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CK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Spengbo

博文

大地构造研究为什么还热衷于制造各种新名词? 精选

已有 4720 次阅读 2011-7-13 23:17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记得我在做湖南金矿课题时,对雪峰山的大地构造属性曾作过肤浅总结。学界就雪峰山构造带的大地构造属性提出了诸如:江南古陆、江南地轴、叠瓦式褶皱山系、江南裂谷、雪峰裂谷、江南古岛弧、江南断块、江南地洼区、扬子板块等多种术语或名词,来阐述或表征该构造带的大地构造性质。应该说,每一个术语或名词的提出,都是深入研究得到深刻认识。有其合理的内涵。对认识该构造带的大地构造性质有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我虽然已经多年不作该方面的研究和学习,但觉得科学研究不能总是痴迷于提出这样那样的名词和术语。从上世纪50年代到如今的21世纪,科学研究应该有所进步。大地构造研究即便因为入地很难而存在诸多不定,也不能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之后,还在从前那种研究状况中继续徘徊。热衷于提这样那样的新名词、新术语,应该代表大地构造研究和学科发展的一个阶段而成为历史性贡献。

 

从近几年零散接触到得一些文献资料来看,我国目前的大地构造研究似乎还在热衷于制造各种新名词或者术语。比如从“华北地台活化”到“华北克拉通减薄”,再到“华北克拉通破坏”,最近又有人提出“复活”。“活化”是陈国达先生地洼学说的核心,得到学术界的认可。后来的“减薄”和“破坏”,其实并不比“活化”高明到哪里,也不具有实质意义上的创新。可是,为什么我们的地质学家要挖空心思提这样那样的名词呢?一个“克拉通破坏”就让国家扎进去几千万的投入。这也许就是大家热衷于提新名词、新术语的深刻道理和真正原因所在。但这种方式的创新如果与李四光、黄汲清、张文佑、陈国达、张伯声等老一辈的地质学家从事的研究和取得成果相比,其预期的成果恐怕会是事与愿违。很()值得学术界和政府职能部门高度注意。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096-464577.html


下一篇:贵阳参加学术会议有感
收藏 IP: 202.197.112.*| 热度|

5 梁俊红 谢鑫 刘亮明 刘继顺 ljxm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1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2: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