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槃在涧-心外有物趣男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考槃在涧 坐在垃圾堆上仰望星空

博文

十道 . 写博 精选

已有 5482 次阅读 2008-3-28 13:16 |个人分类:十道|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一位看过我博客的朋友在MSN里问我:为什么开博?当时因我马上要参加部门活动,未能即时作答。正好在小水獭文章《写博客的感受》里评论道,“小水獭我们都还需要生活和学识的沉淀,一起努力吧,把写博客看成是表露心情、锻炼文笔、修炼境界的好方法!”

这差不多是我现在的一个想法,但却不是当初开博的初衷。

其实我从20057月时已在MSN空间里开始写博,到今天也有两年半了。一开始写博的动机十分简单:就是有个记录自己临时冒出来的零碎思想的地方。那个时候不像现在,工作上压力很大,很多地方还需要学习,经常加班,没有办法长篇大论,而那个时候的文笔和思路也无法和现在比拟,现在我在有压力的情况下1小时可写就一篇2000字左右的还算不错的文章,那时只能抽十来分钟零零碎碎的写百来个字。

零零碎碎地写了半年后,我突然发现,这半年来,我的文笔进步了,思维活跃了,思想深刻了,而就是这么写零碎的记录,促使我养成了思考的习惯、看书的习惯和写作的习惯。尽管我一直在思考一些问题,从78岁起就开始在思考一些问题,但都是夜半人静或者在很孤独的环境里才偶然冒出来,而真正对这些问题的深入和持续思考,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我开始重新审视博客,这个时候我已基本把博客看成锻炼文笔和修炼思想的工具,对于我所处的境地来说,我找不到更好的方法。MSN博客是一个相对比较私密的地方,一般只有最亲密的MSN好友才会来看。常常是接连一个月博客没有人光顾。然而我从小就习惯一个人躺在山顶上望着蓝天或星空发呆,因此无人问津不会停止我的写作。

后来有人因为搜索某些东西找到我的文章,通过留言的方式大家开始讨论和互相学习。20073月底,通过别人的链接找到了科学网博客。一开始不很关注,简单看了几个人的文章,说实话,当时有的文章看起来觉得很晦涩其实是自己水平的问题。到了5月份,慢慢开始评论,骚扰得比较多的是可真老师和Ising老师。但真正促使我来科学网的,是李亚辉。

一开始有点看不惯李亚辉,主要不习惯其写作风格和唯信息论。加了这个“唯”字,使我写了一篇檄文《所有宣称他找到真理的人都找到了真理》,并在讨论一篇文章时批驳了亚辉。亚辉找到我的博客,两人开始刀来剑往。刀光剑影中,两人就成了朋友。亚辉鼓动我来科学网开博,我心里实在是很犯嘀咕。尽管即便爱因斯坦这样的大师我也没有“崇拜”,然而我和科学网各位博主的差距是客观存在并显而易见的。怀着试试的心态申请了博客,没想到竟然通过了。因此一直很感谢赵总编和各位老编们。

作为一个无趣男,我很少把博客作为我的心情地带。有时候文字中肯定会带点心情,尤其是郁闷的时候。有时候我会感叹怀才不遇,但这种感叹并非是出自对自身的哀叹,而是感怀那些更优秀而没有得到机会的人。对于我个人的生活和所得,我实在是没有什么可以抱怨的。

我也较少写时评,是因为写时评的人已经太多。尽管时评对个人修为也有提升,但这种提升肯定不会是挖掘自身潜力最优的方式。

我并非要否定时评,而是在我的写博计划中,永远是那些能够给我带来文笔、思维方式、眼界和思想进步的东西排在前面。我愿意去写那些冷门的东西,因为尽管热门获得更多人的关注,但我们必须要让冷门在有人关注的时候,关注的人可以找到一点还算有价值的东西。我的很多朋友跟我说我的一些文章看不懂。这首先是我写作能力的问题,但一方面也是我刻意而为之。刻意为之不是为了玩深沉,而是,我希望先把自己引入到一个无限复杂和混沌的世界,不把自己的思维禁锢在某一个领域或者某一种方式上面,从而最大限度的挖掘自己的潜力。

而我十分欣喜的看到,在我在科学网写博不到九个月的时间里,不到三个月我就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进步,这个进步体现在文笔、思路、思想等各个方面,这充分证明我的立场至少可以适合我自己的发展。到目前为止九个月里我已经写了240篇文章,以我每篇文章字数3000字左右来算,已经写了七十万字了。我自己有时温习一下旧文,大概每二三十万字水平就会有进步,我敢肯定当我写到一百万字时,第1000001个字要比前1000000字要好。

