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jia200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eijia2009

博文

“中餐西吃”和25美元 精选

已有 12144 次阅读 2011-8-21 09:30 |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教育, 价值观, 理念, 文化背景

“中餐西吃”和25美元
贾伟
     有一次国内有家单位请一位德国人吃饭,找了家上等的中餐厅,众星捧月地围着老外坐了下来,点好菜后,不一会服务员就开始上菜了。按照惯例,服务员把菜碟放到玻璃转盘上转到客人面前由他第一个品尝。让大伙儿诧异的是这个老外没有去夹菜,而是一欠身把整个盘子端到面前,把餐巾往胸口一别,腰板儿一挺,刀叉飞舞地一个人开吃了。很快第二盘菜又由服务员摆上桌,转到客人的面前,老外赶紧用刀叉刮掉第一个盘子里的剩菜塞进嘴里,一欠身把第二盘菜端到自己的面前,又刀叉飞舞地吃上了。在坐的七名中国同事目瞪口呆,除了咽着口水看外国朋友吃独食以外大家不知该说点啥。直到那个老外又欠身去拿刚端上来的第三盘菜时,同志们中有个聪明的站起来跑到后面,吩咐服务员把点好的菜减掉几个,剩下的每盘菜分八份上。如此“中餐西吃”地调整好后,大家面前终于能见到菜肴了,而那位可怜的德国客人也终于可以擦一把汗,感觉这顿中餐吃下来还是可以把命保住的。
     对于那个德国人来说,吃饭就得这么一道一道、整盘整盘地吃。我们一旦明白了他的思维方式就容易交流和作出调整。反过来,一个从来没吃过或没见过吃西餐的人也许会将那个德国人吃中餐的方式评价成粗俗、不讲礼仪,或者把那个德国人理解成对中餐有着一种狂热 - 所以才会吃起来酣畅淋漓、忘乎所以。类似的评论足可以引经据典洋洋洒洒写上一大篇,老实说我们经常能看到硬是以自己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去理解和分析别人言行的宏论!科学网上类似的宏论尤其多。
 
     美国高校的社会捐助很普遍,每个校长和院长都要化不低于20%的工作时间为单位募捐和融资,大学内的几乎每个学院都管理着一笔比较庞大的捐助基金,具体数目不对外公开,但每笔钱的用途很清楚 - 至少对提供基金者来说。最近在我们院Stone Building的一楼新挂出了个牌子,上面列了几十个基金会的名字。作为本院faculty,我接触过其中的很多人。但我认识到的一个令我惊讶的事实是这些捐款人其实大多不是富裕家庭,而是很普通的老百姓!他们中有不少只是捐几万元、几千元的,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学院几千万美元的基金就是来自于这些普通百姓节衣缩食地为学校开出的一张张数额不大的支票,这里体现的是百姓对教育的认同和重视。
     我们学院每年会收到来自于某个校友的一张25美元的支票,额度不大,但每年都按时寄来,一直坚持了20年。按照规定,这个校友就成了我们学院基金会的“金卡”会员。两年前我们院长特别邀请她参加了一个基金设立的仪式,并跟她单独共进午餐。前两天她突然给院长办公室打了个电话,说一直以来由于生活拮据没能多资助一些钱给学院,现在她父亲过世,让她继承了四百万元的遗产,她决定将这笔钱捐给学院。但她需要我们院长答应她一个条件 - 要匿名捐助,因为据她对圣经的理解她必须这么做。
     看到那些家境不算很好的人家给学校捐款,要是在过去,我会认为这必定是来自于一种无比高尚的思想品德和文化境界;而在今天,在近距离接触了这些人以后,我得出的结论是他们这些行为根植于完全不同的教育背景和价值观:这点钱是我们能够出的,我们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们都需要教育。就这么简单、朴实!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65898-477839.html

上一篇:抢,还是不抢?
下一篇:同事的职称评审没有过
收藏 IP: 75.176.25.*| 热度|

88 丛远新 吴飞鹏 吕喆 刘钢 张志东 王晓明 雷栗 徐迎晓 张亮生 肖振亚 何应林 袁文常 杨正瓴 唐常杰 张晓锋 蒋继平 李宇斌 梁进 刘晓瑭 黄锦芳 王伟 白向贺 张楠 蒋密 郭向云 曹贺贺 贺乐 龙小琴 马军 于锋 王亚娟 李学宽 刘颖彪 吴军 方琳浩 张玉秀 肖重发 刘艳红 王汀 武夷山 蔡英丽 刘伟 李宁 金小伟 谢鑫 曹俊兴 梁智鹏 梁建华 张素芳 戴力扬 张凌 施玉梅 李孔斋 丁甜 陈铁喜 刘全生 杨月琴 刘全慧 何士刚 赵星 赵凤光 曹建军 王芳 邸利会 齐伟 何宏 张彦斌 李新海 揭文才 陈筝 秦雪梅 王桂颖 高孟绪 Imperfectionist anonymity zzjtcm yewen bridgeneer yusd1m yyfy105 youcai101 niming007 tuner zhaohuihui chisuhao taro2002jsf sidaling biface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4: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