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师说:钱英教授中医传承师生对话录

已有 2307 次阅读 2022-5-21 09:55 |个人分类:肝病手记|系统分类:观点评述|文章来源:转载

那天,我在“缅怀王老师”群里提出,《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为他做一期纪念专刊,很快得到编辑部回应,并要我协助。他们还发来一篇“师说”(2022年伊始的新栏目)的校对稿,希望王老师的学生也能够照葫芦画瓢来一篇。

于是,我搜索他们最近几期的文章,感觉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先参考参考再说。

资料来源:李秀惠,关伟,牛倩倩.钱英教授中医传承师生对话录[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22,32(4):289-291.

2022年1月1日,冬日暖阳,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作为钱英教授出师的首个弟子李秀惠教授、老幺弟子关伟和研究生牛倩倩一同探望钱老师,祝贺新年吉祥。师生共聚,与老师就中医创新发展、跟师学习等诸多问题深入交谈。现将师生对话实录以学生问,老师答的展现形式,并在每节主题后,徒弟稍作注释抒怀感悟,以此整理成文,以飨读者。听先生的学医成才之路,启迪年青中医学医之道。

1 为什么选择学中医?

徒问:您当时为什么会报考中医专业呢?

师说:我记得上小学时吧,上体育课的时候胳膊摔了,对,骨折了,当时那会儿到医院,西医就是要求手术把皮肤切开,把骨头给钉上,然后再缝上,再挎上俩仨月绷带,最后再慢慢恢复。后来有位老中医就说:这个很简单,你根本不用去开刀,我给你捏上,然后来个布给你缠上,你一个月有空就来,我再给你捏两下,不打开就捏胳膊,三个月你去照片去吧。平时你甭管它,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吃饭拿筷子你练着点就用左手,你放心吧。于是,我就是请中医治疗的,后来骨折就好了。这让我亲身感受到中医很神奇。从小我有点什么感冒啊、发烧啊,都是看中医号脉,来个处方,吃个三付五付中药就好了。

徒问:所以,您从小就更认同中医,是吧?

师说:对呀。从小有病看中医。在我印象当中,对中医印象比较深,西医的东西就装不进去了。

注释:中医学来源于民间诊治经验,历经几千年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诊疗体系逐步完善,中华民族几千年都是靠中医药保障百姓健康需求和防病治病。中医文化叶茂根深,种植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钱英不是中医世家出生,但他深受中医药恩惠,学习中医之心自幼萌生。现在,从娃娃起学习祖国传统文化,包括中医药文化,这是实践中医药守正创新的一种战略思想。

2 坚持跟师学习是一生一世的事

徒问:1956年您考入北京中医学院读大学,那会儿有好多名老中医、老专家在那儿给您上课吧?

师说:对。那时候是的,那时候的老中医,每个都可以带徒弟,那时你喜欢听谁就听谁的课。

徒问:当时那会儿那些老中医都是中央从全国各地调来的,集中了全国的最好的一些老中医专家。

师说:是的,全国各地来的老师们,给我们上课。由于他们地方口音重,就是说话有时听不懂,所以,我更愿意听北京的老师讲课。像任应秋任老、刘渡舟刘老都是北京的。

徒问:后来您在1962年毕业就去了北京中医院(宽街),一开始没马上从事肝病吧?

师说:对。刚到宽街的时候什么都得看,杂病啊、发热啊。反正有什么病,你就跟着老师看。

徒问:您说姚正平姚老,还有张子珍张老,他们从事肾病的带着您,有八年时间吧?

师说:他们是从事肾病科,我就在那时跟着他们学习了。那时没有老师是肝病科的。每个礼拜二礼拜五去了门诊,赶上谁就跟谁,老师喜欢哪一科就给你讲哪一科。

徒问:1970年医院选出很多骨干,分配给各个名老中医跟师学习,您跟关老学习是院里安排的吗?

师说:是的。跟关老学习了快20年。

徒问:我记得您还老跟我们说,当好医生不光能看普通病,还得看疑难重病。您在佑安的那段时间,包括跟着李主任他们一块儿在病房见了好多危急重症,这个特别能提高水平吧?

师说:对,如果只出个门诊,不接收重病号也提高不了。后来到佑安医院病房,每周去查房会诊,看一上午,也许看三个病人,都是重的。

徒问:本身住院的患者就比门诊的病情要重,那会儿也是挑一些住院的疑难重症的病人请您去会诊啊,或者给指导。

师说:去佑安医院病房会诊有两个目的,一个是中医诊治重病人,一个是给学生讲课,一讲学生就提高水平了,有时候学生没听明白,你还得再讲一遍。在给学生讲的过程中自己也是加深印象,有时候也得查资料啊什么的,提升也是更多一些。学生也是我老师,他们看重病人比我多,我向他们学习了很多。

徒问:您在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当了30年的主任委员。这个平台对您帮助特别大吗?