所以,我把写博看成一种修炼方法。一种悟道的方法。

我经常给别人讲一个禅宗的故事:一个小和尚想开悟,十分痛苦。老和尚给他一把斧子,让他去砍柴,小和尚很不情愿。一天砍柴中,旁边突然跳出一只怪兽,对小和尚说,“我就叫悟,如果你抓到了我,你就可以悟了。”小和尚就想,太好了,我去抓它。哪知这个“悟”立马说,“你想什么我都能知道,你一动我马上就会跑掉!”小和尚又想,要不我就装着砍柴,等它不注意的时候把它抓到。这个“悟”立即跑开说,“你想等我不注意的时候抓我!我不会让你得逞的。”小和尚很沮丧,只好去砍柴。这个悟天天陪着他,但就是不让他抓到,小和尚只好专心砍柴。结果有一天,因为砍柴砍得久了,斧子坏掉,斧头飞出去,正好砸中“悟”的头,把它砸晕了,小和尚跑过去,把悟抓到,也就悟了。

我知道,“悟”就在这一个个的文字当中。而我并不是要刻意的追求话痨,我深知,要把一个复杂的道理用简单的几十个字表达出来,让别人很快接受,这不是我目前的能力能够做到。它需要极高的境界和人生历练,而尽管我努力尝试言简意赅,用浅显的语言、分析和故事去表达一些我感悟到的智慧,然而我知道离真正的悟,还早得很。

当然,我也希望有机会读个哲学或者物理相关的研究生,接受高人的一对一指导,但至少目前,我的生活不支持我这么做。我无法确知,我什么时候可以迈出这一步,也许是三十五岁,也许是四十岁,但我基本可以保证的是,我会迈出这一步,也许到时我的老师的年龄和我相若甚至比我小。然而只要是那些知道我所不知道的人们,就都可以做我的老师,比如小我十岁的凌阳,在佛学方面就可以成为我的老师。

之所以要选择这两个大类的学科,是因为在我的生命中,有一种对事物本质了解的强烈渴望,这种渴望从不到十岁一直到现在二十年里,从来没有消失过,即使是我在三餐无以为继时,也会偶尔想想。这种强烈渴望使得我足以忽视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能够取得什么成绩、获得别人的认可、在科学上得到验证、对人类的所谓贡献,它只是强烈的吸引我去了解,去思考,去瞎猜,除此之外再无他物了。

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聪明人,因为无论是从智商角度还是实际取得的成就来说,我都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是,我要感谢当初选择专业时凭直觉选择的心理学。如果第一志愿不是北师大而是北大,我可能不会选择心理学。我知道,只要我选择了北师大,我就一定可以考上,所以我只能选择心理学。也许这可以归结于小学四五年级时替一个老师寒假照看屋子时,他书架上的那两本《梦的解析》和《超越自卑》。

不管如何,这个直觉的选择让我更加清楚如何审视自身,接纳自己,如何去挖掘自己的潜力和如何正确的与其他人相处,并吸纳其他人的优点。而心理学更让我明白,一个人,乃至人类,要想真正的审视自己,超越自己的痛苦,真正的办法只有不断的审视自己的内心。

维克多.雨果在三大著作中剖析了桎梏人的几大痛苦源头。《海上劳工》体现了自然对人的桎梏,《巴黎圣母院》体现了宗教对人的桎梏,而《悲惨世界》体现了社会对人的桎梏,在这三大桎梏之中,体现了雨果没有提及的,更为深刻的,人,一个作为个体的人,自己对自己的桎梏。学习心理学让我确知了这一点。

我看到几千年来,不管物质如何丰富,科学如何发展,技术如何进步,人类的一些基本问题和痛苦始终没有得到解决。我不知道这些问题是否有一天会得到根本性的解决,我更愿意相信,这些基本问题和痛苦绝不是靠经济和技术的进步可以解决的,尽管技术进步可以满足人们之前的欲望,但这种满足同时会催生新的欲望,反过来桎梏人自身。而只有当人们可以从容面对自己,审视自己的时候,他才可以由内而外的感到强大,抛弃那些生命中不属于本源的欲望,从而超越痛苦。

而正是这个想法,使得我抛弃了过去的那些“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念头,因为我知道,正如心理学的宗旨“助人自助”一样,真正能让万民开怀的方法是,帮助他们找到自己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个念头使得我可以全身心的循着那些自己生命中不断呼唤我的声音,去追求那些永远不会有既定答案的东西。而我作为一个资质平平,资历平平的人,如果我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正确的修炼方法,获得幸福,超越痛苦,并取得我这个资质和资历看来不可能取得的一些细微成就的话,我相信可以鼓舞那些平凡的人们,勇敢的去寻找属于他们自己的,那些充盈他们生命的追求。

这正是我为什么要置现代科学规律于不顾,去思考那些大而空洞的问题;置自己可以在商业上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就而不顾,去隐身闹市,埋头写博的原因。

我深知,每个人的成长方法和历程是不可能完全复制的,然而,这其中自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我希望找到那些可以挖掘一个人潜力的方法,这些方法是可以重复的,可以实际采用的,它不能告诉任何人要取得成功应该做些什么,要发表论文获得诺贝尔奖应该做些什么。我们知道,这是不可能的。那些看了卡耐基书的人,真正取得大家公认的成功少之又少,而最终取得成功的那些人,很难说他是本来就可以成功还是因为看了书才可以取得成功。而我们不是要教人成功和如何摆脱痛苦,我们只是要告诉大家,一个人,一个平凡的人,他可以通过哪些修炼方法提升自己的境界和挖掘自己的潜力,他可以通过哪些修炼的方法克服自己性格上的短板,而这些方法没有哪一个是需要根据外界环境做出调整,没有哪一个是可能以损害他人的利益为代价,尽管这两种手段很多时候可以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利益。然而他们都不能给你带来真正的强大和内心的安宁与幸福。因为我们知道,内心强大的人从来不会过分的假于外物。

