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艾滋病的中医思考

已有 2649 次阅读 2018-3-14 09:54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艾滋病, 中医药, 思考

   一、思考与“发笑”

1.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有一句来自犹太人的格言“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颇为脍炙人口。这句格言在米兰·昆德拉1985年5月获耶路撒冷文学奖时,他把它用做演讲词的题目,此文收录与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的艺术》也存在于《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为什么人们一思索,上帝就发笑呢?因为人们愈思索,真理离他愈远。人们愈思索,人与人之间的思想距离就愈远。因为人从来就跟他想象中的自己不一样。米兰·昆德拉在这篇演讲词中提出了自己的理解。

在这里,笔者有一种恰恰相反的理解:人们愈思索,真理离他愈。为什么这样?笔者把上帝看成是知道真相的一个特殊的“人”,当上帝看着人类的思考与真相(真理)总是有隔着一段距离的时候,他忍俊不住偷偷地笑出了声。但人类的思考不屈不饶,持之以恒,并且代代相传,尤其是对未知的认识方面。由于他们不断地抛弃谬误,我想最终会有让上帝点头称是的时候。当后来的思考者懂得了谦卑而不再自以为的时候,知道自己永远不可能完全掌握“终极真理”而只是不断地接近真理的时候,上帝一定会改变看法。在人类承先启后地探索未知的伟大勇气面前,在人类为了追求真理而不断地更新认识的时候,我相信:上帝一定会笑,不过那是带有敬意的微笑……

2. 中医一思考,世人就发笑

回到本文,因为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中医学者将艾滋病归为“疫毒”、“早期瘟疫、晚期虚劳”、“伏气温病”、“阴阳易”、“湿温”、“积聚”、“癥瘕”、“瘰疬”等范畴,这种思考是把现代发现的“病”按图索骥地在古代文献中寻找答案,但艾滋病毕竟是20世纪80年代新生的一种恶性传染病,古人那里并没有现成的答案。当临床事实逼着中医人进行思考的时候,以上几种说法与未免让人嘲笑也是在所难免的事情。不过,中医人并没有停止思考,他们开始了“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其想法不过是为了既接近科学事实,又在老祖宗那里找到依据,实现这样一个简单的要求而孜孜不倦地努力。显然,现代医学已经有了既定的说法,而且他们还在那里不停地推陈出新。中医人似乎总是跟在他们的后面,用现代人的成果包装古人的思维,而且看起来都是“新玩意”,然而在别人眼里总觉得是到不伦不类、非牛非马。最后不得不笑着说:“你们的‘创新’实在太容易,动不动就是‘国际先进’。

这种思考的价值在哪里?我们究竟是在努力创造一个“新医学”,还是把中医的丰富的经验和认识纳入到现代医学的诊疗体系中?抑或仅仅是为传统的疗法贴上一个现代的标签,还是扎扎实实地通过现代研究真真切切地提高其某一方面的疗效?我们认为,世人之笑无可厚非但关键是要明确我们的思考要达到什么目标,实现什么目的。中医药要介入艾滋病的治疗,必须要借助自己的理论思考,经验知识包括以学说为形式的经验知识如何在当代的艾滋病诊疗过程中发挥最大效益。

(二)思考者反思

正在大家热衷于把现代医学的病种纳入到古人设想传统病名中进行辨证论治的时候,李正、徐立然等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艾滋病就是艾滋病,其本身具有特异性,是一种复杂而特殊的传染病,不能简单将其归类于任何一种中医传统病症的范畴之中。”值得欣慰的是,他们正是最早将现代艾滋病知识纳入传统医学理论体系提出“艾毒伤元”假说的中医人之一。下面是他们的反思,为了对比更加直观,我们将其观点列表如下(表7-1): 

表1  李正等对艾滋病中医思考者的反思

中医学说

立论依据

批驳要点

“疫毒”说

认为AIDS 具有传染性强、易于感染流行、发病后病情较重、死亡率高的特点,这与中医学疫气为病概念十分符合,故应将AIDS 归于中医疫病范畴,而HIV为疫疠之气。

1)从传播途径来讲,疫毒是由天地疫疠之气所化生,多经口鼻皮毛侵袭人体,而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2)传统疫毒侵袭人体常兼夹六淫而致病,其病邪性质无外乎风、寒、暑、湿、燥、火等,而艾滋病是在病理演变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由于人体正气渐虚,无力抗邪从而易感外邪,但并无特异性和规律性。(3)虽然艾滋病患者的发病早晚、病情轻重与正气强弱有一定关系,但其感染“疫毒”与否与正气强弱无关。

