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eCC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oeCC

博文

关于学术不端的一点后续

已有 7354 次阅读 2012-5-2 16:28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博客, 信息, face, 学术造假

    最近几周又读到了几篇有关学术不端的博文。想起我去年发表了第一份博客,直到现在学术造假的主还未见处理,几个月前又了解到一点新信息,就补充一点后续吧。

    去年的博客详细披露了一个非常出格的学术造假的事例。可能囿于专业不同,对于非能源、热能、空调制冷等专业的人,要弄清楚或者说理解某些细节可能有一些不方便。我主要的愿望是让可能有关的年轻人千万不要被误导了。

    不管怎样,上次揭露的学术造假,至今未得到处理,当事人当然毫无悔改之意。学校的庇护,自然进一步鼓励了学术不端的发生。几个月前,我又被告知,上次造假的主角之一,沈恒根,与他的又一名博士生,再次上演了一回学术不端,这次是抄袭。据说这回不得不在东华大学环境学院里张贴了一份检查,估计是学院里不能忍受丑闻再三,施加了一点压力的缘故。

    这件事证实了学术不端的屡禁不绝,与大学当局的宽容、放纵绝对有关。但是,从沈恒根的例子来看,犯事的“博士生导师”自身的德行,往往起着主导的作用。

    据我从各方面的了解,这个沈恒根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吹牛本事特大。我这一生在大型企业、设计科研、学校等多种单位工作过,国内国外都工作过,阅历算是丰富了,见识过各种各样的人,记忆中其他像沈恒根那样的惯于吹大牛、毫无愧色的人,还真难想得起。此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基本的理论基础非常薄弱,外语能力更是微乎其微。这种人,本不适合在大学里做事,但是在文革后一段时期,大学最热门的时侯,钻营到了大学,凭“口才”和钻营,弄到了“教授、博导”,甚至各种各样的头衔,有了招摇撞骗的本钱,总是有恃无恐。尽管此人在本学院口碑极差,但是大家奈何不得。

    有两件事最能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问题。将近10年前,教育部给东华大学环境学院奚旦立教授一份信件,邀请奚旦立教授担任一个中外合作研究项目申请书的评审专家,内有一份专家组名单的文件,以及该项目申请书。当时任院长的沈恒根悄悄截下这信,拆开,把专家组名单中奚旦立的名字擅自改成沈恒根,然后不顾申请的是环境工程项目,其自己并不了解,胡乱写上评审意见,准备寄回教育部。幸亏学校在他寄出之前及时发现,才避免了东华大学一次大丑闻。但是沈恒根自己倒是大大出了个丑闻。事后校方要求他在小范围里作了个不痛不痒的检查,尽管小范围也没有通过其检查,事后这件事竟然不了了之。而他本人仍然是没事人一样,毫无悔改。第二件事,沈恒根曾经指使亲信在申请教授职称时,在关键的送审论文材料上公然弄虚作假,把申请副教授时送审过的2篇论文再次送审。这也曾经激起普通教师们的揭发和抵制。就这么一个“教授、博导”,由于一般人不知道的某些关系,得到大学当局一再袒护。沈恒根的个案,一定角度上正反映了中国大学里一个顽症的问题所在。

    现在许多年轻学子抱怨国内教授的水平低,学风歪,应该说有一定原因,这锅汤就是被像这种“老鼠”弄坏的。撇开体制问题方面的因素不谈,就个人能力而言,我们比较国内和国外教授的高低,依我的观察和体验,不能笼统地一概而论。欧美大学里的教授中,的确有一部分非常聪明勤奋,创造力很强的。但是那也只是很小部分,其他的大多水平一般。我们常常能遇到名气不小,而水平并不高的教授。而国内学术界还是有一批非常聪明能干的教授,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中青年教授,尽管基本上是在国内培养出来的,水平并不比国外类似年龄的教授低。其中有许多人国际影响力是小些,吃亏在英文熟练程度不足上。我在国外大学里也算工作过,说句实在话,大家把“海龟”、“土鳖”对立起来,分得那么清,并不应该。我常常对学生说,别总是在外国人面前不自信,外国人也是人,我曾经的外国同事中也有好背后说人坏话的,也有啰里啰嗦令人厌烦的秘书。当然我没有见过智力很一般的外国教授,但是国内的中青年“土鳖”教授也没有智力一般的呀。从另一方面看,国内外大学学术界的确是有差别,主要且根本上是因为体制而产生的差别。学术不端外国也有,但值得强调的差别之一就在于,人家大学里发现学术不端,处理严格,不留情;而我们这里却相反,许多大学,特别是顶级大学圈以外的大学,还拿各种“情况特殊”论竭力掩盖丑闻,就如东华大学当局的做法那样。这么一来,学术不端自然难于从根本上改观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65602-566110.html

上一篇:一个学术造假案例
收藏 IP: 116.246.2.*| 热度|

3 许培扬 武夷山 李春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4: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