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气的本质与物质、能量、信息

已有 2871 次阅读 2022-4-20 18:50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科研笔记|文章来源:转载

资料来源:孙之镐. 气的本质与物质、能量、信息. 大自然探索,1988,7(1):52-57

气是中国古代一个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概念,并被广泛地应用于解释万物 的构成与变化。当气的概念渗透于中医学之后,就把它用来说明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成为生命得以存在的物质基础。但气的本质是什么迄今尚无确切的科学论证。随着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和渗透,越来越多的科学工作者从生物大分子体系的物质、能量、信息三方面探讨生命的本质。如果说气是一种具有生命特征的概念,那么它就应具有物质、能量、信息三种存在形式。因此,我们应该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按照物质结构、能量形式和信息作用三个方面对气的本质进行深入的探索,这对揭示气的本质,促进中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发展,必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气是一个物原的概念,它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一种精微细小运动着元初物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庄子》曾说过,“人之生也,气之聚也”《知北游》。《管子》亦说,“气者,身之充也”《心术下》。这是人们最初对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性的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认识。气是无形的物质,一切有形之物都是由无形之气变化而来的。《庄子》说:“杂乎芒芴之间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至乐篇》。古人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不可能直接地观察到与人休生命活动相关的微观世界,只能从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推论出气的生成、演变及其作用,来证明生命的物质性。科学实践证明,生命的奥秘在于微观世界,构成生命现象的各种活动,主要是通过蛋白质、核酸体系来实现的。蛋白质、核酸是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是蛋白质、核酸的体现。中医学在多年以前,就认识到构成生命现象的各种活动,主要是通过气来实现的,气不仅是生命的物质基础,而且它存在于肉眼所看不见的微观世界,这种认识与现代科学关于生命的物质性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有的只有量的差距,因此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存在于人们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气虽然是无形的,其名称很多,功能各异,不能为肉眼所能观察到,但绝对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 以不同的物质结构和功能形式,存在于人们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人们直接感知的气,如呼吸之气,水谷之气,或由气派生出来的精、血、津液等有形物质,以及人们所不能直接感知的许多气,都是以物质形式存在的。吸入清气,水谷之气,精、血、津液等都是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须的物质。真气、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等各具功能,但也都属物质的范畴。气是物质的,各种不同功能之气,都应是以不同层次的物质结构作为基础,否定气的物质性,是不符合长期以来医学理论和实践的客观实际的。近些年来,我国科学工作者运用现代科学仪器对气功师发放的“外气”进行探测研究,已初步接收到气功师放出的是受低频涨落调制的红外辐射、静电、磁信号、以及近似带电的微粒流等物理效应,步证明气功师发出的某些“外气”是客观存在的某种物质的运动形式,不是虚玄的东西。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气从属于物质的范畴,其运动是气存在的基本形式。中医将气的运动变化规律总结为“气化学说”,气的运动变化主要概括为两个方面:其一,人体“内气”与“外气”的交换,主要是指自然界物质与人体内物质 的交换过程,如天气、谷气等。其二,是体内各种气之间的转化。如“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行脉中,卫在脉外”《灵枢·营卫生会篇》。这里说明肺吸入自然界之清气与脾运行来的水谷之精气相结合积于胸中而变为宗气,再经过运动转化而成为行于脉中的营气和行于脉外的卫气。中医学把气的运动变化形式概括为升降、出入、聚散、转化、循环。“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素问·六微旨大论》。“人之生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庄子·知北游》。“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之不得无行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作……如环之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灵枢·脉度篇》。这些都是中医学对气的运动变化形式精辟的论述。

气的运动还具有时间、空间的特性,气在时间和空间中运动有它自己的规律 性。如“营行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亦二十五度,分为昼夜”《灵枢·营卫生会篇》。这里指出了营卫之气在其特定的空间路线进行循环,并有其昼夜变化的规律性。在一年之中,气还具有周期性运动变化规律,即“春气在经脉,夏气在孙络,长夏气在肌肉,秋气在皮肤,冬气在骨髓中”《素问·四时刺逆从论》。气的这种周期性的变化与现代生物钟所提出的日和年的周期性节奏极相吻合。

气具有阴阳二重性,气学说一元论的观点认为“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素问·宝命全形论》。“人之所生者,阴阳气也”《王充·论衡》。说明气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并具有阴阳二重性,这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对立统一规律的。张介宾说“凡万物生成之道,莫不阴阳交而后神明见,故人之生也,必合阴阳之气。媾父母之精,两精相搏,形神乃成”《类经》。就是说精子进入卵子,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由小到大,以至形成胎儿娩出,长大成人,这是阴阳之气交媾聚集的一个过程。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生命活动要通过蛋白质表现出来,而蛋白质的合成是由核酸控制的,核酸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个部分,RNA按DNA的信息选择细胞里的氨基酸组织蛋白质。有人认为,气有阴阳,核酸也有阴阳两部分,RNA属阳,DNA属阴,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它为气的聚散、转运、多样性找到了科学依据。

