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有关中医药防治乙型肝炎临床研究的几点看法

已有 1348 次阅读 2022-7-10 15:31 |个人分类:肝病手记|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从“六五”、“七五”到“八五”,中医药对乙型肝炎的防治经过连续的攻关研究,已取得了不少成果,各地开展的自选课题也有不少进展。但是,我们在分析和整理中医药防治乙型肝炎的研究论文时,常常感到不少报道缺乏严谨的科学性,这表现在某些疗效的结论失真,某些课题的设计和实施不严格,资料统计不规范等。现从以下方面谈几点看法。

一、发扬求实精神,整顿科研作风

我国著名医学家张孝教授曾说过:“医学是一门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医务人员不应不懂装懂,更不应知错不改,任何时候都要牢记对病人健康所应承担的道义责任。”这就是说,在临床科研中尊重科学,实事求是、以迫求真理为目标,是每一位临床医师必须遵循的伦理学原则。但是目前的医疗市场和科研活动比较混乱,不少人为了课题鉴定、新药报批和吸引病人,常常采取欺骗手段,或随意抽出治疗组的无效病例以提高有效率,或降低对照组的有效比率,或任意篡改临床资料和统计数据等等,千方百计地将无效的变为有效,将疗效差的变为疗效好的。甚至有人为了升工资、晋职称,坐在办公桌前炮制临床研究论文,或任意扩大样本数,明明只有几例观察病例而引伸为数十例或数百例。一些个体行医者为了赚钱,也利用广告和临床论文大肆宣传,招揽病人,乘机发财。例如,有关HBsAg转阴率的报道从095%,差别很大,作为对照组时连自然转阴的比率也抹煞掉了,作为治疗组则随便提高有效率和治愈率。各种各样的治法和方药报道全都有效,连篇累牍,如果将其有效报道的病例全部统计起来,可能早已超过我国的乙肝感染者总数。真正能够接受严格的重复验证的比例却很小。因此,有必要对一些有苗头的方药进行重复试验,甚至采用空白对照,让真正的有效疗法脱颖而出,并淘汰一些无效药物,整顿肝病医疗市场和加强科研课题管理。

二、严格选择病例,尽量防止“偏倚”

防止“偏倚”,是科研设计的中心任务,可以说科研设计中的所有措施、方法都是围绕这一中心而来取的。临床研究的主要“偏倚”来自于其研究对象,即病人。乙型肝炎病人由于病情、病程的差异、以及机体对疾病和治疗的反应不同,在选择病例时应严格控制纳入诊断标准和排除标准的制定。例如乙肝病毒标志物的自然转阴和治疗,不仅急、慢性感染不同要表现出巨大的差异,在慢性感染病例中也有不少区别。一般而言,慢活肝较易转阴,慢迁肝比较难转,病毒携带者更难一些,而HBV DNA整合型患者则几乎没有可能性,水平传播较易转阴,垂直传播困难一些。此外,还与个体的性别、年龄、民族、血型、HLA类型等因素有关。如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性感染病例会出现高复制期、低复制期和非复制期的改变,也是产生“偏倚”的重要原因之一。总之,严格的临床研究首先要在病例选择上认真把关,根据研究内容和要求筛选病例,不可一概而论。

三、保证试剂质量,提高检测水平

目前,国内乙型肝炎诊断试剂生产单位众多,产品质量差异较大,也给中医防治本病的疗效评价带来一定困难。据卫生部药政管理局发出的《1992年乙型肝炎诊断试剂质量公告》“共抽检44个单位,192个品种,561批产品,连续3批合格率为42.7%82/192),批合格率为61.5%345/561)。”有些单位没有1个品种连续3批合格,说明我国乙肝试剂的产品质量总体水平较差,多数单位的产品质量很不稳定,大批不合格试剂流入市场。从临床看,有的单位为拿回扣成批购进不合格试剂,再加上检验人员的操作技术、工作态度以及检测方法的不同,也常常为课题总结带来较大的误差。为了保证临床科研的正常检测,不仅生产厂家要提高产品质量,研究者也应该选用值得信赖的诊断试剂,采取相应的方法提高检测水平,如建立血清库,使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在同一操作者用同一批试剂在同一时间内检测,以减少和避免因临床检测所带来的结某偏差。

