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zc8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zc88

博文

【每日一药】紫苏

已有 5414 次阅读 2012-10-9 12:35 |个人分类:中医药学|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经。
【功能主治】:发汗解表,理气宽中,解鱼蟹毒。
  • 发散风寒:紫苏辛温能发散风寒,味辛又能开宣肺气而止咳嗽,用于感冒风寒表实证,症见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兼见咳嗽等,常配前胡桔梗等同用,如杏苏散。《名医别录》谓紫苏“主下气,除寒中。”
  • 行气和中:紫苏辛散温行,气香醒脾,故能行滞气以和胃,用于感冒风寒表证而兼脾胃气滞之胸闷不舒、呕哕恶食等症,常配香附陈皮等同用,如香苏散;用于妊娠感冒气机不利引起胎动不安、胸闷恶心者,多以苏梗配砂仁陈皮等同用。
  • 解鱼蟹毒:紫苏有芳香辟秽、辛温散寒而解鱼蟹毒之功。用于吃鱼蟹中毒引起吐泻、腹痛,单用或配生姜半夏藿香煎汤服。民间有用苏叶6-10克与鱼蟹一同煮服食者。民间传说此功效是由东汉名医华佗发现,“紫苏”一名也是出自他的命名。
  • 【用法用量】: 煎服,5~9克,不宜久煎。
    【产地】主产于东南亚台湾、中国江西湖南等中南部地区、喜马拉雅地区,日本缅甸朝鲜半岛印度尼泊尔也引进此种,而北美洲也有生长。紫苏的茎、叶和种子均可入药 【临床应用】   1、用于感冒风寒:紫苏能散表寒,发汗力较强,用于风寒表症,见恶寒、发热、无汗等症,常配生姜同用;如表症兼有气滞,有可与香附、陈皮等同用。   2、用于胸闷、呕恶等症:紫苏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恶,不论有无表症,均可应用,都是取其行气宽中的作用,临床常与藿香配伍应用。   3、本品有能行气安胎,常配砂仁、陈皮同用,治疗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4、用于食鱼蟹后引起的吐泻腹痛:紫苏辛温,能解鱼蟹毒,中鱼蟹毒后可用单味紫苏煎服,或配合生姜同用。

    【文献论述】

    1、《纲目》:紫苏,近世要药也。其味辛,入气分,其色紫,入血分。故同橘皮、砂仁,则行气安安胎;同藿香、乌药,则温中止痛;同香附、麻黄,则发汗解肌;同芎、当归,则和血、散血;同木瓜、厚朴,则散湿解暑,治霍乱脚气;同桔梗、枳壳,则利膈宽肠;同杏仁、莱菔子,则消痰定喘。

      2、《本草汇言》:紫苏,散寒气,清肺气,宽中气,安胎气,下结气,化痰气,乃治气之神药也。一物有三用焉:如伤风伤寒,头疼骨痛,恶寒发热,肢节不利,或脚气疝气,邪郁在表者,苏叶可以散

      邪而解表;气郁结而中满痞塞,胸脯不利,或胎气上逼,腹胁胀痛者,苏梗可以顺气而宽中;设或上气喘逆,苏子可以定喘而下气,痰火奔迫,苏子可以降火而清痰,三看所用不同,法当详之。

      3、《药品化义》:紫苏叶,为发生之物。辛温能散,气薄能通,味薄发泄,专解肌发表,疗伤风伤寒,及疟疾初起,外感霍乱,湿热脚气,凡属表症,放邪气出路之要药也。丹溪治春分后湿热病,头痛身热,脊强目痛,鼻干口渴,每以此同葛根、白芷,入六神通解散,助其威风,发汗解肌,其病如扫。取其辛香,以治抑郁之气,停滞胸膈,八分心气饮,开心胸郁热神妙。如寒滞腹痛,火滞痢疾,湿滞泄泻,少佐二、三分,从内略为疏表解肌最为妥当。参苏饮治虚人感冒风寒,方中一补一散,良有深意。如不遵其义,减去人参,或服之不应,或邪未散而正气先虚。

      4、《本草乘雅半偈》: (紫苏)致新推陈之宣剂,轻剂也。故主气下者,可使之宣发,气上者,可使之宣摄。叶则偏于宣散,茎则偏于宣通,子则兼而有之,而性稍缓。

      5、《长沙药解》:苏叶辛散之性,善破凝寒而下冲逆,扩胸腹而消胀满,故能治胸中瘀结之证而通经达脉,发散风寒,双解中外之药也。

      6、《本草正义》:紫苏,芳香气烈。 外开皮毛, 泄肺气而通腠理;上则通鼻塞,清头目,为风寒外感灵药;中则开胸膈,醒脾胃,宣化痰饮,解郁结而利气滞。今人恒以茎、叶、子三者分主各症。盖此物产地不同,形状亦别,多叶者其茎亦细,而茎干大者,则叶又少,故分析辨治,尤为精切。叶本轻扬,则风寒外感用之,疏散肺闭,宣通肌表,泄风化邪,最为敏捷。茎则质坚,虽亦中空,而近根处伟大丰厚,巨看径寸,则开泄里气用之,解结止痛,降逆定喘,开胃醒脾,固与开泄外感之旨不同。而子则滑利直下,降气消痰,止嗽润肺,又是别有意味。此今人选药之密,已与宋金元明不同,不可谓非药物学之进境者。

