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布吉凌氏家族

已有 5904 次阅读 2021-12-18 09:05 |个人分类:感悟人生|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刚才,看到“土生土长深圳人”载易森鹏撰写的“这个传奇家族堪称深圳近代第一家族”,读完后意犹未尽。又因为身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20余年,且家住布吉,更有了几分亲切感。于是在易森鹏文的基础上,缩编如下:

深圳最早的基督徒

康熙末年,凌日林由江西平远县来到了新安县的布吉一带,成为布吉凌氏的开基之祖。凌日林育有五个儿子育才、育斌、育富、育金、育千,其中育才、育斌、育千分别定居于布吉一村、布吉老墟及李朗。300多年来,凌氏一族在布吉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

布吉凌氏崛起于凌启莲。咸丰二年(1852),凌日林玄孙凌振高在40岁时,率子启莲和家人由韩山文、黎力基二牧受洗入教,成为深圳最早的基督教徒之一。

1.jpg

韩山文(又叫韩山明)

在传道牧师和凌姓教徒的努力下,同治三年(1864),在李朗黄泥峡建成存真书院,光绪二年(1876年)改名为传道书院,后又改为李朗乐育神学院,是深圳历史上最早的一间神学院,即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现在的地址。

2.jpg

当年的李朗教堂,现已成为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址

我曾经在“暗摩岭下:中国内地对外开放第一村”“淹没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背后的历史”两篇博文中提到凌氏家族:

基督教初到之时,信者极少,最早相信并持守信仰的是布吉老圩村凌启莲一家,1852年,布吉凌家父子——凌振高和凌启莲洗礼。

凌家是深圳地区较早接受西方文化的家族,尽管这个家族是从五华迁徙过来信奉“耕读传家”的传统客家家族,但他们一开始就对西方传教士采纳了包容和欢迎的态度。凌氏家族后来出了十几位教授和博士,包括倡议建立中国“植树节”的第一人凌道扬。

凌启莲则是该院最早毕业的一批学生之一。此后他的儿子、孙子们不少都在这间学院读书。李朗存真书院造就了凌启莲家族的崛起,结出深圳客家历史文化的累累硕果。

凌启莲生于1844年,8岁时受洗,在存真书院毕业后,先后在梅州五华的樟村、元坑,长山口,东江的古竹,新安的樟溪、李朗等地任教职,献身教会36年,至57岁才解职回家。在任教职期间,凌启莲创建了虎头山教堂(1879)、紫金古竹“福音堂”(1883)、新安布吉教堂(1902)和香港新界粉岭崇谦堂(1910)等教堂。

3.jpg

凌启莲

 1910年时,因为布吉当时地方不靖,治安非常不好,为了养老,凌启莲托族人凌品忠在新界龙跃头村购置田地,迁居于斯。其长子凌善元一家随后也从布吉迁居龙跃头,伺奉父母。1917年,凌启莲逝世。

4.jpg

清末民初的布吉

凌启莲是深圳最早的基督教徒之一,他牢记祖先的“先贤懿训”,又笃信基督的“救世福音”,把中国传统与西方文化做了一个很好的结合。自凌启莲一代起,起源于乡村的凌氏家族因受到良好的教育而迅速崛起,人才辈出。

凌启莲的子女们

凌启莲有8个儿子,三子善新3岁夭殇,其余七子均事业有成。

长子凌善元(1867-1936),存真书院毕业后,被派往客家人聚集的东江梅江传道。1895年5月在《万国公报》发表《天道振兴中国论》,提出“革民之作伪,励民之精勤,黜民之陋习”等三条振兴中国的方案,1913年与新界龙跃头村民创建以客家话教学的“谷诒书室”。

次子凌善昌,出生于1869年,毕业于李朗神学院,一度赴檀香山经商,卒年不祥。

四子凌善昭,出生于1873年,毕业于李朗神学院,后赴华人麇集的檀香山传道经商,20世纪初赴青岛经商定居,曾掩护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

