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中药相关概念及其中药药理学内在的兼容性

已有 1858 次阅读 2023-3-27 13:53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一、什么是中药?

药一词流行较晚,主要是为了区别西药。所谓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及康复保健的部分天然物及其加工品。

(一)中药概念的三个方面

1. 中药必须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来应用,离开了中医药理论的指导就不能称为中药。

2. 中药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发现的,既可用于疾病的预防和诊断,也可用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3. 中药包括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等天然产物及其加工品。

因为中药以植物药为主,故古代称之为“本草”,即本源于草的意思,一些中药方面的名著,如《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等都是用的“本草”二字。

那么,中药并非只是中国产的药物,也有产于国外的药物,只要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同样也是中药,比如西洋参原产于美国加拿大,但也可以是中药。

还有,中药并非就是中医使用的药物,只要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中医、西医都可以使用中药。

而且,中药并非就是天然药物,因为中药虽然属于天然药物,但是只有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天然药物才是中药。

目前,中药品种繁多,有12800种以上,主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附图)。

1.png

附图  目前的中药品种

(二)中药的相关概念

括草药、中草药、民族药、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等。

1. 草药:草药是流传于民间,在正规的中医机构和人员中应用不普遍,多为民间医生所习用,且加工炮制尚欠规范的药物。

2. 中草药:草药和中药合称中草药。中药和草药的界限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说中药三七最初是草药,经过若干年临床验证,疗效突出,而晋升为中药。

3. 民族药:是少数民族地区所习用的药,如蒙药、苗药、藏药和中药,均是祖国医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4. 中药材:是来自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和矿物药,采集后经过简单清洁、干燥处理,尚未进行炮制的原料药材,不能直接用于配方或制剂。

5. 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过严格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或制剂生产使用的处方药品。

6. 中成药:中药饮片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中药方剂的基础上,按处方标准制成的定剂型的中药成药。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六味地黄丸、逍遥丸等。

二、什么是中药学,它有哪些相关学科?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中药的来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等一切与中药有关知识的一门学科。内容包括中药、中药学的概念,中药的起源和发展;中药的产地与采集,药材的概念,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中药炮制的概念、目的与方法;中药药性的概念、中药治病的机理,中药配伍的目的、原则及药物“七情”的概念、中药配合应用规律;用药禁忌的概念及主要内容;用药剂量与用法,剂量与疗效的关系,确定剂量的依据及中药煎服法等内容。

中药学为国务院一级学科,包括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藏药学、蒙药学、中药制药、中草药栽培与鉴定等6个专业。

各专业主要课程: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资源学、中药药理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化学、中药制剂分析。

三、中药药理学的概念值得商榷吗

(一)药理学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或药物与病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其以基础医学中的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为基础,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防治疾病、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供理论基础,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以及医学与药学的桥梁。

(二)中药药理学

《中药药理学》是一门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包括正常机体、病理机体和病原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学科。

《中药药理学》课程包括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包括绪论、中药药理性理论的现代研究、中药药效学、中药毒理学、中药药动学和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解表药、清热药等18个章节的中药的共同药理作用及研究思路及方法、常用中药的药理作用、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除此之外还要学习如何在医药理论指导下进行中药药理学研究级实验设计,同时熟练掌握中药药理常用的实验基本技能、简单的实验设计能力、会运用常用的仪器设备等实验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熟练检索及阅读中药药理相关的参考文献并灵活运用,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具备中医药思维和创新思维的中药药理学设计能力。

通过中药药理的学习,掌握常用中药及方剂的现代药理学作用及作用机制、药效物质基础、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为临床安全有效的使用中药提供依据。同时还要掌握中药药理常用的实验方法、技能及实验设计,为中药的药理学研究奠定基础。

(三)学科内部的兼容性

总的来看,药理学侧重于一些典型化学药(西药)的药动学、药理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包括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物效应动力学,前者是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后者是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或规律。中药药理学重点在于阐释中药的来源、功效、应用及现代药理研究进展,尤其是单味中药里面的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中药不同于单纯化学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它必须结合中医药基础理论的指导,是建立在中医药基础理论上的一门学科。另外,还有一门课程是中成药药理学,这个就是对于中药复方的现代药理研究。

实际上,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开创者是陈克恢,始于1920年代,至今刚好有100年的历史。在此前后,药理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现代药理学是从药物学(即本草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第一个阶段:从公元前一世纪的《神农本草经》、明朝《本草纲目》到陈克恢开创中药药理学之前,人们通过口偿身受、实际体验的方法,用朴素的唯物论解释药物的作用(以四气五味讲作用性质,以归经学说讲作用部位),并对药物进行筛选和评定,对药物的生态、形态、性味、功能和应用进行记载,实际上包含在药物学(即本草学)的范围之内。

第二个阶段:真正成为一门现代科学是从十九世纪开始的,在德国建立了第一个药理实验室,写出了第一本药理教科书,也是世界上第一位药理学教授。药理学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用科学的理论来解释药物的作用,在深度上出现了生化药理学、分子药理学等。化学的发展使人们能从植物药中提取有效成分和合成新药,搜集整理扩大了药物的范围。生化学的发展为药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科学方法,使人们能够观察药物对生理功能的影响,从而打破了药物作用的神秘观点,随着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药理学从整体、器官、细胞和亚细胞水平进入到分子水平,从深度上产生了生化药理学、分子药理学等。随着自然科学的相互渗透,出现了一系列药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如临床药理学、精神药理学、免疫药理学、时辰药理学等。生物化学在药理学的发展中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激素、维生素的药理学就是生物化学发展的成果,尤其是近代的理论研究如受体学说,药物代谢等都是靠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技术发展起来的。

陈克恢把现代药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引入中药的研究,开创了中药药理学的新时代。但是,中药药理学的概念并不严谨,特别是在这一概念指导下,在传统“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方面,走了很多弯路。事实上,作为药理学研究对象的天然药物与“中药”就是一码事,而现代药理学研究与中药药性理论却有天壤之别,二者因为来源不同,缺乏“通约性”。一是哲学思辨(含经验感悟、联想、臆测)的产物,一是可重复性、可操作性的实验研究。例如湿热、瘀血、肾虚、四气五味等基本概念,由于缺乏确定性,尽管做了很多尝试,仍然无法实现可测量、可定量[文艺李海文刘凤斌侯政昆. 中药药性量化研究的方法学进展.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3:1181-1183]。从本质上看,用性味归经理论来研究药物作用机制,显然是一种固步自封的做法,只能把古人的局限性进一步放大,并不能真正推动“中药”(天然药物)在疗效和不良反应研究方面的健康发展。

又如“祛湿药”,那个“湿”是“湿度”吗?它是个可确定性(可操作性)、可检验性概念吗?既然是“中药药理学”研究对象的一类,是否需要测量那个“湿”,并发现它的致病方式及其机理?如果一个章节的祛湿药,你一点也不研究与“湿”相关的内容,干嘛还要以它命名归为一类?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381992.html

上一篇:[转载]浅谈药理学中的中西医结合
下一篇:[转载]“鼠疫斗士”与清朝的首次国际科学会议
收藏 IP: 120.229.67.*| 热度|

2 郑永军 李剑超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4: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