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也谈创新、智商和情商——兼与朱豫才老师商榷

已有 1725 次阅读 2023-2-23 21:06 |个人分类:读书笔记|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刚才,读到朱豫才老师的《科学网》博文——“创新是低情商的人做的”(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62928-1224276.html),他宣称:这里研究创新、智商和情商的关系。

首先,他定义“智商”,认为是人的创新能力;而“情商”,是人的社交能力。于是引出公理:创新需要极高的智商。

随后引理:对于任何人,(智商)×(情商)=常数。证明:发展智商和情商均需要能量,而人的能量是有限的。

然后,推出定理:创新是低情商的人做的。

他的证明过程:从公理“创新需要极高的智商”+引理(一个人的智商和情商成反比,智商高则情商低;情商高则智商低)。

再用不完全归纳法举例:古人云,大智若愚;商鞅遭车裂,低情商;布鲁诺、伽利略竟敢挑战上帝,低情商;牛顿找不着老婆,低情商;爱因斯坦找不着(大学)工作,低情商;梵高割自己耳朵,低情商;凯恩斯、图灵搞同性恋,低情商;你周围的书呆子,低情商。

讨论:创新力高的国家,低情商的人也有尊严;情商泛滥的国家,创新力低。

结语:遏制情商,才能保住智商。

接下来,看看博友留言:

博友1:俺表示反对是不是就是高智商了。嗯,俺智商和这没关系,情商有,哈哈。作者回复:对号入座是情商高还是智商高?需要研究。

博友2:创新,需要专心,需要心无旁骛。我们能做到吗?作者回复:情商太高就做不到。

博友3:我们与爱因斯坦的差距,不是提高智商!而是如何把情商降低到爱因斯坦“家规”的水平?

爱因斯坦给妻子制定了若干条“家规”,其中有这样几条∶你不要要求我陪你待在家里,要求我陪你外出旅行。如果我让你别跟我说话,你必须马上停止说话。如果我让你离开我的卧室或书房,你必须马上离开。如果我让你离开我的卧室或书房,你必须马上离开。

博友4:就没有智商和情商双高的吗?作者回复:有人想既要,又要还要。问问上帝行不行?

博友5:反推:情商高的人,智商都不高?朱教授好,朱氏定理,如此反推,成立吗?

作者回复:横向比,每人的能量常数不同。但可以说情商极高的人,智商不会高。

博友6:可能按目前测量,智商有可能很高,但创新能力会弱,智商和创新力还并不相同,这个研究有趣有意义,还有不同国家对由于创新导致的低情商的容忍度等,感觉可以深入并做实验,可以形成很好的研究。

博友7:可以这么说吗,外交家与科学家职业互换,可能最糟糕?

博友8:我观察下来,好像是每个人的生存能力大小会大致相同。

如果情商高,智商会低一点;如果情商和智商都高(都属智商),那么可能会有其它方面不如别人,比如体力。

举个例子,盲人可能听觉会非常好,聋哑人的视觉可能会非常好,同样的他们的情商或智商或者会很好。

某些人长得好,可能智商会差点。不是智商提不高,而是生存不需要他提高。

博友9:总体看,人的各种能力都是因为人的生物本能(为生存)而铸就成的,最终都是为存活。

与直觉是吻合的,创新本身就是得罪人,要不要推翻别人的观点,要不显得比别人聪明,引起别人不高兴;要不别人有不同意见,要争论,都不是高情商的人会做的事情,但要把智商×情商=常数,要找到更合理的解释。

作者回复:每个人的常数值不同,由他/她的能量决定。

博友10:创新的确是个得罪人的事情。大创新得罪大批人,小创新得罪小群人。

博友11:中国创新不了,是因为弄个项目立项就需要高情商。也就是创新的项目在立项的时候就被毙了。作者回复:在中国资源大都被情商高的人拿走了。

博友12:比较“另类”的科学认识总是由个别人、极少数人最先察觉并且向外传播。刚开始绝大多数人都不接受,随着新证据的不断涌现和时间的推移,接受新认识的人会越来越多,最后才被多数人接受。

当“另类”科学认识被实践证实、被多数人接受以后,就不再是“另类”科学认识而是常规科学认识。例如,当年的“另类”科学认识太阳中心说、达尔文的进化论、飞机能在大气中飞行、大陆漂移学说等。“另类”科学认识的发现和接受过程都是由个别人、极少数人首先发现并且向外传播,最后被多数人接受。科学认识的发现和接受过程说明科学是多数服从少数。

所以,诺贝尔奖得主、华裔美国科学家丁肇中教授认为:“科学是多数服从少数,只有少数人把多数人的观念推翻以后,科学才能向前发展。因此,专家评审并不是绝对有用的,因为专家评审是依靠现有的知识,而科学的进展是推翻现有的知识。”所以说,科学是少数人推翻多数人的观念,“另类”认识不等于错误认识,个别的 “另类” 认识甚至是“从0到1”原创研究思路的源头,个别的“另类”认识甚至是推动人类科技进步的原始创新,科技界不能一味地打压“另类”认识,要善待“另类”认识。

