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六淫”的现代研究及科研设计缺陷

已有 863 次阅读 2023-7-2 17:21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论文交流|文章来源:转载

资料来源:王磊. 中医病因学史论.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8年博士论文

在主张中医现代化的今天中医界全面展开了对中医病因学体系的现代研究以期揭示出中医病因理论中所蕴含的科学内涵。对于“六淫”的现代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六淫理论与气象

中医学认为四时气象与人体生理病理的关系是一个比较复杂而细致的问题它对临床医学和理论探讨都是非常重要的。匡调元[1]认为气象对人体直接产生作用可能有以下几个环节:一是通过皮肤感受器接受气象因素的刺激;二是通过眼睛一视觉接受光线刺激;三是通过耳内的压力感受器接受气象因素的刺激;四是通过鼻腔及其他粘膜接受气象因素刺激;五是条件反射是人体对气象因素反应的一个重要环节;六是内分泌系统参与了反应。

高卫国等[2]撰文认为:详考六气的内容实质上包括两种主要因素一是各种气象因素如温度、湿度、气流、气压、光照度及日月星辰等对人体的影响;一是指存在于大气中的生物性致病因子如细菌、病毒及某些病原虫等。前者可称为气象的直接病因作用后者可称为气象的间接病因作用。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是生物对四季变化的反应。但是这种四季变化对人体的生长发育有何影响?对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又有何影响?诚然这种影响是存在的是每个人都清晰感受得到的我们呼吸在自然空气中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气象物理环境。但是什么是病因?病因是使人体脱离平衡状态而产生疾病的原因是使人体发生病理改变的根本原因。中医学的“六淫”概念的产生的确与气象因素紧密关联然而在后世的演变与泛化过程中六淫作为气象因子的致病作用开始弱化了转而代之的是依据人体疾病外在表现征象来与这些气象因子作比附而归纳出该疾病的病因即我们所说的“审证求因”。

2. 六淫实质的现代理论研究

匡调元[3]认为,中医所指的六淫实质上包括两种主要因素:一是各种气象因素如温度、湿度、气流、气压、光照度及日月与其他星体对人体的影响;二是生物性致病因子如流感病毒、疟原虫等。气象因素可以直接作用人体而产生生理性及病理性的影响也可通过影响生物性致病因子再作用于人。郭仲夫[4]认为,六淫既是外感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亦是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从现代病原学的角度来看它虽然包括生物(细菌、病毒等)致病因子在内但不同的气候变化对病原体的孽生繁殖、疾病的传播及机体的抗病能力和适应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六气的运动变化具有密切的关系。杜建成认为,燥与湿是机体应答致病因素的两种不同的反应状态其突出表现以机体水液失调为典型的病理变化,可能还包括电解质、维生素、酶系统代谢紊乱。在酶系统如蛋白溶解酶的活性似乎与燥湿有关;在若干疾病中此酶的活性加强则渗出物、排泄物质稀而量多降低时含量极少渗出物与排泄物质干稠而量少。这些变化从宏观角度可肯定为燥湿的指标之一。

赵建昌等[5]认为,“六淫”是指有碍正常生理功能或有伤机体造成病理反应的各种致病因素。现代医学证明,有些疾病确与风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风作为一种流动的空气它常以一种“气溶胶”的形式存在。有文献报道能通过气溶胶的方式引起疾病的病毒有百种以上如流感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等。“风邪”至少可以被认为是“传染性微生物气溶胶”。寒是温度降低的一种现象寒冷的物理因素能使机体新陈代谢降低生理防御机能低下故易遭外邪侵入。暑和火都是指温度较高炎热的物理因素而言。不论暑与火从高热的物理因素来认识只是引起疾病的部分原因或诱因真正的暑与火之证仍是致病微生物作用的结果。

阮石金等[6]认为,暑湿病邪致病特点既有暑邪的火热特点又有湿邪的缠绵胶着。暑湿是发生在酷暑多湿的季节和炎热湿盛的环境夏发暑湿病为新感。暑湿发病多危重且速变并易成伏邪而晚发。林立本等[7]就内科领域探讨了湿的若干问题认为湿在中医学里有多种含义一般可概括为正常之湿和异常之湿两大类。湿邪指与长夏季节气象条件有关的多种致病因素。湿邪致病取决于机体的内在因素腻滞质者易感湿邪。湿证的病理基础是机体全身或局部水液代谢失调。治湿主要有化湿、燥湿和利湿三法其原理在于增强机体的代谢机能解除水液储留的病理现象。

