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老年人与带状疱疹

已有 1991 次阅读 2022-6-25 10:52 |个人分类:临床研习|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带状疱疹(HerpesZoster)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缠腰火龙”,“缠腰火丹”,民间俗称“蛇丹”,“蜘蛛疮”,好发年龄中老年居多。

临床上,带状疱疹分为典型表现和特殊表现两种。前者发疹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者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持续1~3天,亦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损出现,老年患者常较为剧烈。病程一般2~3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

本病特殊表现包括眼带状疱疹、耳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以及其他不典型带状疱疹,如顿挫型(不出现皮损仅有神经痛)、不全型(仅出现红斑、丘疹而不发生水疱即消退)、大疱型、出血性、坏疽型和泛发型(同时累及2个以上神经节产生对侧或同侧多个区域皮损);病毒偶可经血液播散产生广泛性水痘样疹并侵犯肺和脑等器官,称为播散型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该病最值得重视的临床表现,据2016《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指出:60岁及以上的带状疱疹患者约65%会发生PHN,70岁及以上者中则可达75%。PHN的总发生率是9%-34%,30%~50%的PHN疼痛持续超过1年,部分病程可达10年或更长;45%的情感受到中重度干扰,表现为焦虑、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等;60%曾经或经常有自杀想法;超过40%伴有中-重度睡眠障碍及日常生活的中-重度干扰。

为了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关键在于两点[《中华医学杂志》社皮肤科慢病能力提升项目专家组,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 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皮肤科专委会. 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全程管理专家共识.中华皮肤科杂志,2021, 54(10):841-846;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皮肤科分会,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老年性皮肤病研究中心. 带状疱疹疫苗预防接种专家共识[J]. 中华医学杂志,2022(8):538-543]:一是及时实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72小时是控制该病的黄金时间。二是接种带状疱疹疫苗。

目前,全球上市使用的带状疱疹疫苗有两种,分别为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ZVL)和重组带状疱疹疫苗(RZV)。ZVL未在我国大陆获批,葛兰素史克研发的RZV于2019年5月在我国获批上市,下面是关于疫苗接种的相关问题:

Q1:重组带状疱疹疫苗的适应人群有哪些?

不同国家推荐的接种人群不同,目前我国批准用于50岁及以上成人预防带状疱疹,但不可用于预防原发性水痘。

Q2:重组带状疱疹疫苗保护效力如何?

保护率较高,在年龄≥50岁受试者中保护效力为97.2%。

Q3:重组带状疱疹疫苗保护效力可以维持多久?

疫苗保护效力4 年内无明显下降,由于上市的时间较短,确切时间待研究。

Q4: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安全吗?接种后会有什么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相对较轻,较常见的局部不良反应包括接种部位疼痛、红斑及肿胀。全身不良反应包括肌痛、乏力、头痛、寒颤、发热和胃肠系统症状。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非常低,总体来说安全性良好。

Q5:得过带状疱疹,还有必要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吗?

因带状疱疹可复发,推荐既往得过带状疱疹的人群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

Q6:接种过水痘疫苗或得过水痘,还需要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吗?

无论是否接种水痘疫苗,都可以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而得过水痘的人,是带状疱疹的高发人群,更应该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

Q7: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反而会得带状疱疹吗?

不会,它是重组疫苗,不是完整的病毒。

Q8:可以用水痘疫苗预防带状疱疹吗?

目前我国水痘疫苗批准用于预防水痘,不能用于预防带状疱疹。水痘疫苗和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含有相同的减毒活病毒,区别在于每剂疫苗的病毒噬斑形成单位数量和注射剂量不同。

Q9:接种带状疱疹疫苗需要注意哪些?

患有常见疾病,如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冠心病、哮喘、呼吸系统疾病、肾脏疾病等的患者及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都可以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因目前暂无研究数据,应避免接种;对疫苗的活性成分或任何辅料成分过敏者禁用;不应在带状疱疹急性发作期间接种;有急性症状的患者应延缓接种。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344465.html

上一篇:[转载]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全程管理专家共识(2021)
下一篇:[转载]朱德明:区域中医药史研究的“新高地”——评《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史》
收藏 IP: 120.229.59.*| 热度|

1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1: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