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锦清的博客天地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angjinqin 写博客我是小学生,向网友学习,建设和谐友谊乐观豁达的博客天地

博文

我国现代学术界的缺失之三:“精合” 精选

已有 4292 次阅读 2011-12-8 09:16 |个人分类:杂谈评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class, 学术界, white, 现代, 精诚合作

          我国现代学术界的缺失之三:“精合”

  

我的前面博文“我国现代学术界的缺失之二:闯新 http:// 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66190&do=blog&id=515411)中,提到一个相联系的重要问题:为什么中国缺乏引领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前瞻性和创新性研究?我认为:存在上述问题的要害是:我国现代学术界的缺失之二:闯新,即在中青年学者当中比较缺乏那种“勇闯难关、敢于原创”的坚韧的拼搏精神。其实,这只是个人问题。老一代科研人员敢于造原子弹、氢弹、导弹和卫星,成功的原因有许多,关键是在党中央高度重视和亲自指挥下, “奋愤图强”“全国大力协同”和精诚合作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既有个人的闯新的智慧,又有集体精诚合作的结晶。

现在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我国学术界目前特别非常缺乏“精合——真正的“精诚合作”的精神和科学素质。无论从2人或多人的小组,还是到规模庞大的团队,包括973863等各类项目组,合作问题无处不在,但是真正的“精诚合作”是多么的难啊!

刘宏伟在他的博文“学术合作之难”(下称刘文,可见: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34748&do=blog&id=492259)中,已对合作之难进行了相当深刻的分析,如他自己所说是“我的科研活动的亲身感受 ”,确实是切身体验之谈,我颇有同感。首先,提到了众所周知的“李杨合作创生关于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之杰作”,但是,我认为,李杨的分道扬镳也是令国人心痛而世界闻名的典型实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知识分子中的一个致病弱点,其实,这种状况在不同层次(阶层),比比皆是。确实“具体的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其难度之大,令一般人等望而却步,望洋兴叹,甚至退避三舍,敬而远之。”,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他揭示的合作之难,比较令人信服。何以言之?,刘文提出了四个表现形式,涉及:私愿和利益、合作兴趣、知识产权、学术眼界和人格素质。下面结合我的认识,作进一步补充,精诚合作之难及其突出表现,我还有以下四点看法:

 第一,确实“即使同一学术领域之间的学者,也常常发生学派之争而互不相让”,甚至相互窃取学术思想,抢先发表原创性论文。对此,可以举许多例证,其中一个典型的实例是,即使在诺贝尔得主领导的团队里也不例外,例如XXXX领导的学派有二个小组,一个在比利时,一个在美国,这二个小组在他的统一领导下,虽然两个小组研究相同的课题,他们经常互访和一起讨论问题,可算有比较密切的合作研究,但是内情显示,他们存在着相当程度的貌合神离的状态,曾经发生过为了抢夺成果而发生争吵的情形。同时,过去人们曾经以为,好象日本人(学者)比较团结和合作,其实不然,就在上面一个小组里的两个日本学者,他们也因为文章成果的排名和归属利益发生了争吵,撕破了脸。因此,“可以说,学术合作具体是什么形态,究竟能持续多久,决定于双方的学术眼界和人格素养,而不仅仅是学术能力的差异问题。”确实如此。

第二,“精诚合作之难”是国内外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这是不是人类固有的一种行为特性?我想有可能应用网络科学来探讨这个人类行为特性。“精诚合作之难”是横在各国、各界、各领域人们前进道路上的一个特大的难题。它对人类文明进步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当然,它对于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原创性的突破更是巨大的障阻和最严峻挑战!

第三,以经济利益为目的或背景的合作研究,这类“合作”相当普遍。其主要表现在:国内外学术“老板”给于我国学者或研究生比较丰厚的待遇,他们被邀请去国外或香港进行学科研合作研究,这类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双方具有“收买和出卖”智力的性质,因为不少“老板”可能什么也没有做,只是用钱买论文成果。一旦出了成果,论文署名一定要有“老板”的名字,知识产权也一定共享了。其中有的被邀请人是事先基本做好了文章,到“老板”那里最后好交差,“心甘情愿”把所谓合作文章“奉献”(卖)出来。这些成果实质上并非精诚合作的成果,更是不平等合作的产物。

第四,以出卖创新成果换取高档次的刊物发表为目的的“合作”。以这类所谓合作名义,也屡见不鲜。有的人或因为写作能力,或多次文章屡投著名刊物不中,或经济利益诱惑等原因,就跑到国外去把自己创新成果转变成与国外合作的成果,这样经过“镀了金” 的论文,写作水平和名气得到了提升,最后发表出来了,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类事情并不少见。对此其实我国学者包括博士研究生是非常吃亏的。虽然论文发表在高挡次刊物上,但是实质上是一种得不偿失和降低自己人格的做法,我对此并不看好,而视为一种变相的不当的学术行为,并且这也不是什么精诚合作的产物,应该注意尽量防止发生这类的合作,特别是年轻人需要警惕。上面第三和第四点的“合作“已经使我国长期以来流失去了许多科研的原创性的成果。我建议:我国政府对此,特别是科技管理部门应该采取强有力措施和恰当政策来挽救这种我国还在进行流失创新成果的一种明显趋势。

由上可见,确实可以得到的这样的看法或基本结论是:精诚合作之难,难于上青天。但是最后仍然希望:如刘文所盼,我国学者能够“知难而进",机缘巧合者,要好好珍惜难得的机缘,哪怕只为的给学术发展做一点添砖加瓦的工作,也是值得的。这是因为学术合作必将因时代的需要而呼声日甚,并成为可能,其合作的成就也必将在并不遥远的将来脍炙人口。”但愿,这个美好的愿望将来能够早日实现。

我更衷心期盼并相信:今后我国广大科技和教育工作者能够为了振兴中华,团结奋斗,同心拼搏,排除万难,更多地开展真正的“精诚合作”,去争取胜利! 只有这样,才可能也必将开创我国科学技术和教育发展的新世纪辉煌!

  

附录:“刘文”学术合作之难的“四其”表现:

其一,“合作双方各有其难以告人的私愿和共同的利益需要而走到一起,自然而然也就预知了其结局如何。”

其二,“学术合作对象的志趣决定了合作的水平和成就。”

其三,“学术合作的知识产权划分决定了合作的可行性。有许多令人羡慕的合作,产出了光辉的学术成就。但最终这朵典范合作之花,还是不可挽救地枯萎和凋谢了。其原因无它,科研无国界,科学家是有的。学术无领域的鸿沟,学者是有的。学者所工作的单位对知识产权的要求,学者本人对学术成就的归属要求,….等等,都是一颗颗威胁这场学术合作的定时炸弹,终将被引爆。”

其四, “学术合作人员的学术眼界和人格素质决定了全部合作形态和时效性。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66190-516091.html

上一篇:[新增所有报告人照片】"复杂系统与经济物理论坛"的风采
下一篇:我国现代学术界的缺失之四:“六敢”
收藏 IP: 125.34.120.*| 热度|

8 金勇 肖建华 王涛 周涛 唐常杰 杨华磊 陈耿 zhouguanghu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13: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