美国圣公会,时间是清同治七年(1868年)。初期去受教的信徒不多,因为坊间流传着洋教士会挖人眼睛的传言,但那些教士很有办法,在教堂做完礼拜后,就给教徒发点菜粑粑或面卷子,这对那些贫困的人很有吸引力。

后来,该会派桂美鹏牧师到荆沙当会长,他是圣公会鄂西片区(含沙市)的首任华人会长。至于为什么派桂美鹏前来,他的前期经历如何?并没有可靠的资料来源。据吴琦幸(上海教育出版社于2020年11月出版《王元化传》的作者)在《中华读书报》(2021-01-12 08:32)文章——“为我的老师王元化先生作传”一文介绍:

“从2015年之后,我开始搜集资料,再次啃读先生的所有著述以及其他相关著述。并且多次前往王先生的故乡湖北江陵以及他的出生地武昌。发现了很多王先生生前都未必了解的资料。......王元化与二姐桂碧清在1993年专程去江陵寻根。但是由于当地政府并不知道七八十年前的往事和旧迹,没有找到王家和桂家(王元化母亲家)的故居。他们俩只是到附近的一座教堂参观了一下,问了教堂中的老教友,也都不知道外公桂美鹏以及他集资建造的圣公会教堂和家宅。我专程去江陵找到新沙路小学,校方领导告诉我这里的原址就是桂美鹏创办的圣公会教堂,而门口的新沙路原先叫美鹏路,解放后拆除教堂建小学,连路名都改了(最近听说当地准备将新沙路小学改为王元化小学)。在该校校长的陪同下,我参观了学校,在教学大楼的二楼有一块大石碑,上书‘圣公堂’三个大字,当地的朋友陈礼荣说这是桂美鹏亲笔所书,其书法与王元化先生极为相似。不远的地方是外公桂美鹏家的二层楼房,是一座西式建筑。”

笔者综合几家不同的报道,认为:(1)1993年,王元化与二姐桂碧清所寻找的“外公桂美鹏以及他集资建造的圣公会教堂和家宅”并不准确,圣公会教堂应该建造在1868年之后(由洋人会长筹资),桂美鹏未赴江陵之前;(2)沙市中学内“小洋楼”的建造时间是1890年前后,既是圣公会办公之地,有公共阅览室(每礼拜三夜晚给教徒们上文化课),还是桂美鹏与家人住居的地方,是否包括传教士宿舍(或另有建筑群)不得而知;(3)吴琦幸所说的,新沙路小学二楼有一块‘圣公堂’大石碑,应该是图2左的“圣公会堂”(教堂)石碑,为桂美鹏亲笔所书可能性不大,因为“圣公会堂”的建造年代要久远一些。

刚才,找到2020-12-22 08:54《荆州记忆》刊登的文章——“一个内地传教士家族的百年传奇”,其中有这样的描述(稍缩编):

桂美鹏祖籍武昌青山,他年轻时毅然从桂家祖屋那个旧式宅院里走出来,皈依依了在武昌设立传教机构——基督教圣公会,怀着一份追寻光明、向往宁和的意愿,成为一个较早接触西方文明的年轻人。

清光绪五年(1879),桂美鹏被教会选送进上海原圣约翰书院求学,毕业后,被教会派到沙市传教。从此,在这个内陆滨江小城里,开始出现一些人们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新鲜事儿:先是在沙市古青石街下首,建起了一座基督教堂,陆续便开始有教友来这里参加宗教活动;不久,在文星楼前的小巷里,由尚在草创中的沙市基督教圣公会新辟出一间书报室,陈列当被视作稀罕物事的报纸、书刊,免费供人说览;随后,教会还在“洋码头”的堤坡下,添置一间空屋,备上茶水、坐椅,供那些在码头上卖苦力的搬运夫歇歇脚、喘口气.....光绪十一年(1885),由桂美鹏向沙市所在地江陵县县衙申报注册的一所新式学堂,在青石街上首的逢春坊正式开学,被称之为美鹏学堂。

该学堂引进了与西方教育接轨的新式课程,采用分班授课形式。学生毕业后,优秀者可直接升入位于武昌昙华林的文华学堂,或上海的圣约翰学院。清末民国初,随着西风东渐之势愈演愈烈,该校的办学成效在当地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以致在沙市形成一种以有子女能进美鹏学堂就读为荣的时尚。

桂美鹏原本家世清寒,他深知穷人家子弟入学读书之艰难,时常主动接济那些学业优良,品行端方的寒门子弟,以促成其修完学业。2003年,王元化先生从已经决定捐给上海市档案馆的手稿及文件中,找到他父亲王芳荃教授93岁那年手书的一份回忆录。从这本题为《我之祖及我一生要事回忆略记》的手抄本中,即可真切感受到桂美鹏这位旧学根柢极深的忠厚长者,那一片不遗余力爱才、惜才、育才的拳拳之心。

