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怀念赵文先老师

已有 3370 次阅读 2022-12-23 19:03 |个人分类:谈情说爱|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看到好友伍欣星怀念赵老师的文章,我也想起来当年的往事。

1993年春,王伯祥所长派我到湖医病毒所进修。先是在张天明所长的实验室学习中草药抗病毒的体外实验技术,后来到分子生物学室开展中草药抗鸭乙型肝炎病毒的斑点杂交检测。我当时是《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编辑部主任,虽然与他们相处时间不长,但后来与张天明一起主编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疾病》(1996年出版),与伍欣星一起主编了《医学分子生物学》(1995年出版,2000年由科学出版社再版,书名改为《医学分子生物学原理与方法》),并结下终生友谊。

那时候,他们分子生物学室已经在给研究生开课《医学分子生物学》。有一天,我在赵老师的办公桌上看到了他带领大家编写的自编教材,突发奇想地告诉伍欣星,再扩充一下完全可以正式出版。没想到,作为室主任的伍欣星十分兴奋,连忙与我一起联系武汉大学出版社,并得到了有力支持。

当时,分子生物学在国内医学院刚刚兴起,我们邀请了几家医学院校一起编写,但参考教材只有1988年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分子生物学》。该书虽然冠名为“医学分子生物学”,其内容远远超出医学所涉及的方面,由陈兆聪教授主编,同济医科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和江西医学院等五所医学院校众多学者执笔撰写。而自编教材虽然篇幅较小,但显然与医学结合得更紧密一些。

因为是购买书号自己销售,我仅仅写了前面的“绪论”[参见聂广,伍欣星. 医学分子生物学:当代医学的带头学科.医学与哲学,1995,(9):449-452],主要任务是统稿、编辑加工以及和胡继鹰老师一起负责发行任务(记得白求恩医科大学教材科分两次订了800册,让我们喜出望外)。不过,基因诊断、基因治疗等内容倒是查了不少资料帮忙充实和梳理。还有,赵老师做主审把关,是该书顺利问世的重要环节。

看到老朋友的怀念文章,就联想起自己当年的年轻鲁莽,以及赵老师的慈祥和蔼。在这里,我只能谦卑地说一声:赵老师,永远的怀念!

赵文先(1924-2012)老师离开我们10年了,他的音容笑貌时时漂浮在眼前,不断地增强着我们的怀念。

赵文先老师1944年就读于湖北医学院第二期本科班(恩施),毕业后赴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所、中国科学院北京生物物理研究所进修学习。在原湖北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从事教学科研工作,1979年参与湖北医学院病毒研究所创建,是生化研究室的奠基人。

1.jpg

赵文先研究员在分子生物学研究室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赵文先老师致力于宫颈癌病因及防治的综合研究,在国内首先从宫颈癌组织中分离出单纯疱疹病毒株(HSV-2),并从血清流行病学、动物诱癌模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八十年代中期,他查阅大量文献,高瞻远瞩在宫颈癌病因多因素分析中,选择了人乳头瘤病毒(HPV)为重点,探讨 HPV 在宫颈癌病因学上的地位及其与细胞癌基因,抗癌基因的关系,是国内首批研究高危HPV、癌基因、抑癌基因的学者。赵文先老师有个外号叫“找文献”,起源于除了实验室工作外,其他时间全部扎在图书馆查阅资料,他的午餐常常就是一大白瓷缸的茶水加一个馒头。一位图书馆老馆员说,早年能泡在外文期刊室看外文资料的人真不多!

2.jpg

赵文先教授指导研究生阅读分析文献

3.jpg

研究生毕业前夕和导师在图书馆门前合影留念

4.jpg

赵文先老师和部分教师、研究生在图书馆门前合影

5.jpg

赵文先教授出席第三届亚太国际病毒学国际会议

赵老师一生平凡低调,无论人生受到何种打击,他始终竭尽所能做好自己,不会放弃“找文献”!找文献使赵老师获得了大量先进科技信息,先后获国家“七五”攻关项目“癌基因及其产物的临床应用研究”、湖北省“八五”重大课题“宫颈癌多基因分子流行病学“,这在湖北医科大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而赵老师仍然一如既往地沉浸在文献的海洋、科技的前沿。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DNA和基因体外扩增技术刚在国外建立,赵文先教授立即意识到这一技术的重要性,派科室工作人员和研究生赴中科院上海细胞生物研究所学习,并成功在本实验室扩增出宫颈癌组织Ha-ras基因、在宫颈癌患者样本中扩增出高危HPV基因。1991年春,科室在省卫生厅经费资助下成功举办首届PCR(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学习班,学员来自武汉市各大医院检验科、各临床科室教授/主任、技术人员和研究生,反响非常好,多年后学员提起来仍然赞不绝口。当时武汉市传染病医院检验科主任马为民,后来任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是肝炎病毒方面的专家,采用PCR检测肝炎病毒驰名行内。他说他的PCR技术启蒙就是赵老师的PCR班。赵老师PCR班的特色就在于教会人们在普通实验室(即使没有分子生物学基础)只要按我们的要求和方法做就能获得满意的结果。

