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技综述文章’不能碰吗?
热度 19 鲍海飞 2014-5-29 12:31
‘科技综述文章’不能碰吗? 鲍海飞 2014-5-29 前一段时间,有人论述,一般的科研人员最好不要‘碰’,就是不要去写科技文章的综述,因为,一般的科研人员没有太多的原创,故而没有‘资格’来写,而认为,综述文章只应该由那些‘大家’或者‘大师’级别的人物才有权利和能力来写,我觉得这个观点并不很恰 ...
个人分类: 随想|9899 次阅读|42 个评论 热度 19
文章署名的一些事儿
热度 11 鲍海飞 2014-5-22 12:35
文章署名的一些事儿 鲍海飞 2014-5-22 这两天,苏州某大学某教授与本科生因文章之争引发了人们的大讨论,这再一次暴露出当前科研中的存在种种的不规范现象、或者不应该发生的事情,是制度中的漏洞,还是人为的问题?不禁让人三思。 文章发表是科研中的一个重要过程,是发明、发现和创造过程的一个总结、提炼和升 ...
个人分类: 社评|7887 次阅读|21 个评论 热度 11
黎明的前哨
热度 12 鲍海飞 2014-4-9 12:35
黎明的前哨 鲍海飞 2014-4-9 马航MH370搜寻工作的突破性进展是在4月4号,由中国海巡一号(海巡01),利用声呐技术在南印度洋终于探寻到深海中传来的声波频率37.5KHz,而4月5号再次监听到。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随后澳大利亚也在距离600公里的海域上发现类似声波信号。但有一些外界媒体报道,贬低和挖 ...
个人分类: 社评|5782 次阅读|21 个评论 热度 12
雾霾研究的几点考虑
热度 7 鲍海飞 2014-3-6 13:02
雾霾研究的几点考虑 鲍海飞 2014-3-6 今天早晨,在科网发来的电子期刊上,正巧看到了一个消息:《 中国拟花费5亿元建世界最大雾霾实验室》,这个构想恰与我去年的某些想法暗合。去年,在上海雾霾最严重时,我就写了几篇博文,文中就提到,是否要建立或者成立雾霾研究的实验室或者学科之类,虽然所说的是一 ...
个人分类: 随想|7115 次阅读|16 个评论 热度 7
文章那些事儿
热度 12 鲍海飞 2014-3-5 13:00
文章那些事儿 鲍海飞 2014-3-5 文章那些事还真不少。 较为标准的科技文章,其形式是:标题、作者、关键词、引言、理论、实验、结果与讨论、结论与致谢、参考文献引用,甚至附录等,虽然也是走八股文的路线,但这个八股文却是多年形成的,而且是必要的,有益的。通过不同形式的索引,人们可以方便的查 ...
个人分类: 随想|10519 次阅读|23 个评论 热度 12
空气中的“流浪汉”
热度 6 鲍海飞 2013-12-12 12:58
空气中的“流浪汉” 鲍海飞 2013-12-12 昨天晚上给女儿家默小学四年级语文的一课,正好是《空气中的“流浪汉”》一文,这个标题一下子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课文从一束阳光开始说起,从那一束阳光里我们看到了无数个小灰尘,这些小灰尘“东碰西撞、到处游荡、漫天飞舞”,这便是空气中的“流浪汉”---灰 ...
个人分类: 随想|9706 次阅读|11 个评论 热度 6
思想的延伸
鲍海飞 2013-12-5 12:40
思想的延伸 鲍海飞 2013-12-5 我一直认为,希格斯等人获得了诺贝尔奖,原子物理或者理论物理的发展似乎已经到了一个顶峰或者极限,所授予的诺奖也算是对物理界这几十年苦心经营和追求的一个肯定,物理专研者、爱好者们可以暂时歇歇脚、喘喘气气了。因为,物质的质量和宇宙的本源,甚至我们的精神寄托,似 ...
个人分类: 随想|3082 次阅读|没有评论
仰望星空---探索的勇气
热度 13 鲍海飞 2013-11-26 12:20
仰望星空---探索的勇气 鲍海飞 2013-11-26 科学网还在发酵,因为这是一次人生命运探索之旅! 某电视台报道了南京某博士后“老赖”事件,在科网上搅闹得沸沸扬扬,让人即觉得可笑,又觉得可悲。人的确是被分成三六九等,而且世俗的眼光也把人看成三六九等,谁能否认呢?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 ...
个人分类: 社评|6063 次阅读|25 个评论 热度 13
窗外
热度 6 鲍海飞 2013-11-6 13:07
窗外 鲍海飞 2013-11-6 上午十点左右,眺望了一下窗外,天空是雾蒙蒙的,早晨的预报是轻度雾霾,空气说不出是好是坏,但毕竟太阳在升起,阳光在灿烂,阳光在努力地穿透雾气,蓝色的天空在渐渐显现。 今年早晨有三个新闻是与环境污染有关的。第一个新闻是,国家有 ...
个人分类: 随想|6256 次阅读|12 个评论 热度 6
为什么要紧盯着文献不放?
热度 29 鲍海飞 2013-10-21 12:15
为什么要紧盯着文献不放? 鲍海飞 2013-10-21 我们为什么始终紧盯着文献(研究论文)不放?这其实是一个好问题。这不仅是对初学者如此,即使对一个久在此道中的人士来说也是必须的。对于没有一线生产经验的初学者,或者没有科研经历、以及没有紧密师承关系的人来说,在一般的环境下,阅读文献是科研入门的 ...
个人分类: 随想|27893 次阅读|62 个评论 热度 29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7 03: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