下面,谈点个人看法:

一、情商和智商的定义

朱老师把智商定义为“人的创新能力”,情商定义为“人的社交能力”,并不全面。其实,智商即智力商数(Intelligence Quotient),系个人智力测验成绩和同年龄被试成绩相比的指数,是衡量个人智力高低的标准。智商不等于智力;智力(Intelligence)是指生物一般性的精神能力,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这个能力包括以下几点:理解、判断、解决问题,抽象思维,表达意念以及语言和学习的能力。

情商(Emotional Quotient),通常是指情绪商数,它是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商相对应的概念。目前,情商还没有十分精确的定义,情商之父丹尼尔·戈尔曼的观点是,情商是情绪智力的简称。可见,情商也包括智力因素,它包括自我意识、控制情绪、自我激励、认知他人情绪和处理相互关系等五种特征所组成。值得指出的是,情商固然包括人与人互动的层面,但情商并非指谄媚、奉承、巴结、虚伪。现在看来,情商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在企业管理学上,对于组织管理者而言,情商是领导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二、情商与智商的区别和联系

首先,智商和情商反映着两种性质不同的心理品质。智商主要反映人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观察能力、计算能力、律动能力等。它可能是大脑皮层特别主要是主管抽象思维和分析思维的左半球大脑的功能。情商主要反映一个人感受、理解、运用、表达、控制和调节自己情感的能力,以及处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情感关系的能力。情商所反映个体把握与处理情感问题的能力。因为情感常常走在理智的前面,通常是非理性的,而大脑额叶对情感有控制作用。其实,二者都体现出人类理性的能力。

其次,智商和情商的形成基础有所不同。情商和智商虽然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有关,但智商与遗传因素的关系远大于社会环境因素。情商的形成和发展,虽然存在先天因素,更容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因为人总是有着根深蒂固的从众心理,表现出很大的文化差异。人类学研究表明,原始人类易怒易喜,喜怒无常,自控能力很差,与文明人的情感有极大差异。

再次,智商和情商的作用不同。智商的作用主要在于更好地认识事物,容易在某个专业领域作出杰出成就,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情商则通过影响人的兴趣、意志、毅力,加强或弱化认识事物的驱动力。智商不高而情商较高的人,学习效率虽然不如高智商者,但有时能比高智商者学得更好,成就更大,因为锲而不舍的精神使之勤能补拙,而且与社会生活、人际关系、健康状况、婚姻状况有密切关联。因此,情商低的人人际关系紧张,婚姻容易破裂,领导水平不高;而情商较高的人,通常有较健康的情绪,有较完满的婚姻和家庭,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故情商会影响智商的发挥。

从名人传记中发现,许多高智商的人患有精神病,如贝多芬、安培牛顿卢梭等,但他们大多是成名后才出现精神异常,只有少数人是在病态过程中创建成果,如画家梵高。有人对1031个被人认为是高智商的美国人进行过分析,发现有精神病的占4.2%,比普通人群中精神病患病率高出好多倍。高智商人物的一级亲属中,精神病发病率高于一般人群,也有人发现精神病患者的一级亲属中,高智商人物高于一般人群。这说明,高智商和精神病在遗传上有双基因的可能性。有人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艺术家、作家进行测试,发现作家在概念过度包涵、怪异思想上和精神病人有些相似。

三、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是人类独有的高级思维方式,创新能力是人类的核心能力。它们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活动中,人们在不断认识,不断探索和不断转变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充分渗透创新思维,发挥创新能力。正是由于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人们不断了解和改变世界,创造了当今高度文明的成就。

创新思维是一种代表创造性过程的高度个性化的复杂活动,创新思维也被描述为一种结合与重组过去经验的思维活动。因此,创新能力不是一种单一能力(比如智商、情商),它由一些思维能力综合而来,主要包括系统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系统性思维能力是一种逻辑抽象能力,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级别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在不失原则的情况下,人们采取灵活有效的方法处理事务。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知新领域、开创人类认知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需要人们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

实践能力是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将抽象思想转化为实际成果的能力。是保证个体顺利运用已有知识、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需具备的那些生理和心理特征。

显然,朱豫才老师把智商定义为“人的创新能力”,情商定义为“人的社交能力”,因此得出结论“创新是低情商的人做的”。这虽然有化繁为简的科学理论化特征,虽然能够解释一些社会现象,但如果缺乏准确把握,就有可能把人们的思想“往沟里带”的危险性。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377617.html

上一篇:[转载]世界第5例艾滋感染者被治愈,停药4年未复发!
下一篇:王瑞文:《一位精神科医生的独白》(20)——人鬼情缘
收藏 IP: 120.231.248.*| 热度|

2 尤明庆 李升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20: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