五子凌善荣,出生于1875年,经商,卒年不详。

5.jpg

六子凌善永(1879-1945),肄业于李朗乐育神学院,旋赴香港读会计,是中国最早一批掌握西方经济管理知识的会计师,后赴檀香山经商,回国后曾在青岛某公司、上海商务印书馆、安源煤矿从事财务管理,1945年卒于重庆。

七子凌善安(1881-1948),幼年赴国外留学,归国后在国子监教授英文,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先后担任过辅仁大学、北京大学、燕京大学、国立北平大学教授、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教授,当时教育界戏称其为“学阀”。1948年去世。

6.jpg

下李朗老照片

八子凌善芳(1883-1911),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1900年修建广九铁路时任高级工程师,完成了广九铁路石龙段到深圳的测量、绘图和建筑工程,由于积劳成疾,于1911年病逝,时年28岁。

凌启莲的孙辈

凌启莲有孙辈27人,其中19人先后留学欧美,归国后均在政府、高校、医院及科研机构任要职,对政、学、商、军各界很有影响。

凌启莲的长子长孙凌道扬,便是我国植树节的创始人。凌道扬(1888-1993),凌善元长子,1912年入美国麻省农业大学,后入耶鲁大学林学院,1914年获耶鲁大学林学硕士学位,1915年,与韩安等林学家上书北洋政府,倡议以清明节为中国植树节,同年获批。

7.jpg

凌道扬与康有为

1916年凌道扬被聘为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林科主任,1928年被聘为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教授兼森林系主任,1929年任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教授兼森林系主任。自1929年起至抗日战争前夕,他连续担任中华林学会理事长。1955年任崇基学院第二任院长等,是香港中文大学的缔造者之一。1960年出任香港联合书院院长。

8.jpg

凌道扬 

凌道扬一生著述甚丰,著作有《森林学要览》、《中国农业之经济状况》等;论文有《振兴林业为中国今日之急务》、《大学森林教育方针之商榷》等。凌道扬是我国植树节的发起人,是我国近代林业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凌达扬(1895-1986),凌善元次子,1915年留学美国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获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1920年返国后任清华大学英文教授。1933年后历任青岛《英文明报》主编,东北大学、齐鲁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云南大学英文系教授兼系主任。

凌贤扬(1898-1970),教育家,凌善昭三子,从1927年开始担任北京崇德中学校长,从而结束了这所学校建立十六年以来,前三任外国校长对学校的控制。抗日战争爆发后,凌贤扬拒绝为日寇服务,崇德中学被迫停办,燕京大学司徒雷登校长聘请他担任燕京大学高中部主任。

1940年秋-1945年在北京师范大学西语系做兼任教授。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以后,继续任崇德中学校长。1950年祝圣为中华圣公会华北教区兼山东教区主教。1962年起任北京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副主席。


凌贤扬

凌贤扬担任北京崇德中学校长期间,为国家培养了为数众多的人才,其中有不少是驰名海内外的专家学者,他们当中有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国家“两弹”元勋邓稼先;世界著名结构大师林同炎;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等人。崇德中学毕业生中,先后有十位被评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凌宪扬(1905-1960),1927年毕业于沪江大学商科,1929年获南加州大学工商硕士学位。1941年,中央信托局在重庆建立中央印制厂,负责印制钞票,由凌宪扬担任经理,并兼任《星报》社长。

10.jpg

凌宪扬

1943年春,西迁到大后方的沪江大学和东吴大学校友在重庆合办“东吴沪江法商学院”,凌宪扬出任商学院院长。抗战胜利之后,沪江大学迁回上海杨树浦军工路旧址。凌宪扬出任该校校长。他大力扩充沪江的优势学科——商学院,并积极募款,应付通货膨胀带来的困难。

1949年,李宗仁曾邀请凌宪扬为国共和谈代表,遭到拒绝。他也拒绝担任中央银行发行处处长,继续留在上海。1949年5月,解放军占领上海,凌宪扬受到校内“革命群众”的压力,被迫辞职。此后沪江大学没有校长。2年后被政府接管,3年后在院系调整中被撤销。