“早期瘟疫、晚期虚劳”说

就其中医病因病机及临床证候而论,艾滋病属中医“疫毒”范畴。早中期可按温病的卫气营血辨证论治。晚期则出现气血阴阳虚衰,临床证候如发热、消瘦、神疲乏力、四肢厥冷、食少纳呆、长期顽固性腹泻、鹅口疮等一派脏腑元气亏损,精气不足的病理表现,类似中医“虚劳”病症。

1)虽然艾滋病早期出现的发热、头痛、腹泻、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和体征与传统中医之瘟疫颇为相似,但二者的传播途径、病因性质等都明显不同。(2)艾滋病患者在晚期可出现类似虚劳的症状,但“虚劳”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脏腑阴阳气血严重亏损,久虚不复的多种慢性衰弱病证。艾滋病虽在某种程度上符合由慢性传染病向内伤杂病演变的病理过程,但毕竟始终具有传染性,而虚劳不具传染性。(3)艾滋病是人体感受艾滋病“疫毒”,而传统虚劳病乃因禀赋不足、劳倦过度、饮食不节、大病久病失于调理或失治误治等引起。(4)传统虚劳以“虚则补之”、“损者益之”为基本治疗原则,以补益为主。而艾滋病在本虚的基础上,还兼有标实之证,故治疗时应该将补虚和祛邪相结合。

“伏气温病”说

本病感受毒邪之后,发病与否,则取决于正气的强弱。正气强者,可不发病,或仅呈带毒状态正气虚者,则毒邪乘虚而入,发为艾滋病。由于疫毒深重,病发多直入营血,然后由里出表,一如“伏气温病”。

1)伏气温病并没有很长时间的潜伏期,所谓“冬伤于寒,春必病温”,而艾滋病潜伏期较长,平均为8-10年。(2)伏气温病是因感受外邪后,因邪轻而未能随即发病,潜伏于机体的某个部位,随着时间的推移,郁而化热,在气候或外感时邪等诱因下自里透出。而艾滋病“疫毒”发病途径相对固定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病邪潜伏于体内,在与正气抗争后,正气渐衰,日久侵及脏腑经络,耗伤元气,破坏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继发他病,其发病与否与气候等外界因素无关。

“阴阳易”说

本病的传播方式与古代医家对“阴阳易”的病因、病理、预后、症状等的论述相似。

1)性传播仅为艾滋病传播方式中的一种,艾滋病不仅在男女之间传播,还可在同性恋者之间传播。(2)艾滋病“疫毒”侵及人体后,可以潜伏于膜原,通过三焦弥漫至全身,直接损伤人体元气,从而百病丛生,与“阴阳易”明显不同。(3)阴阳易主要由热毒之邪所致,发病途径和病邪性质相对固定,而艾滋病“疫毒”虽可夹杂风、寒、暑、湿、燥、火等,但并没有规律性和特异性。(4)阴阳易经过正确和系统治疗大多预后良好且不易复发,而艾滋病“疫毒”侵袭人体后,逐渐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目前仍没有任何方法和药物可以治愈。

“湿温”说

艾滋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起病相对来说比较缓慢,传变慢,病程缠绵,从这些特点来说与“湿性粘滞”有类似情况。

1)湿温是主要是外感湿热之邪,经口鼻侵袭人体,而艾滋病是感受艾滋病“疫毒”,主要传播途径为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2)湿温乃湿热邪气经口鼻侵袭人体,遏阻卫气,困阻中焦脾胃,进而弥漫全身,阻滞气机, 艾滋病是“疫毒”侵袭人体后伏于膜原,通过三焦弥散全身,损伤人体元气,导致五脏气血阴阳俱虚。(3)湿温病好发于夏秋之交,有明显的季节性,艾滋病在四季均可感邪而发病。

“癥瘕”、“积聚”、“瘰疬”说

本病淋巴结肿大,属中医之“瘰疬”,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发生肝脾肿大及多种恶性肿瘤而出现中医之癥瘕积聚、痰核包块,以及失荣等病证。

艾滋病过程中出现的淋巴结肿大等体征,是在艾滋病发展的基础上导致人体正气亏损,气虚会直接影响血与津液的生成、运行等方面,导致血与津液运行输布失常,从而产生血虚、血瘀、痰湿、水饮等与血、津液相关的病理变化。癥瘕、积聚、瘰疬等均为气血津液运行及输布失常后的病理产物,并非艾滋病本身所特有。