师说:是,因为到全国各地去参加会议,参会时大家都得交流意见。这一下午四五个大夫报告,每人半小时,我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很多,也促进我学习读书,因为,你主持会议就得说自己观点啊。那时候我就已经从事肝病和肾病了。

注释:能做师傅一定是有独门绝技,传统的拜师有隆重仪式,是人生大事。做徒弟学技要有天赋,非勤勉不成。但是,钱英认为跟师除了拜师外,还有更广大空间,老师无处不在,在学校、在临床、在会议、在看危重病例,都有跟师学习的内容,即使自己做了老师,跟徒弟也有学习的地方。所以,现在跟师不是跟一人一地,是一生一世的事情。

3 跟师学习有什么要求?

徒问:您对徒弟跟师学习有什么体会、要求吗?

师说:跟师的体会要求啊,第一就是你得吃苦。比如拿我来讲吧,跟关幼波老师出诊要到家里接他到医院来,风雨无阻,这是侍诊的一部分内容;第二要认真的跟老师学习,跟老师学脉、学舌、学证,中医讲究的最终还是证、脉、舌这三个字;说了半天就是师生如父子,老师跟学生就跟自己的家长孩子一样。咱们认真的带,这个学生还得认真的听,如果这师生的关系搞得特别浮躁,老师估计也带不好,是不是这样的?跟师学习就要师徒关系融洽一点。

注释:要学到老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真谛,就要做到吃苦、认真、师徒融洽。吃苦就是不怕身体劳累、事情繁琐、做事挨批评;认真就是记录手勤,疑问口勤, 思考脑勤,遇事眼勤腿勤;融洽的师徒关系是学好的关键,师徒各有所长,互相欣赏就能学的愉悦,学的有深度有广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要有智商,更要有情商吧。

4 坚持读经典才能做好临床

徒问:您一直认为作为医生要读经典,做临床。中医经典当中,您最喜欢哪一部啊?

师说:中医四部经典还真是每个都很重要。对于从事肝病的人来讲,《黄帝内经》是基础这不用多说了;《伤寒论》六经辨证中的太阴病篇、阳明病篇,《金匮要略》当中的黄疸病篇、水气病篇等等,这些与肝病的关系都很密切;至于《温病条辨》,在肝病的治疗当中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但有一样读经典跟做临床必须相互结合,最好的方法应该是将经典应用于临床,再在临床中去体会经典,如此循环往复,才能更好地去理解经典、提升临床。

徒问:您觉得临床是更重要的?

师说:临床是第一位,是主要的。中医临床不能光看门诊,住院病人也要看,不能光看轻病人,急重抢救的病人也要看,这样,才能够全面掌握中医临床。我问学生,你一个月看几个病重的,抢救了几个?要多督促他们。

徒问:您会怎么处理书本理论与临床实践两者的关系呢?书本上可能讲的都是很规规整整的,但是临床是千变万化的。

师说:反正从理论上讲课,比如肝肾阴虚证之类,这都是有一套。但实际临床上我认为不是这一套。看一个人还是重点看舌象和脉象,你到底是舌质红,是舌苔白,脉是滑数、还是无力,这是第一位的,书本反而是参考的。

注释:中医学是一门应用科学,有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本科毕业后开始做医生了,继续学习的着重点应该是从临床中学,带着临床问题学,学以致用。中医医理脱离了临床,空谈理论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在理论与临床相结合方面,钱英教授更强调临床的实践性、疗效性、创新性。

5 临床千变万化,辨证论治是根本

徒问:老师,如果您看的不是肝病、肾病,是您从来没见过的疾病,那您怎么处方治疗呢?

师说:反正任何一个病人,不管是住院的,是门诊的,你的本儿上总得有个记录。

徒问:嗯,要有病史记录。

师说:对,病史、舌象、脉象。然后要有个处方。

徒问:对呀,这处方怎么出来的呢?

师说:那处方就是临床培养出来的诊疗思路。舌、脉结合,中医的辨证不能少,不能错了。

徒问:如果对于我们从来没见过的,比如儿科、心血管病等,您以辨证论治来治疗?还是说您有其他的一些独特经验?