凌惠扬,外科专家,擅长骨科、甲状腺疾病的外科诊治。长期从事教学工作,治学严谨。1930年毕业于金陵大学预科。1936年毕业于湘雅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曾任该院讲师、副教授。1947年赴美国,先后入纽约景海医院、雷氏实验中心进修。1948年回国。任中正医学院教授、附属医院外科主任、副院长。建国后,历任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外科学教研室主任、教授、附属医院副院长,总后勤部卫生部医学科技委员会委员,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11.jpg

凌筱瑛(1900—1983),凌善昭次女。1928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比林巧稚早一年),留任附属医院医师。后历任苏州博习医院、湖南沅陵宏恩医院妇产科主任,湖南省立产院院长等职。民国36年任上海市卫生局专员期间奉派赴海外考察妇幼卫生工作,历时半年。回国后,受命筹办上海市立妇婴保健院及上海市助产学校,任院长及校长。解放后任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凌筱英是新中国首位妇产科专家,时人有“北有林巧稚,南有凌筱瑛”的说法。

12.jpg

凌筱瑛

凌安娜(1912-2006),凌善永次女,1932年考人上海国立音乐,1937年任湖南福湘女中音乐教师,1937–1950年在长沙、香港、澳门从事钢琴教学,1951年受聘为中国儿童艺术学院少年班钢琴教师及班主任。参与儿童剧“小白兔”的音乐创作,演出成功后受到周恩来接见。凌安娜是著名指挥家腾矢初的钢琴启蒙老师,丈夫寿乐是我国著名的化工专家。

13.jpg

凌安娜(左)与学生合影

凌志扬,曾任美国汽车公司中国总代理;凌忍扬,曾任美国多所大学教授;凌思扬,曾任教于湖南艺术学院,是湖南省音乐家协会钢琴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凌谨扬,曾任燕京大学和辅仁大学教授,后从事翻译工作;凌慈云,毕业于美国家政学院,丈夫谢元甫是著名的中国泌尿外科的奠基人。

凌启莲的曾孙辈

凌启莲的曾孙辈亦不乏杰出人才。

凌宏璋(1919-2009),凌道扬长子,1949年获美国密西根大学硕士,1956年获纽约布克伦理工大学电机博士。自1969年起任教于美国马里兰大学,获颁荣誉教授。著有170学术论文,在美国享有61项专利,1969年获选为美国电子工程学会会员,1978年并获颁该会Ebers Award,成为IC之父。1978年并获颁该会Ebers Aaard1990年被选入马里兰大学工程革新名誉厅,是美国马里兰大学终身教授。

14.png

1960年的凌宏璋

凌宏琛(1924-2012),凌道扬次子,1943年考取齐鲁大学医学院,1944年参加中国远征军,战后入读岭南大学医学院,1949年毕业,1950年-1979年任上海中山医院胸外科医师,1950年报名参加抗美援朝医疗救护队,1976年率领中山医院救护队赴唐山抗震救灾,1979年移民美国,与分别了20年的妻儿团聚,任洛杉矶凯撒医院外科医生,1995年正式退休。凌宏琛先生先后发表医学论文、论著、译文数十篇。凌宏琛先生1950年代初,参与沈克非先生主编的我国第一部大型外科参考书《外科学》编撰工作。


凌宏焜(1927-),凌达扬长子,194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参与建设吉林松花江上“丰满水电站”,1954年建成全国最大的水电站,成为了新中国第一批水利水电工程师。

16.jpg

从科学家到教育家,从商人到学者,凌家创造了辉煌。如今的凌家,枝开叶散,在全世界各地作出了自己事业。凌氏可谓是近代深圳第一家族!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317062.html

上一篇:[转载]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控技术指南(第七版)
下一篇:[转载]中国成人2019冠状病毒病的诊治与防控指南(1)
收藏 IP: 120.231.245.*| 热度|

1 王安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20: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