我深知,一个人要在一个奇怪的领域取得一些真正有意思的东西是多么的不容易。我发现,很多时候令我欣喜的一些念头,别人早就有过。这让我十分沮丧。因为这既显示我的阅读还不够宽广,更显示我对本质的把握没有比其他人更加的深刻和独到。然而我可以欣慰的是,如果我坚持写到六十岁,在未来这三十年里,我总可以给其他人留下点什么。而终我一身,也许我都不会发表、出版什么东西,也许那时候我已经写了超过千万的文字。但我不会为为了发表而去刻意迎合大家的一些既定规则和标准,那些我向来深恶而痛绝之的框架和八股。而如果有一天,百年之后,有个天才突然想在一些奇怪的领域找到一些奇怪的东西,如果他愿意去翻故纸堆的话,也许他可以找到一些同样奇怪的东西,激发他更加奇怪的念头,取得十分奇怪的成就。他可能没有看到:我躲在角落里对着他偷偷笑。(以上几段文字也是回复humphry先生在我文章《考槃笔记-10-蹉跎半生》里的善意提点)

《十道》是我要用毕生去完成的一个奇怪的东西,我会随时记录下来在我成长过程中对我有重要作用的那些修炼方法,最终的道可能不止十个,但冥想和写博肯定会在其中。

 

而通过本文,也想对尧兄说出在《风语者》中没有说出来的话。永远不要去质疑舞台的公平性,尽管我相信,如果我有个教授的头衔,如果我愿意按照大众的口味,去关注时评和热门话题,我的点击率会比现在高一些,但我更加确信的是,我收获的进步和快乐,要比现在少得多,我能够给大家的实际帮助,也要比现在少得多。尽管在推荐文章上,科学网有自己的立场、角度和标准,然而那些真正关注我们,对我们的修炼和成长感兴趣的人们,他们总可以看到我们的文章。更何况,我们根本没有去质疑这些标准的资格,因为我们发现,无论是推荐文章还是博客排行,相对来说都是比较公正的,基本可以反映博主的努力程度和文章水平的。

不但如此,通过博客,我们接纳了如此多的朋友,那些曾经和我唇枪舌剑的朋友,现在我们在心灵上成为了和而不同的朋友,成为朋友不是为了一团和气,却肯定可以更好的去讨论一些问题。与此同时,在我们接纳一个观点与自己不一致甚至是相反的朋友时,我们的灵魂得到洗涤,那些潜藏于我们灵魂之中的定见被赶出来,取而代之是对任何事物和观点的接纳与怀疑,而正是这种接纳与怀疑的共同体,让我们得以可以真正公正的去思考一些问题,而如果我们没有收获这种接纳和怀疑的共同体,即便是铁的实验证据和事实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也经常会视而不见而固执于自己的经验和判断。

而那些在大家博文里显示出来的生活点滴、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人间百态、世故人情、世道人心、激情号角、深刻反思,在丰富我们生活的同时,展现出一幅宏大的中国文化图在我们面前,它见证了我们一代科学家和学者对我国方方面面的思考、见解、建议和努力,而如果有一天,中华民族又重新回到世界最强者的行列,重新主导世界文化,如果我们大家坚持写博直到那一天,我们的博客就是一所文字博物馆,就是文字化石,就是播种机,就是布道者,就是历史的见证人。

回答完三个问题,也就写完这篇文字。博客是台球室,是溜冰场;是九寨,是丽江;是日记本,是心灵窗;是图书馆,是阅览室;是电视台,是广播站;是苦行僧的万里路,是顿悟者的当头棒;是百家讲坛,是万众道场;是思想,是行动;是现实,是历史;是你愿意让它承载的一切一切那些闪动在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研究过程中的思想和灵魂。

中国的思想在民间。中国的希望也在民间。

而那些在民间和庙堂默默耕耘的人们,他们一直在收到回报。人生识字糊涂始,就在这糊里糊涂的写博中,我们收获了聪明的快乐。尽管中五百万大奖和拿诺贝尔是巨大的幸福,然而通过写博而收获的持续的思维激荡和思想重构,无论是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要超过前两者而给我们更多快乐。

而这些点点滴滴的快乐构成了我们的一生,构成了我们一生的幸福,它让我们无比强大,这种快乐就是我们以前毕生要追求而没有追求到的,而我,要用一生寻找的那些答案,就在这点点滴滴的快乐之中,上天早就把它给了我,只是我愚昧没有看到。

你是否记得,在《肖申克的救赎》中,当典狱长接过被挖了个洞来藏小锤子的圣经时说的那句话?

得救之道,就在其中。



博客感言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638-19694.html

上一篇:梅花n弄.神乎其技
下一篇:心外有物(4)巧合、自由意志、老子与冥想-Ⅳ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04: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