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CK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Spengbo

博文

我的访问学者经历:D-收获与致谢 精选

已有 39521 次阅读 2014-1-1 12:22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我的访问学者经历:D-收获与致谢

 

I came, I saw, and I am rock running on my road. 一年又一年,一程又一程。人生的路,需要不时地回首凝视。在这岁尾年头之际,谨以此文,总结我的留学经历,并感谢多年来一直关心我、支持我、帮助我的师长、领导、同事和朋友。

回顾我的访问学者经历,在此愿意将我的几点收获与大家一起分享。不对或不妥之处,请批评斧正。

第一,增长见识,明确差距。出国访问研修,对我而言,确实增长了见识。首先,国外学者的敬业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波兰时,合作导师P教授几乎天天跟我打混在一起。白天他手把手地教我切片、磨片、鉴定矿物、操作电子探针分析仪等,占用他大量的时间,也影响了他的科研工作。他们一般下午4点下班,但常常到晚上9点多还看到他办公室亮着灯。心想,只有这时他才能静下心来,做他自己的事。那种对工作的敬畏态度,让人由衷地产生敬意。而在丹麦,冬天一般89点才天亮,有几次我因样品化学处理需要,早上6点多到实验室,就见到F教授也到实验室工作了。已经是实验室主任和教授(他们五、六十多人的研究所,教授也就56)了,还这样着迷自己的科研,在国内恐怕不多见。1.9m高的F教授,多次跪在地上同我一起做实验的情景,至今让我记忆犹新,感动有加。我想:西方国家的科研之所以做得好,领先世界,与他们科研人员的敬业精神密不可分。

其次,在业务方面也增长了见识。出过国的人,应该都有这样的体会:无论是文献信息、实验条件、科研环境、学术氛围等,国内很多研究机构都无法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特别在上世纪的90年代。因此,出国留学对我的业务确实是大开眼界。这不是崇洋迷外。比如,我们这里到现在,一些外文文献都无法看到。10多年来的实验室,除了两次为把上面的拨款用完而更换了实验室里的桌子外,基本没有变化。科研环境、学术氛围,就更不用提了。真是害了一些优秀的学生!

第二,夯实基础,提升技术。三次留学,对我的科研而言,首先是提升了英语水平。学英语,多用才能学得扎实。访问研修期间,因为天天要用,无形之中就得以提高。其次,是专业基础知识得到加强。带着课题科研任务,一边做实验,一边阅读文献,对夯实专业基础很有帮助。而且人在国外,不要想国内那些杂事,一门心思做科研。加上合作导师的指导和帮助,业务能力得到加强。第三,就是提升做科研的技术水平。在国内我们做地学科研的,多是将一些地质样品送到实验室,让实验员做有关分析测试。到了国外的实验室,这些工作都得自己动手做。一方面自己的实验分析技能得到锻炼和提升;另一方面自己对科研的关键问题也受到启发。比如,我在国内做科研时,对某金矿床用Sr同位素进行成矿年龄测定,样品是送到实验室让人家做的,得到的年龄数据也是实验室按照等时线年模式给出的。到了丹麦的同位素实验室,我才明白,测年不是那么简单的一回事。我在国内得到的某矿床的年龄结果,虽然被很多人引用,但其实是不可靠的。因为很简单,石英脉一般含有多期次的包裹体,用石英脉全岩样品测定的年龄数据,其实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巧合。

第三,磨砺意志,坚定方向。带有科研任务,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国外进行研修的国内学者,在研修期间,工作压力大,生活也很苦。我想大家应该有这种体会。因为访问研修一般时间为1年,在一年内要完成预期的科研任务,时间上很紧张(请参见:我的访问学者经历:D-丹麦十字路口)。另外生活也很苦。生活的苦一方面是奖学金不是很高,更重要的一方面是生活单调、孤独、寂寞。因此,没有坚定信念、磨砺意志的思想准备,很可能吃不消。那种孤独难耐的感受,真是无以言表。

但是,我们出国做访问研修,不是去享受的,不是去旅游的,也不是去享受国家提供的优越待遇的。我们是去深造、学习、提升的,是去学习人家先进的技术和理论知识的。国家每年派出大批的留学人员出国研修,就是因为我们在很多方面需要向人家学习。在这一点上,虽然我目前没有做出像样科研成果,没有达到上级部门对我的期盼和要求,但我从内心对得起纳税人的血汗钱。因为,我在访问研修期间,没有虚度时光。面对那些困难和孤独,我都克服了,都挺过来了。我的意志得到了锻造和磨砺。而且通过国外的学习,坚定了自己的努力方向。期盼将来能有更好的成绩来报答有关部门对我的厚爱,报答纳税人的血汗钱。

第四,增进友谊,积攒资源。我的三次访问学者经历所取得的一个重要收获,就是增进了与国外学者的友谊,积攒了学术资源。波兰留学回国后,我两次邀请合作导师及其助手来中国访问,参加中国的学术会议。对方则四次邀请我去波兰展开合作研究。2002年在丹麦时,P教授多次邀请我去波兰,但我因实验工作太忙,实在分开心而没有成行。通过与波方的合作,P教授愿意帮助我建立一个矿物学研究方面的实验室,还两次推举我担任某国际期刊的Editor boards。前者因为单位被撤而没能实现,后者因为我自己改变了研究方向而不好意思让他推荐。丹麦的F教授(院士)也愿意为我的科研提供方便,去年曾答应我去他们实验室做同位素分析,只因我的研究方向改变而后被他婉拒。除了与合作导师一直保持联系外,还结识了很多学界朋友,比如美国地调局的F博士、捷克地调局的P教授等等。这些都是重要的学术资源。希望年轻的朋友到国外留学时,注意积攒学术资源。这对你的科研会很有帮助。

一元复还,春光多明媚。朋友啊,敞开情怀,去拥抱那万象更新的年代......

在这里,请允许我借科学网的大门,向国家留学基金委、向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波兰使馆教育处王老师和力老师、向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丹麦使馆教育处牛老师、向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澳大利亚使馆教育处杨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我的原单位: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所有的师长、同事、朋友致以深切的谢意。祝大家新年好。    

 

 

201411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096-754830.html

上一篇:我的访问学者经历:C-澳洲阳光
下一篇:中国教育,愧对邓公
收藏 IP: 202.197.112.*| 热度|

44 刘桂锋 毛宁波 李健 马飞 王恪铭 温世正 张国庆 刘全慧 张卫 陈希章 刘晓锋 徐满才 肖振亚 何宏 张海霞 黄华江 赵美娣 廖晓琳 戴德昌 杨顺楷 任胜利 董侠 傅云义 杨金波 王桂颖 梁建华 唐凌峰 李培光 武永军 逄焕东 周向进 赵明辉 鲍博 吴锦宇 梁光河 韩玉芬 qiuhaiyuan geowk qstcn qingshuiwansha biofans lifescience1 aichengzhang xsongy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3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21: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