师说:就是根据舌象、脉象、病史,然后根据辨证,可以给出一个方子,之后还要再进行一些必要的随访,看他治疗效果是不是好啊?这样来提高我们的临床能力。

徒问:医生看病人,在几分钟里了解完整的疾病信息,很难。所以老师是需要用更客观、更直观的方式来获取病人的最直接的临床信息,是吗?

师说:直观的,你看的脉、舌那是重要的。但是你也要看病人的病史,比如肝癌晚期。但是他主诉是不是头晕头疼啊,还是别的。门诊也好,病房也好,必不可少的,你得写大便怎么样,小便怎么样,月经怎么样,睡眠怎么样?这必须得问清楚。然后呢,横竖的对比起来。我还总要问病人抽烟吗?喝酒吗?一天喝几顿酒?一天抽几盒烟?要是吸烟病人急打马虎眼,他根本就没说实话,这不行,他这个人不可信,你看他的表情就知道了。

徒问:您门诊的时候特别爱问患者夜尿几次,也是有您的考虑,对吧?

师说:是,我临床门诊这么多年,已经习惯了必定要问一天几次大便,几次小便。如果夜尿频啊,那就是肾气不足了。

徒问:那要一宿夜尿四五次的人您怎么去治疗呢?

师说:你得让他小便少一点儿,大便通畅一点儿,给病人治成大便一天一次,小便一夜两次,这是比较满意了。

徒问:那您常用什么样的药物呢?

师说:那你得看病人状况。大便要是老是不成形的话,小便老憋不住的话,那得温阳、滋阴。固肾气可以用缩泉丸、益智仁、乌药、山药等。

注释:临床上我们看到,从来没有一个病人是按照书本得病的,不同的年龄、性别、疾病病程、时间、气候、基础病、体质状态等决定了患同一种病的人临床表现会有差别。不同疾病的人群,证候学会有相似性。这就是中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精妙。而诊治的关键是围绕舌象、脉象为基础的辨证论治。

6 如何看临床大处方(单张处方药味超过30味药)

徒问:在临床上医师看病有开小方子有开大方子的,您怎么看?

师说:我更看重那个经验方。你不管是跟老中医学的,还是自己人生当中摸索的经验。

徒问:临床诊治需要病症结合,那您对病人讲述的最不舒服的症状:肝区疼、口干渴、失眠等,您去针对这些症状给药吗?

答:在辨证治疗同时,脉、舌、症这三个都很重要,得各占1/3。

注释:目前我们看到中药大处方越来越常见。有人说是因为中药材由野生转为人工种植,药力减弱,有人说疾病的复杂程度较以前增加了,还有人认为行政法规限制了用药超剂量,所以要多味药物联合起效。其实,治病救人是医者的目的,处方药味多寡全凭医者经验,无论是治病、治症,有疗效就好。

7 坚持做中医人才培养的探路者

徒问:您认为中医人才培养应该是什么样的一个模式?

师说:我觉得很简单,重在临床实践和跟师带徒。跟师,在学校、在医院都可以学习的。成长之后带徒是进一步提高。上大学光念书那可不行,你上三年,必须得有一年半得上临床,得跟着老师转。老师要查看你学习笔记本,你看了多少病人,舌、脉、证写清楚了没有。

注释:老一辈中医药专家的成长经历是院校多种的,学院派、家传派、宫廷派、自学成医者比比皆是。但是,钱英教授是国家中医药学院学习5年,临床跟师肾病、肝病大师20多年,中医学院教学20年、有科研和管理经历,所以从中医理论到临床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大家。现在很多大学里出来的学生没有那么好的人文环境了,所以,多临床、多跟师、多读书。

8 对年轻中医人的寄语

徒问:您对年轻中医生有什么希望和要求?

师说:我希望年轻医生从临床的第一天起就保持一个端正、严谨的态度。临证时要认真、仔细,时时刻刻对病人负责。临证之余,也不能完全松懈,要时常对自己经历过的病例再进行深入思考,甚至把多个病例拿到一起横向、纵向去比对,寻找它们之间的共性与差异,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心得。在这个过程中,查阅经典古籍和其他相关资料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

注释:对于多临证和临证后的深入思考,年轻医生要做到能“守得住”,就是说,要十几年如一日,乃至几十年如一日地去坚持、坚守。只有这样,你的收获才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你才能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好医生。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339533.html

上一篇:[转载]专访刘长林:中医哲学是能说明白的科学哲学
下一篇:[转载]师说:杨震教授“相火气机学说”研习录
收藏 IP: 120.229.5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2: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