6.jpg

    赵文先教授与PCR技术及应用学习班学员合影(右一是马为民)

在“找文献“精神的鼓舞下,科研团队首次报导宫颈癌基因组中有Ha-ras、c-myc癌基因存在。也检测到病毒基因HPV16同源序列;通过基因转染、共转染实验和动物成癌试验等证明其属性及成癌性。团队首次在国内对宫颈癌组织中HPV(HPV16E7、HPV16E6/E7)、Ha-ras、p53进行了同步检测分析,得到宫颈癌多基因检测最新资料,证实了HPV16 E6/E7基因与癌最为相关,是重要的致病因子,可作为早期癌高危人群筛选指标;Ras基因突变与恶变程度和转移有一定关系;而p53 基因突变失活在部分HPV感染阴性癌的发生起一定作用。团队首次克隆湖北株HPV16E7基因并分析它一级结构,构建 HPV16E7基因(湖北株)原核表达细胞系得到E7表达产物,为构建重组疫苗打下基础。研究成果在国内核心及统计源期刊上发表。赵老师多次参加国际医学病毒学、国际肿瘤分子生物学研讨会。1991年,国家“七五”攻关课题通过国家科委、卫生部、全国肿瘤防办组织的专家验收,并参加国务院主办的“七五”科技成果展览。2000年,湖北省“八五“重大课题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湖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

7.jpg

赵文先教授部分获奖成果

8.jpg

赵文先教授指导发表的部分研究论文

9.jpg

赵文先教授课题讨论和工作安排会

2022年10月4日是赵文先老师逝世10周年纪念日。为了纪念这个难忘的日子,赵老师的弟子、当年在科室学习的研究生、科室部分老师和技术员以各种形式进行了追忆。美国肯塔基大学病理系教授、细胞遗传室主任魏赛男,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病理系和癌症中心教授刘学锋,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内科学系副教授周勇回忆起赵老师,无不心怀感激:“没有赵老师当年把我们领进门,就没有现在的一切!”原分子生物学研究室主任伍欣星回忆:“一路走来,感谢赵老师的身传言教,是他用心血铺垫的分子生物学平台,让我有了承先启后的机会!”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副教授郑义表示:“1997年3月,我有幸走进全校唯一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赵老师还把我推荐给上海生化所李载平院士,我向院士汇报赵老师利用假病毒做预防性疫苗的想法,获得了李院士的夸奖。赵老师追求学问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专业素养,长期影响着我。”美国洛杉矶地区圣盖博市医疗中心针灸诊所负责人、原病毒所副所长张天明回忆:“1982年9月,我研究生毕业留在病毒所,第一站就安排在赵老师的实验室。他刻苦认真,脚踏实地的风格,一直是我的榜样;他为人忠厚老实,不争名利,也深深地影响着我。病毒所取得的成绩与进步,与赵老师的支持帮助分不开。”科室老技术员刘薇茜、戴天力、汤纪路、谭云、乔治回忆当年,“赵老师手把手教实验操作,从洗瓶子、酸碱滴定、当量浓度配制、1/万天平的正确使用,苯酚的蒸馏、细胞培养等每一步都严格要求,使我们后来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胜任本职工作。赵老师严谨务实,决不允许弄虚作假,凡是实验通不过的文章绝不发表,这种实事求是科研态度,影响着我们每个人。”

10.jpg

赵文先教授和科室部分老师、实验技术人员合影

11.jpg

赵老师研究生课题答辩后与专家们的合影(前右1为张天明)

13.jpg

赵文先老师研究生与答辩委员会委员合影(笔者于前排右1)

赵文先老师离开我们已经10年了。这位朴实而优雅的老人,以及他在分子生物学研究室奋斗的峥嵘岁月将永远铭刻在心!衷心感谢参与编写和提供信息的武汉大学离退休工作处的老师们,衷心感谢魏赛男、刘学锋、周勇、丁晓华、张天明、郑义、刘薇茜、汤记路、谭云、戴天力、乔治、魏芸(排名不分先后)等对赵老师的的深情厚谊!

伍欣星、丁晓华 2022年9月24日 于武汉大学医学部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368933.html

上一篇:[转载]孙申田:龙江针灸领航人(国医大师列传-21)
下一篇:[转载]Nature :对44例伴随COVID-19死亡的个体尸检揭示病毒在全身(含大脑)的持久定居
收藏 IP: 223.74.106.*| 热度|

1 王安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 09: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