中医学在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指导下,依靠长期的医疗实践,通过直观的、天才的联想,把人体生命活动赋予气的客观物质性,并对其运动变化规律进行了科学的推论,为中医学、气功学、生命科学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能量的供应是维持生命机体生存的必要条件,气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并转化为功。机体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不但与它的生存环境之间进行着物质的交换,而且还进行着能量的代谢,才使生命得以存在。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包括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两个方面,在物质分解与合成过程中同时紧密地伴随着能量的释放、转移和利用。也就是说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物质的变化与能量的转移是紧密联系着的。从生物能力学来看,气实质上就是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是推动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

能量存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人体中用于消化食物的有化学能,用来维持体温的是热能,体内物质渗透的为渗透能,肌肉收缩的为机械能,神经冲动的为电能等。从气的功能来看,象体温的产生是阳气的表现,实为热能;汗液的排泄是卫气的职司,实为渗透能;四肢的运动是脾气的作用,实为机械能;水谷的腐熟是胃气的功能,实为化学能;针刺的感传是经气的循行,实为电能;还有颜而的光泽,是神气的外华,实为光能。总的来说,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表现,都是气付于能量的结果。

人体内能量的来源,主要是由鼻而入的水谷之气和天气的清气,在体内经过气化作用而成。“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素问·六节藏象论》。谷气和天气进入体后转变为所需要的能量,直接形成脏腑组织的能活动,否则生命将无法维持。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灵枢·平人绝谷篇》。在能量的代谢中,能量的释放、贮存及利用都是以ATP为中心,ATP是生物界普遍的供能物质。能量的释放是利用呼吸时吸入的氧将摄入体内的糖、脂肪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进行氧化分解释放能,最终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生物氧化则是在体温条件下,在系列酶催化下逐步进行的,反应中所释放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发,大部分能量以高能键的形式贮存在等高能化合物中,以供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从气学说来看,能量的释放、贮存和利用都是以“气化”为中心的,其表现形式是气的升降出入。“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而充身者也”《灵枢·刺节真邪篇》谷气与天气进入人体则转化为其有能量的气,如真气、宗气、营气、卫气等,起到“若雾露之溉”、“熏肤、充身、泽毛”的作用。对外以温煦肌体,对内形成脏腑的功能。其“糟粕俱而下于大肠,而成下焦,渗而俱下,济泌别汁,循下焦而渗入膀胧焉”《灵枢·营卫生会篇》,最后排出体外。这种认识,与现代生物能力学关于能量的释放、贮存和利用的认识是一致的。

关于气与能量之间的关系,国内外学者都曾做过一些研究工作,他们从气功之气,经络之气等的研究结果表明:人体内的气化过程与能量代谢是密切相关的,认为气是与活体生命过程直接联系的能量。气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内气”的客观存在,即在练功过程中,可感到气在体内流动。气功通过放松、入静、行气的锻练,加强了吸氧呼碳的功能,促进了气体的交换,使血液中氧的含量上升,血流量增大,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而基础代谢则相应降低,机体能量增加,呈“储能性”效应。近年来,通过对“外气”的探测来研究气的实质,已初步探测到气功师发放的“外气”是类似红外调制信号等多种物质效应。同时对气功师发功时手指末端微循环测量表明,微循环血流量增加约20%,这说明“外气”是以体内能量消耗为代价的。有的学者还以辐射场摄影用于研究经络和气的实质,认为辐射场摄影显示的是“生命之光”,是生命过程中能量场的表现,它可能反映了气的变化和转移。故有人认为气就是能,在生命过程中,起到力量和能量的作用。

物质和能量是统一的,人体的各种机能活动,都依赖于气的推动和温煦而付于能量。因此,把气看成与人体内能量代谢相关的概念,这对正确认识气的作用和本质,无疑是有益的。

气具有生命信息的特征,是调控生命活动的信息。人体中的生命信息与物质和能量也是不可截然分开的。物质和能量可以是信息的载体,信息通过载体在与接受体取得联系过程中才能得以表达。气从属于物质的范畴,它不仅能给机体提供能量,而且还具有生命信息的特征。人休生长发育的节奏性,生理活动的协调性,生命活动的有条不紊,都是在信息调控下的结果。中医学在整体观思想的指导下,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则是“人与天地相应”,在人体内部的机能活动则是“脏腑相关”协调为用。血液有规律的循行,饮食与水的代谢,经络有序的传导等,均需要气有条不紊的调控。因此,我们可以把气看成是调控生命活动的信息。

信息是气的普遍存在形式。人体外界的四气,即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是自然信息;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是外感致病信息;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是内伤致病信息。某些中药的气味并无相应的直接生化性能,但却能作为信息进入机体;针灸、气功向经络输入的气,也是信息。信息既存在于人与外界联系之中,也存在于机体内之间的联系里。经络是气循行的通道,能内联脏腑,外络肢节,纵横上下,通达表里,是人体的一幅“联络图”。而气在经络里运行,实质上就是信息的传递,气与生命活动存在着平行关系,“人以天地之气生”《素问·宝命全形论》。“天地合气,命之曰人”;“气者,人之根本也”《难经》。人有气则生,无气则死,失去了生命的生物是没有气的,人没有气的运动变化就不能活下去。

