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lownsand 风沙物理、风沙地貌、治沙工程

博文

从Ron Greeley去世想到的

已有 3689 次阅读 2011-10-29 12:05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邮件

今天早晨看到的第一封邮件是Ron Greeley的死讯。


I am sad to announce that Ron Greeley has died. A friend in his department at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USA) tells me that the cause of death has not yet been revealed.

Ron was a towering figure aeolian research from the 1970s to now. Most of his aeolian work was on basic process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to other planets. One of his best known publications is his 1985 book with Jim Iversen, "Wind as a Geological Process on Earth, Mars, Venus and Titan."


生老病死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本来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因为今年的一项工作恰好是在"Wind as a Geological Process on Earth, Mars, Venus and Titan."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做出来的,其中还引用了Ronald Greeley早年的实验数据,所以对着邮件发了几分钟的呆。很奇怪,竟然想到了去世不久的“实验风沙物理与风沙工程学”的作者刘贤万先生。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刚上研究生时,学位论文答辩还很正式。刘贤万先生曾专程到兰州大学力学系主持过一位硕士的论文答辩。答辩会上的学术内容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了。只记得答辩委员会成员在前排就座,学生们在后面听。从背面看,这位主持人身材魁梧,头上带着一顶黑色的呢帽(可能是一种铜盆帽)。印象最深刻的是,两个眼镜腿用兜着后脑勺的线联接在一起。


风沙研究离不开风,刚进入这个领域时,拼命学习流体力学。综合性大学的优点是综合,图书馆里哪方面的书籍都有。高等代数学累了,可以翻翻资本论,很方便的。大学图书馆的缺点是专业书籍不多。所以,常去的是中科院图书馆,至少九十年代以前的图书资料非常齐全。有一次正要去拿Prandtl的书,旁边的一只手竟然也伸到了。侧脸一看,竟然是刘贤万先生。路遥小说里写过,辛勤劳动的人是永远值得尊敬的。简单攀谈了几句。当时他介绍说,自己是中科大物理专业本科毕业的,对流体力学不太懂,想用它解决一个问题。他那福建腔调的普通话实在不容易听懂。于是,从图书管理员那里要来几张纸,边写边画,终于搞清楚了他的问题并答应回去推导看看。几天后,发现这个问题有些困难,找不到他要的解析解。于是,打电话说明情况并建议做数值计算。他在电话里好像说自己的学生是女孩,物理基础差,又不能要求太严厉,这个问题只能先放一放了。现在看来,外行认为很简单的问题是太容易难倒内行了。


做研究与走路类似。劈柴劈小头,问路问老头。与刘先生最后一次交往是专程到办公室中请教问题。他给出的建议非常好可能是即将退休的缘故,在带我参观烟风洞时感慨万千。其中的两句话言犹在耳。其一,该写一本书,给后人一个交待;其二,风洞实验室要关张大吉了。现在,风沙方面的著作汗牛充栋,老先生们大可放心。那个房间里确实不存在烟风洞了,但更多的风洞已经建立起来了。革命自有后来人嘛。写到这里,发现用佛家的两句话可以概括实验室中的两个风洞。一楼大风洞经常接待参观者,当然要“时时勤拂拭,莫叫染尘埃”啦!二楼小风洞仪器不多,“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纯属娱乐,领导看见了可不要找我算帐呦。像“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那样因言获罪就不划算了


以此纪念实验风沙物理研究者刘贤万先生。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67194-502301.html

上一篇:生物学算自然科学吗?
下一篇:野外工作要万分小心
收藏 IP: 210.72.8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08: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