黄志红等[8]探讨了外湿的成因、病位、病理以及病程及症状等认为外湿的成因有长夏湿气太过、雨水过多、卑湿环境等。就病位而言湿从外受易伤及皮肉筋骨;湿性趋下易袭下部阴位;湿通于脾易困中焦脾土;外湿稽留易犯肺、肾两脏。病理方面湿邪有形易阻三焦气机 湿性属阴易伤脏腑阳气。外湿致病病程较长缠绵难愈。在病证及症状方面黄志红等认为,《内经》己经较为系统地探讨了痹证、萎证、水肿、濡泻、痉症、头痛、纳差、四肢不举以及头身疼痛等与外湿的关系。

3. 六淫理论的临床应用基础研究

魏辉等[9]撰文指出,外寒侵袭经络寒性凝滞气机不通以及因寒而痰与血食凝结等都可导致肿瘤的发生寒毒是导致肿瘤发生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李连成[10]对石家庄1005人有关湿阻脾胃证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湿阻证人群患病率为10.55%且与性别、年龄、职业无明显联系;主要病因为环境湿气过重、性格急躁或忧郁以及饮食不节;主要病位在脾。而王克穷等[11]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1735人进行调查发现湿阻脾胃证的人群患病率为12.16%其发病与性别、喝茶、耐寒热等因素有关。

严灿等[12]观察了湿阻脾胃证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白介素-2受体、红细胞免疫功能、尿木糖排泄率等指标的变化发现湿阻脾胃证患者的免疫调节功能出现紊乱且认为此与机体营养不足能量代谢障碍有关。

刘勤社等[13]对43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冬、夏季不同气温下的血液流变学变化进行观察同时以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发现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冬季血液流变学异常进一步加重提示寒凝致病具有血癖证候的病理基础。

孙丽玲等[14]对937例婴幼儿腹泻与秋冬寒冷气候变化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婴幼儿腹泻有向12月集中的趋势(P<0.001)与寒冷气候显著相关(P<0.05)。其原因可能是: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婴幼儿肠道免疫功能降低易致病毒感染及易发生神经内分泌紊乱、胃动素异常增加有关这与中医理论的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脾常不足”“肾常虚”阳气不足易受寒邪侵袭引起腹泻的观点相吻合。

王彦晖[15]探讨了湿热病的脉象认为湿、热两种邪气使脉象发生的病理变化在性质上几乎相反。决定湿热病出现不同脉象的主要原因是湿邪和热邪之间的比例也就是湿重于热、热重于湿或湿热并重的不同病变特点。湿重于热时脉象多表现为细软并有模糊不清的特点脉率较为迟缓但又与寒证之迟脉不同比寒证之迟脉为快通常每分钟的脉搏次数为60-70次之间。热重于湿时脉形较单纯热邪致病为小脉率则明显较湿重于热为快亦多比平脉为快每分钟脉搏次数多在90次以上。湿热并重之证湿邪和热邪的比例相近两种邪气的性质相反的影响力作用于脉象近似正常脉但是仍较为柔软而模糊脉率近似正常或稍偏数。

4. 六淫理论的现代实验研究

张六通等[16]根据中医病因理论模拟潮湿气候环境观察造型大鼠骨骼肌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效率(ADP/O)和呼吸控制率(RCR)的变化。结果表明,潮湿组ADP/O和RCR均较正常组为低(P<0.05)说明潮湿环境使骨骼肌线粒体结构的完整性及其功能发生了改变引起能量代谢紊乱,ATP合成减少能量来源不足能源物质储存减少因此模拟湿邪组出现精神萎靡、倦怠懒动、消瘦等症。提示湿邪致病与能量代谢有关机理之一可能通过降低线粒体活性能源物质缺乏而引起。随后张六通等进一步研究选择符合中医六淫病因学说的造模因素模拟自然潮湿环境将动物分为外湿组、湿热组、寒湿组、寒冷组和正常对照组。于造模第 12天、40天、108天时进行大鼠关节、肺、大小肠、肝等病理学研究。结果发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病理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的改变。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逐渐加重。提示外湿致病确有其病理学基础。

王绪辉[17]等制作风寒湿性家兔痹证模型并进行形态、经络、机能、代谢以及微量元素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风寒刺激下家兔肢体微血管呈二度收缩毛细血管充血开放数量增多;造模部位十二经原穴——合穴间皮肤、皮下、肌肉电导能力显著下降;cAMP在肌肉和神经中含量差异显著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等有显著性变化;肌肉、神经及血液的有关无机元素的含量有显著变化。

通过对多年的科研设计考察我们实际并没有取得对中医病因的实质性结果这是必然的。因为在中医的病因学体系中证”才是问题的核心只有“审证”才能“求因”我们是根据证候来归纳致病原因有什么样的证候才能确定什么样的致病原因如果脱离了病人的临床证候表现的话所谓的病因也就失去了作为病因的意义就只是日常我们所接触到的气候因素了。所以如果进行单独实验的话必定是失败的。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393772.html

上一篇:也谈新形势下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2)
下一篇:[转载]不能实证的类比外因“六淫”
收藏 IP: 223.74.15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04: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