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rql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rql

博文

范洪义: 歌颂葛洪的一首古诗

已有 3510 次阅读 2017-11-27 21:01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文/范洪义


   今年夏天,我在武夷山与江西省交界的一座山上意外的看到了有一间葛仙翁殿,是当地人纪念葛洪的地方。葛洪的名噪现时,是由于药学家屠呦呦坦陈其研究灵感为葛洪的中医药学著作《肘后备急方》所提供这一事实。

   屠呦呦,宁波人,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为解决治疗预防疟疾这一世界医学难题作出贡献。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葛洪(公元284~364年)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汉族,东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著有《肘后方》等。苏轼在《游罗浮山一首示儿子过》中说:"东坡之师抱朴老,真契久已交前生。" 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是 预防医学的介导者。其《肘后方》中最早记载一些传染病如天花、恙虫病症侯及诊治。"天行发斑疮"是全世界最早有关天花的记载。
   如今在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罗浮山朱明洞景区建有葛洪博物馆,牌匾由屠呦呦亲笔题字。以葛洪文化、罗浮山中医药文化为基础,该馆主要以动画、VR、4D电影等声光电技术手段以及300余件历史文物,主要展示葛洪夫妇生平事迹、著作、医学的贡献。
   看到武夷山的葛仙翁殿,我想起了明代卢鸣玉写的一首诗, 卢鸣玉 字君式,嵊县东隅人,崇祯十三年(1640) 庚辰科进士 (三甲一百零七名),这首诗题为《葛仙翁坛》:
   轻浮短棹入溪光,石濑盘纡具与长。夜杵乱春新黍熟,葛巾初洒晚秔香。霞封古洞仙翁鼋,月近高楼处士床。未许入山能久住,愿随沙鸟能相将。
   该诗是我偶尔在一地摊上淘来的旧书手抄本中读到,它歌颂了葛洪的守志抱朴的科研精神。因为别人没有那古本(是孤本),我觉得自己有义务把它挂在科学网上。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63968-1087141.html

上一篇:范洪义:谈成果积累
下一篇:范洪义:替胡适先生叫屈
收藏 IP: 114.104.21.*| 热度|

1 史晓雷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21: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