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马坪少年》(6):“聂先生”

已有 1988 次阅读 2022-1-2 18:15 |个人分类:感悟人生|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父亲这辈子非常坎坷,是个被命运捉弄的小人物,但总在适应与抗争命运,努力在最底层求生存求发展。

我回乡的时候,他多次带我到附近塆子里出诊,看病虽然得不到什么报酬,吃个饭打打牙祭,也是很美妙的事情。他的中医是回乡劳动改造时自学的,因为文革前家里还有几本中医书。俗话说,“秀才学医,笼里捉鸡”,他记忆力好,能够背诵《伤寒论》及其他典籍,还经常与一位马坪的杨姓老中医切磋技艺,有时候还能够占点上风。

那时候,看病多是放工以后的事情,常常要乘着夜色往回赶。有时候,我已经睡意蒙蒙,他干脆把我扛在肩上。到病人家里的时候,乡里乡亲的老远都喊他“聂先生”,尊敬之心溢于言表,连我这个小孩子都感到温馨。再后来,“聂先生”这个称呼家喻户晓。老家的读书人本来不多,而读过书的似乎也“鲤鱼跳龙门”到城里去了,只有他才能够与贫下中农打成一片。文革之前,大家阶级斗争的“弦”并不是绷的太紧,乡下还是很有人情味的。

那时候的农村,农民基本上都绑在土地上,手艺人如理发师、木匠、油漆匠泥工都很少。他那时候非常羡慕一位何姓的木匠。他们年龄相仿,但人家38岁就抱了孙子,守那一片山地,做那一方手艺,多子多孙,几世同堂,平平静静地过日子。父亲没有回来前,我和妹妹就见过木匠大儿子的婚礼,吹吹打打的,一顶花轿里走下一位头顶大红布的新娘子,着实让我们开了眼界。

父亲是个聪明人,什么东西一学就会。他也整了一套木匠工具,不久就可以帮自己或乡邻做过板凳、桌子、木盆、木桶什么的。1971年我初中毕业在家,他出工之余帮我打了一张很漂亮的婚床,还雕刻着喜鹊占枝的图案(父亲在省教育学院进修的专业是美术,他的画画的很好。小妹妹学识字的卡片都是他画的,一边是工整的楷书,一边是形象的图案,他都能信手拈来)。虽然最终我没有用上那张婚床,但隔壁家的小姐姐好想嫁过来,而且还是贫下中农子女,让人心里喜滋滋的。后来,我的同学帮忙,他还为农机厂做了不少模具,这个有一定技术含量,收获也不错,确实为补贴家用做了贡献。大表姐说,她出嫁的两口大箱子和两把小椅子也是父亲打的,用了很久很久。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理发手艺。开始,他対着镜子跟自己剃头,有的地方剃不到让我帮忙。我拿着剃头刀不知如何下手,一不小心就划了一道口子,他骂我笨,接着我又接连划了几道口子,弄得他满头是血。此后,他再也不让我帮忙了,后来一二十年都是自己跟自己剃头,左右开弓,剃得光溜溜的一毛不剩。

父亲还做过泥工。1965年,他把老家塌了房子的木料一点点搬到马坪,跟居委会申请,搭在别人家的山头上盖了一间“披水房”。从1965年到1976年,这间“披水房”可帮我们家解决了大问题。奶奶、爷爷两位老人都在那里“送终”,而奶奶“中风”不起一年多,都是姑姑在那里照应的。我大了以后,离开了卫生所母亲的一间房子,也都住在那里,直到1972年和大妹妹一起到广水水泥制品厂当工人,过年也回到那里。

关于那间“泼水屋”,大表姐也提供了素材:“舅舅回家后,大家就商量在马坪安家,我母亲利用关系找到晏家和邓家搞了点地基准备着手做房子,没钱,没材料舅舅又回老家拆房子,屋梁,檀条和瓦都是从聂湾上船运到洪桥,几家人出力能挑的就挑,我父亲请了3天假用板車拉我在后推终于将材料运到地基上,做了个能居住的泼水屋以此安身,从此你也成了名符其实的‘马坪少年’”。

1978年父亲平反之前,他一直在做油漆匠。那时候他已经离开农村,到我们上班的镇子上,和别人一起承包了一些工程,勤勤恳恳地为家庭做贡献。

看来,一个人的“塑造性”十分巨大。社会变革,劳动改造能够调动人的很多潜力,尽管这一切看起来似乎是命运的捉弄。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319317.html

上一篇:[转载]世纪八佳:百年中国生命科学的重要研究
下一篇:《马坪少年》(7):姚老师
收藏 IP: 120.231.245.*| 热度|

3 尤明庆 郑永军 张晓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0 05: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