四、搞好药物质控,减少变异因素

中医药治疗乙型肝炎,常采用清热解毒、疏肝理气、活血祛瘀、补益脾肾等为治则固定组方。迄今为止,文献报道的验方已不下千首,多是自搞一套,很少进行严格的重复性验证,的确也难以获得重复性结果。这里,除了弄虚做假的因素之外,药物品种、产地、采集、贮藏、炮制、制剂加工等的影响也是原因之一。例如大黄,50多个品种,产于十几个省份,各地气候、土壤不同,挖根取茎时间各异,炮制加工方法有别,药物的有效成分及其药理活性则相差甚远。再加上一个常用处方,几味乃至几十味药杂在一起,煎煮方式和时间不同,其中的配伍变化更加复杂,各药物成分在体内的代谢分布和排泄情况尚难弄清,血药浓度及其维持时间无从把握。因而,药物的质量控制难度很大,也往往产生一些“偏倚”。从目前的现状来看,辨证论治和随症加减不说,固定组方亦药多而杂,关键还在于并无确切的突出疗效,因其变异因素过多,单味药研究则相对单纯一些。象“八五”攻关对苦味叶下珠的系统研究,先经化学成分分析和药效学研究,确定有效成分之后再广泛调查药材资源,比较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有效含量,找到质量控制标准,然后进行严格的临床观察。这样一来,虽然花费气力较大,但毕竟能保证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基础。我们认为这种方式是值得借鉴的。否则,你组一方,我用一药,蜻蜓点水,蜂拥而上,看起来轰轰烈烈,实际上事倍功半,既无法肯定疗效,又难以深入下去。

五、开阔研究思路,拓深研究层次

乙型肝炎在我国发病率高,危害性大,科研的低水平重复现象比较严重。一是各自为阵,盲目组方,为做课题而做课题,为写文章而写文章,搞一个丢一个。即使某些已成为新药,疗效也并不理想;二是对国内外最新进展了解不够,思路雷同,缺乏广度和深度;三是实验研究没有走在前列,为提高临床疗效发挥探索作用,仅仅成为临床研究的补充说明和药效学解释。我们认为,本病的临床研究应开阔思路,拓深层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进一步搜集、整理、验证和改进治疗本病的民间疗法、外治方法和老中医经验,对苗头较好的进行深入研究。

2.选择比较可靠的实验模型,进一步开展单味药筛选和有效成分的提取研究,从抗病毒试验、抗炎、护肝、抗肝纤维化、利胆退黄等作用,到调整物质代射、改善免疫状态等多方面着手,为临床研究提供一批具有独特功用而效价较高的粗提制剂或单体,

3.开展生物靶向治疗的研究,把具有抗病毒、抗肝纤维化或利胆退黄的药物与药物载体和脂质体等结合,从而发挥其特异性高、选择性强,既提高疗效又降低副作用的优点。

4.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中医独特的整体调控和免疫治疗。由于机体的免疫状态对本病的发生发展、临床类型、预后和转归有密切关系,在基础研究取得新进展的前提下,弄清中草药对免疫调节各个环节的具体作用,才能更有效地实行整体调控。

六、加强规划管理,形成协作网络

如前所述,目前乙型肝炎的医疗市场和科研格局比较馄乱,因而进行统一规划,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协作研究很有必要。我们认为:

1.加强中医肝病医疗中心、医院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实体机构,以研究科研方案,布署协作任务,加速情报交流,指导课题实施。

2.利用各级中西医结合肝病专业委员和中医肝病专业委员会的组织功能,使其挂靠在相应的实体机构上以更好地发挥作用。

3.根据本病研究的特点和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协作研究。如针对本病的不同证候、临床类型、病变阶段、机体状态和各种合并症、并发症的不同,分配课题,协仁研究,筛选和确定其有效方药,从而形成配套制剂和配套疗法,并探讨中药方剂的配伍以及中西药合用的效应。

参考文献

卫生部药政管理局. 1992年乙型肝炎诊断试剂质量公告. 中国药事,19937201

资料来源:王伯祥. 有关中医药防治乙型肝炎临床研究的几点看法. 中华消化杂志. 1995,15(4):189-190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346685.html

上一篇: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研究的回顾和展望
下一篇:传统中医学的现代思考
收藏 IP: 120.231.209.*| 热度|

1 徐向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04: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