      7、《别录》:主下气,除寒中。

      8、孟诜:除寒热,治冷气。

      9、《日华子本草》:补中益气。治心腹胀满,止霍乱转筋,开胃下食,并(治)一切冷气,止脚气,通大小。

      10、《本草图经》:通心经,益脾胃。

      11、《履岩本草》:止金疮出血;疗痔疾,煎汤洗之。

      12、《滇南本草》:发汗,解伤风头痛,消痰,定吼喘。

      13、《纲目》:行气宽中,消痰利肺,和血,温中,止痛,定喘,安胎。

      14、《本经逢原》:能散血脉之邪。

     

    【民间传说】
      九九重阳节。华佗带着徒弟到镇上一个酒铺里饮酒。只见几个少年在比赛吃螃蟹。他们狂嚼大吃,蟹壳堆成一座小塔。华佗想,这伙少年无知,螃蟹性寒,吃多了会生病。他便上前好言相劝。那伙少年吃得正来劲,哪听得进华佗的良言!一个少年还讽刺说:“老头儿,你是不是眼馋了,我掰一块给你尝尝。”华佗生气地叹了两声对掌柜的说:“不能再卖给他们了,吃多了会出人命的。”
      酒店老板正想从那伙少年身上多赚些钱,那里听得华佗的话?把脸一沉,说:“就是出了事也不关你的事,你少管闲事,别搅了我的生意!”
      华佗叹息一声,只好坐下来吃自己的酒。过了一个时辰,那伙少年突然都喊肚子疼,有的疼得额上冒汗珠,喊爹喊妈地直叫;有的捧着肚子在地上翻滚。
      酒店老板吓坏了,忙问:“怎么啦,得了什么病?” “是不是这螃蟹有毒?劳您去请个大夫来给我们看看吧。”
      这时,华佗在旁边说:“我就是大夫,我知道你们得的什么病。”少年们都很惊异:原来这老头是个大夫!想到刚才自己的失礼,不好开口求救。但除了这条道无路可走,只好央求:“大夫,刚才是我们的不是,冒犯了先生,请您大人不记小人过,发发善心,救救我们吧。你要多少钱都好说。”
      华佗说:“我不要钱。”
      “那你要别的也行。”
      “我要你们答应一件事!”
      “别说一件,一千件,一万件都行。你快说是什么事吧?”
      “今后一定要尊重老人,听从老人的劝告,再不准胡闹!”
      “一定,一定。你快救命!”
      华佗回答道:“别着急,稍等一等,我去取药来给你们治。”
      华佗和徒弟出了酒店,徒弟以为是回家取药,便说:“师傅不用您操劳了,告诉我取什么药,我自个去取吧。”
      “不用回家,就在这酒店外的洼地里采些紫苏叶给他们吃。”华佗和徒弟很快从洼地里采回一抱紫草叶,请酒店老板熬了几碗汤,叫少年们服用后,不一会儿,肚子不疼了。他们可乐了,再三向华佗表示感谢,各自回家了,并到处向人们讲华佗医道如何高明。
      华佗对老板说:“好险呵!差点闹出人命。你以后千万不要光顾赚钱,不管别人性命!”酒店老板连连点头称是。
      徒弟疑惑道:“老师,您可从没有用紫苏治过病,您怎么知道紫苏能治吃螃蟹中毒的病?是哪本书上这样写的?”华佗道:“书上没有讲过,难道你忘了?前不久我们不是看到水獭吃紫苏叶治病的情况吗?”
      那年夏天,华佗带着徒弟在一条河边采药。忽听河湾里哗哗啦啦水响,掀起一层层波浪。一看,原来是一只水獭逮住了一条大鱼。水獭把大鱼叼到岸边。嚼吃了好一阵,把大鱼连鳞带骨通通吞进肚里,肚皮撑得象鼓一样。水獭撑得难受极了,一会儿在水边躺,一会儿往岸上窜,一会儿躺着不动,一会儿翻滚折腾。后来,只见水獭爬到岸边一块紫草地边,吃了些紫草叶,又爬了几圈,跳跳蹦蹦地回到了河边,一会儿便舒坦自如地游走了。
      为什么水獭吃了紫草就逐渐舒服了呢?华佗对徒弟说:“鱼属凉性,紫草属温性。今天少年们吃的螃蟹也是凉性,我用紫草来解毒,这是向水獭学的。”
      徒弟听了老师的述说,心里顿时开了窍,更加佩服老师的高明,也知道了增长才干和学问的决窍。
      此后,华佗把紫草的茎叶制成丸、散。给人治病中,又发现这种药还具有表散功能,可以益脾、宣肺、利气、化痰、止咳的作用。
      本来,因为这种药草是紫色的,吃到腹中很舒服。所以,华佗给他取名叫“紫舒”。可不知怎的,后来人们又把它叫作“紫苏”了--大概是音近的缘故,弄混了吧。
    【紫苏相关图片】本文相关内容均转自网络
     

    紫苏

    紫苏1

    紫苏2

    紫苏1

    紫苏4

    紫苏5

    紫苏子

    紫苏相关

    紫苏相关1

    紫色相关2

    紫苏相关3

    紫苏油

    紫苏油1

    紫苏油软胶囊

    紫苏籽油

    紫苏籽油1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0580-620646.html

    上一篇:【每日一药】---麻黄
    下一篇:【每日一药】生姜
    收藏 IP: 222.240.161.*| 热度|

    3 吴飞鹏 谭平连 杨月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9: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