(三)思考再出发

2010年,以河南中医学院艾滋病研究所为主的项目组完成了国家“973”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No.2006CB504802)。他们在该项目中,提出了“艾毒伤元”假说,并且分别采用文献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流行病学调查(现况)研究、临床随机双盲对照等研究,对艾毒的特性及艾毒伤元的机理进行了系统探讨(详细内容见后“‘艾毒伤元’假说”。我们结合该项研究,提出以下思考供同道参考:①基础研究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该项目有哪些创新,科学性如何?②作为“973”项目,该研究的现实意义有哪些?③艾滋病中医药研究的未来方向?

1. 关于科学性

创新性与科学性紧密相连。科学理论的形成过程包括“假说”的提出和验证两个步骤,“艾毒伤元”假说的提出应该遵循什么原则,验证应该设计什么实验?必须要有严格规定不可随意而为。

(1)科学概念的无歧义性:“艾毒伤元”假说的重要概念是“艾毒”和“元气”,但项目组始终没能给出一个清晰的内涵而摇摆不定。因为如果是单一指艾滋病毒,一方面失去了中医特色,更重要的是缺乏创新性。但如果是包括艾滋病毒且不完全是艾滋病毒的概念,又缺乏无歧义性和可操作性,而不能够上升为清晰的科学概念。元气的概念也是这样,既指物质又指功能的“元气”本来就不可思议,那么“艾毒”所伤害的,究竟是以CD4为主的细胞还是以免疫功能为主的人体机能?在科学假说设计过程中,这种概念的歧义性本身就应该力图避免,或者说是设计之前就应该解决的理论问题。

(2)实验设计的可操作性:据研究所得,“艾毒”的特性包括4个方面,即“疫”、“毒”、“湿”、“热”,单凭证候学调查是肯定不能完成这一艰巨任务的。首先,“一病自有一气”,“艾毒”其气是否包括肺部感染、肺结核等各种机会性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等等,我们的证候学调查剔除了这些因素吗?其次,要研究“艾毒”的“疫”、“毒”、“湿”、“热”特性,我们应该设计怎样的可操作性实验才能够确认?如果“艾毒”和“元”都无法确定其内涵,可操作性实验如何设计,“艾毒伤元”假说如何验证?还有,我们该设计哪些指标、哪些实验来评价“元”伤的程度和性质,以及研究“元”伤过程中的规律性?

(3)假说验证的可确定性:鉴于以上,如果我们拿不出可操作性的实验设计,没有一系列严谨的实验过程和数据,不经过严格的科学检验,“艾毒伤元”这个假说如何上升到科学理论?

2. 假说的现实意义

就科学性而言,“艾毒伤元”假说可能并无太大价值,但它的现实意义却依然存在。

(1)汇聚作用:作为过渡性假说,它可使中医药关于艾滋病的知识体系化,并为中医药、中西医结合诊疗艾滋病提供一个学术探讨、经验汇聚的理论框架。

(2)桥梁作用:实际上,“艾毒伤元”假说不过是让现代医学的艾滋病知识披上一件传统医学的旧马甲,以显示研究者对传统的尊重,对特色的坚守,以及与现代的接轨,而且关键是获得了那么大的项目、那么多的经费资助。虽然成果不伦不类,非牛非马,但仍然提供了一个平台、一次机会,让传统与现代在这里表白、比较和交融,并成为新的经得起考验的假说、疗法和思维滋生、发展的土壤和桥梁。“艾毒伤元”假说毕竟让我们意识到,中医药特色只有在抓住“病毒”、免疫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多器官损害这个基本点,才能真正展示它的魅力。

3. 未来艾滋病的中医药研究

通过“艾毒伤元”假说的“研究成果”,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艾滋病中医药研究的出路在临床。

(1)艾滋病辨证论治模式的梳理、筛选和优化。

(2)针对艾滋病演变过程中某一环节的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疗法的研究。

(3)筛选和评价中医药疗法在抗病毒和调节免疫方面的作用,以及通过现代方法提高其干预效应。

4消除和减少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RRT)毒副作用的研究。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103818.html

上一篇:星言、星语与星月(四十五):戏水大梅沙
下一篇:不断否定自我,逐渐逼近真相:现代医学突飞猛进的奥秘
收藏 IP: 113.98.23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13: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