王芳荃教授无比深情地写道:“桂牧师(美鹏)把我送到宜昌读书。他教人帮助我母识字,后来又派她做女教士,每礼拜日,照护女教友做礼拜,每月可得工资五元,这给我们生活上很大的帮助。我在约翰(上海圣约翰学院)读书时,他又叫我父母住在礼拜堂旁边一个小屋里,不收租金,这给我们更大的帮助。我毕业后,他又把他所最爱的大女儿许配我,就成了我的岳父.....所以桂牧师、我的岳父,是我家境转变的主要因素,我永感不忘。”

王芳荃是美鹏学堂的早期学生,早在清光绪十八年(1892)刚满12岁时,便因学习优良被桂美鹏亲自送去宜昌,进入由美国牧师柯林斯(H.Collins)主持的英文学堂念书。五年后,王芳荃作为基督教圣公会鄂西教区的尖子生,被选送到上海圣约翰学院就读。1903年,他以优异成绩从圣约翰学院毕业,此后毕其一生,即献身于我国的教育事业。

......桂美鹏当年在创办美鹏学堂前后,还另于学堂西北侧的明代乡宦徐的别业“徐园”遗址,购得一块地皮,开始着手筹建一幢“小洋楼”。这楼房最初是打算提供给来华传教士居住的,故建房资金及施工图纸由美国教会提供,修建房子的主要匠师,均自汉口特聘,重要原材料如楼梯扶手、壁炉外框、房门窗扇等,由国外运来。三年后,房子刚落成,1898年沙市爆发了震惊中外的“火烧洋码头”事件,外籍传教士怯于此地民风剽悍,裹足不前,于是桂美鹏就带着家人,住进了房子。经历世纪风雨,这座“小洋楼目前还保留在原址,即沙市中学东南角。1949年临近解放军进城时,这里住的最后一任基督教牧师是石棠华先生。解放后,这幢楼房办过幼儿园,也作过教工宿宅.....上世纪80年代中期,桂质庭夫人、武汉大学英语教授许海兰女士利用到荆州讲学之机,曾专程来到这里,寻访桂家当年的故居。

美鹏学堂作为当地的一座百年名校,现在的名称叫沙市区新沙路小学,那方“圣公会堂”的木匾,即保存在该校的校史陈列室内。此外桂氏家族在这里还留有一段佳话:自从桂美鹏到沙市后,先后接纳了不少从老家青山陆续前来投奔的族亲,以致桂家在武昌祖籍地的人相反倒是不多了。由于这个片区的桂姓人家渐多,故而使学校前那条原叫逢春坊的小巷,便又多出个名字:桂香街。

据《百度》提示,美国圣公会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由文惠廉主教传入。后英国、加拿大等国圣公会陆续来华传教。美国圣公会以上海为基地建立江苏、鄂湘、皖赣3个教区;1865年(同治四年),在上海建立培雅学堂;次年,设度恩学堂;1879年(光绪五年),这两个学堂合并为约翰书院,即圣约翰大学;后又建立武昌文华大学。推测桂美鹏1879年前后就读于约翰书院,随后回到武昌,再由武昌被派往江陵,后出任圣公会鄂西片区首任华人会长。

因此,桂美鹏一家曾长期生活在“小洋楼”,时间是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图3,照片来自于李平“王元化与基督教文化”一文,见《世纪杂志》2018-09-04 14:23发表于上海)。从照片构图看,家主桂美鹏并没有处于C位,有点与中国文化不相呼应的意味;从摄影时间看,可能是1906年,大女儿出嫁前后,其四女桂质良出生于1900年,照片上约6岁的模样

3.jpg

图3  1906年前后桂美鹏(右二)一家合影照

桂美鹏共有六女一子,除以上五女外(图3),还有一个六女儿桂质议,儿子是老四。他的家族英才辈出,其子桂质庭是我国杰出的物理学家和教育家,我国地磁与电离层研究领域的奠基人之一。其女桂质良为我国第一位女性精神病学专家。桂质庭之子桂希恩为我国著名的艾滋病治疗专家,有“当代白求恩”之称,曾被央视评为“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桂美鹏外孙王元化,曾任上海市委宣传部长,为我国著名学者、文艺理论家,其作为学界泰斗有“北钱(钟书)南王(元化)”之说。

图4是抗战前,桂月华回荆州老家为她父亲桂美鹏扫墓,与母亲在墓前的留影。

4  抗战前,桂月华和母亲在桂美鹏墓前的留影

桂家大女儿支脉(未完待续)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396165.html

上一篇:[转载]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基于“十八反”的中药配伍禁忌理论基础研究 2014年度项目总结汇报会议在北京举行
下一篇:武昌桂家(2)
收藏 IP: 120.229.67.*| 热度|

3 杨正瓴 张晓良 王安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9 10: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