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CK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Spengbo

博文

我看今夏华南持续高温天气 精选

已有 5931 次阅读 2013-8-11 20:33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天气, 持续高温

我看今夏华南持续高温天气

彭  渤

今年夏天,进入7月以来,我国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高温区域覆盖全国19个省份。华南地区大部分省份经受持续的高温天气烧烤。至730日,已有十多个城市持续高温天气的天数超过10天。其中,湖南长沙高温天气持续39天,位居榜首。山城重庆有34天,屈居其次。美丽的杭州有30天,位居第三。国际大都市上海不甘落后,持续高温天气天数达24天。入夏以来,华南多地气温突破41度、42度。其中上海甚至突破1873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记录,达到达到的41摄氏度的高温。而杭州也连续五天突破40摄氏度的高温。如此持续的高温天气,已经不是简单的热浪侵袭。由于它严重影响到城市正常的运行,应该属于一种灾害性的天气。中央电视台已经将这种高温天气称之为“自然灾害”。我看一点也不过份。因为它不仅影响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而且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妨碍城市功能的正常发挥,并对社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既然这种天气已经成为一种自然灾害,那么,我们没有理由不重视它的存在。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灾害性天气的产生呢?有人将其归咎为全球变暖,认为这种持续高温天气与全球气候变化有成因联系[1, 2]。也有人认为城市化容易产生这种高温天气,城市热岛效应使高温天气增加[3]。二种解释并不矛盾。前者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了这种灾害性天气产生的背景条件,认为这种天气是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的改造而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使然。后者则切入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阐述了这种灾害性天气产生的根本原因。

科学家已经预言,人类活动正在改造自然环境。全球气温上升正在给人类带来一系列不良的后果。如丹麦、德国科学家早在2000年,通过氧同位素分析,预测由于全球气温上升,地球上的一些自然地理单元要发生角色的转变。并预测未来100年,现今地球上的撒哈拉沙漠与南美的热带雨林将发生角色的互换,即现今干旱的撒哈拉沙漠将演变成南美的热带雨林;而现今南美的热带雨林将演变成干旱的撒哈拉沙漠。伴随地球上自然地理单元角色的转变,将发生动荡的环境变化。由此,科学家进一步指出,人为作用正在成为一种地质营力,而对自然过程产生深刻影响。进而提出“人类纪”的概念。认为地球现今的演化阶段已经不是原先我们认为的“第四纪”,而是进入到了她的新时期,即“人类纪”。“人类纪”概念的提出,得到学界的响应和重视。我国已故第四纪地质学家刘东生院士,在国内首先倡导展开有关“人类纪”的研究。“人类纪”地球演化活动的显著特点就是环境动荡变化、海洋酸化、气温上升[4]

然而,即便如此,将今夏持续高温天气纳入全球气候变化的框架之下,笔者认为属于理论层面或者“上层建筑”的问题。

大道行于百代,权宜利于一时”。不论是何种解释,今夏华南地区持续高温天气,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人为作用所致。即是人类自己给自己制造了这种灾害性天气。因此,笔者认为,将今夏的持续高温天气与我国的城市化联系起来,应该更符合实际、更接近现实。如果说今年新春伊始,北京雾霾给我国城市化再次敲响警钟(科学网,本人博文: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79096- 652749.html),那么,今夏的持续高温灾害天气则给我国城市化又一记响亮的耳光。

城市化,特别是疯狂的城市化,极大地、大规模地改变了地表下垫面的性质。钢筋加水泥的城市建筑、相互攀比的高楼大厦、沥青加水泥的城市道路和广场、夜晚城市耀眼而膨胀的灯火、流光溢彩的墙幕、奔腾嚣张的车流、不甘寂寞的空调……在每一座城市,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在无尽无止地发泄、竞争。与此相对应的是,城市的绿化在很多地方已经成为点缀式、成为摆设。绿化带被挤压,植被被破坏等等。低矮、稀零的树木与望不到天的拥挤高楼相比,在持续的高温天气里,面对人们降温的需求,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

城市化,特别是一体化、国际大都市化,人口极度的集中,极大改变了城市功能。使城市的上空积聚CO2等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吸收长波辐射而增温。由于没有降雨,他们在城市上空不断地积聚,使得下垫面性质发生改变的城市不断地增温、增温。

联系到今年年初的雾霾,如果还不深刻反思我国的城市化并采取切实的行动,我们必将自食其果、并罪有应得!

 

参考文献

1 潘希(记者). 2013. 我国北涝南旱或成未来趋势.中国科学报,2013年8月7日.

2 王元丰. 2013. 高温拷问中国人的应对气候变化意识.环球时报,2013年8月9日.

3 人民网.2013. 气象专家:今年39个气象站突破历史极值. 2013年8月9日.

4 彭渤. 2008. 中国重大自然灾害及其紧急应对(干部读物)(第三章:地质灾害部分).长沙:XX出版社。

 

 

 

2013811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096-716031.html

上一篇:对湖南开采祁东铁矿的几点建议
下一篇:不是我的不能要
收藏 IP: 202.197.112.*| 热度|

10 张坤 翟自洋 黄淑芳 蒋大和 徐大彬 柏舟 陈辉 Majorite nipy yunmu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2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8: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