信息的实质是一种负熵,反映了事物在时-空中的有序化和组织化程度,它与不确定性的概念相对立。在热力学中熵代表体系混乱的程度,体系越混乱熵就越大。而信息则代表有序化的程度,信息量越大,体系的结构就越有规则,功能就越完善,信息与熵是互补的,体系的信息量越大,熵就越小信息量越小,熵就越大,故把信息在系统运动过程中看作是负熵。人体的生命活动,是靠生命系统内特有的复杂的信息处理和调节控制来维持的,当信息处理和调节控制作用发生故障时,则熵值也相应地增加,生命机体内部就出现异常现象和病变情况。中医学天才地认识到机体作为一个开放的非平衡系统的这种本质的特征,因此它对人体生命特征和病理认识的重点不是放在形态结构和病理解剖上,而是放在机体的调节控制能力上,即机体的自组织能力。“正邪相争”所讲的“正气”,实质上是指的机体自组织能力,即“信息量”,“邪气”实质是增熵。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就是说机体的自组织能力正常,信息量大,能够控制调节机体与环境间的物质、能量交换。如不能控制调节在正常水平,系统就混乱,出现增熵过程,即发生疾病。故中医采用“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把重点放在恢复和提高机体的调节和控制能力上,增加信息量,以调整物质、能量的交换过程,恢复内外环境的动态平衡,维持人体系统的有序稳态。

气与信息同样具有传递、保存、交换的共同特征。从信息和调控的观点看,中医的气化学说,针灸的行针候气,气功的运气等,都可认为是控制系统和信息过程。人体内生命信息的传递,可能是由“自我控制系统”来完成的。气的升降出入、针刺的得气、气功的运气等,也可能是通过人体的自我控制系统的一种传递信息的过程。临床和实验都证实,针灸和气功均可引起人体内增加,使神经传导递质五-羟色胺比正常人升高2-3倍。

反馈是信息流的一个重要特征。由于信息的反馈,对于原来输入信息起增强或减弱的作用,因而才能达到调整控制,而成为自动控制系统。人体生命活动实际上是最精密最高级的自我控制系统,生命活动的调整控制稳定平衡是靠信息反馈作用维持的。从中医学来看,人体调控关系是以气为中心的阴阳平衡消长,五行生克制化,通过信息过程建立起来的反馈联系的结果。如针灸的行气候气,就是调节信息或处理信息的一种手段,其得气与调气是通过反馈联系来控制的。气功练功过程中的“以意领气”、“意到气到”的锻炼以及中医临床上“气至病所”而出现“气至有效”的结果,有可能是通过信息过程建立起来的反馈联系的客观实在的反映。

气作为一种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概念,是因为人的一切生命活动均有赖于气的调摄升降,脏腑组织使之协调,机体与外在环境相适应,都是气调控的结果。因此,气不仅具有真实的物质含义,而且还具有生命信息的特征。

气是人体内物质、能量、信息三个量综合运动的概括。物质、能量、信息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同属于物质的三种存在形式。气和物是统一的,因此气同样也具有这三种形式。生命活动是自然界中物质、能量和信息三个量综合运动的结果,也就是说,这三个量有组织、有秩序的活动是生命的基础。气反映了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观,它包含着对立统一的概念。气代表着维持生命活动中运动着微细的元初物质,而这种运动着微细的元初物质蕴藏着推动脏腑功能活动的生物能量,而脏腑组织进行功能活动的能力就来源于这些运动着微细的元初物质。同时人体生命活动能有条不紊的协调进行,又都是在具有信息特征的气的调控作用的结果。因此,气实质上代表着物质、能量和信息三个量的综合运动过程。

当然,气的概念与现代生命科学中,关于生命物质、生物能量和生命信息的认识是不可完全等同起来的,两者之间存在着时代的差距。气学理论是古人通过“黑箱”的方法对生命本质的一种认识,但这种认识没有对生命本质的各个细节上加以揭示,仍保留着经验的总结、现象的描述、猜测性的思辩的特点,其发展程度远未达到现代科学水准。历史的差距应当由历史的内容来弥补。我们不应该,也没有理由让气的概念,仍然停留在朴素的、甚至是模糊的认识上,而应当把它置于现代科学的视野之下,探索其科学内核,并给予必要的补充和发展。只有充分地运用已有的科学成果,才能逐步深入地揭示气的本质,而且还很有可能给中医学和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带来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略)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334850.html

上一篇:[转载]原子,从哲学到科学
下一篇:[转载]悟道与逻辑,气与原子——李约瑟之谜与中西文化之别
收藏 IP: 120.231.24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23: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