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ncylyh12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uencylyh123

博文

我经历的“研学”旅行:学农学军往事

已有 3026 次阅读 2021-1-14 09:02 |个人分类:纪念生活|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自学为主,兼学别样,学过工,学过军,学过农。1974年高中最后一个学期,黄帅的信已有社会影响,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问题被提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在春天插秧种水稻的时间,学校安排了一个星期,全年级到当时恭城县知青先进点西岭公社小黄铺生产队,开展下乡支农春插活动。学农支农地点离我们的中学有将近40公里吧。

       安排这次学农活动也可能是面对我们高中毕业后要到农村插队下乡。这个队的知青文章“我们也有两只手”发表于当时最权威期刊“红旗”杂志上,文章让它名超县市区界。我记得知青代表给我们现场讲述“鲜花插在牛屎上”的世俗超越,“天空任鸟飞,海阔任鱼跃”的雄心慷慨,“一个红心,滚一身泥巴,扎根农村一辈子”的报告。白天下田插秧,做农田活,晚上和住家农民访谈,接受再教育,或是集中听老农、队上知青报告。这个村子是群山环抱的盆地河谷地形,山脚的低缓坡平坝,河谷阶地的平坦地形,就是水田和旱地所在,村子就处在山峰和河谷盆地间。山上小溪自然流淌灌溉田地。村子上方还修建有小型水利,引渠灌溉水田。

      插秧活是苦、累,那时节还有冷。光着脚踩在水田里,弯着腰,一苗一苗地用三个手指抓住苗,往稀泥水稻土里插,在身子范围右摆左晃地插秧后退,一排排,一块块田地插上秧苗。下田的人排着插,有快有慢,能手或生疏就表现在水田插秧的一排排弯腰人群众队伍中。妇女和姑娘能手显而易见,男的插得慢,腰杆直。那时男青年下田插秧,中年老年男劳动力就是赶牛犁田撒种子育秧放水等农活,很少下田插秧。他们的腰有点耐不住。我们中学生全部下田插秧。

       同吃同住同劳动,住家农户吃什么我们就吃什么。春天插秧种水稻的季节基本上是春节的腊肉存货都吃光了,好一点的生产队和农户,粮食还够吃。蔬菜就是地里长的,挺新鲜,还有就是山上新挖的山药,采的竹笋。“笋子该采,你不采”的刘三姐歌里唱词这时就不会发生了。农户家都上山采笋子,合着农户自己做的腌头菜、腌酸菜,就是一道平常的下饭菜。这种菜好油,缺油就不好吃,体力跟不上,干农活时少劲。有趣的是在大家都只是苦笋腌菜伙食中,竟有同学的东家酸菜笋子中埋有腊肉。这是很多年很多年后一起学农的同学讲出来的事。他讲时一脸幸福自豪,他的东家比大家的不知是热情还是富裕得多。他对当年的印象很好很好,我不知这个同学后来是否还再去过。1976年南宁自治区先进知青代表大会上,我和这个队的知青和生产队代表是一个代表团。

       学农结束后,安排学军,也就是集体步行。先从生产队步行10多公里到中途的嘉会五七干校住一个晚上,第二天再接着步行回到学校,回家。第一段步行印象不是很深,第二段回学校回家的记忆就很深了。100多学生行走在当时比较繁忙的县城到栗木锡矿的砂石土面公路。开始有序,一起唱歌,后来快慢不一,就是三人一群,五个一堆,分开走了。早上出发,下午到学校,走了将近20公里。路上都是自然村、树林、草丛丘岭、水田、旱地。公路是顺着恭城县自北而南延伸的下降河谷地形,我们虽是从低处往高处走,但没有爬山下谷,公路平缓。水稻田是忙着插秧种水稻的农民,旱地里就没有什么人。

     这是我高中结束前的学农学军活动。学农是后来下乡插队干农活的基础。学军步行事此前是从没有走过这么远的路,同吃同住同劳动体会了后来四年知青生活的环境,也是当时我们国家的大面积境况,靠它有了初步工业化和国防基础。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35067-1267120.html

上一篇:大学第一场考试
下一篇:研学一例:昆明轿子雪山杂记
收藏 IP: 61.159.194.*| 热度|

4 刁承泰 檀成龙 张晓良 史晓雷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23: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