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w05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sw05

博文

佛教生物学:东方古代智慧与现代西方科学的撞击

已有 4752 次阅读 2015-7-2 11:50 |个人分类:生物学文化BioCulture|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佛教生物学:东方古代智慧与现代西方科学的撞击

                                                                             李升伟/编译

[题记]乍一看来,佛教这门古老的东方宗教与生物学是牛马不相及的两种事物,但是,佛教徒与生物学家之间的相互交流,将带来令人吃惊的新局面,这是值得探讨的一个话题。

 

 

 牛津大学出版社,201311月出版。

 

自从科学与宗教诞生以来,它们两者之间的联系与不同就一直是一个为人们广泛探讨的话题。一些科学家们接受斯蒂芬··古尔德(Stephen Jay Gould)晚近的观点,认为两者是互相不重叠的交叉学科,有各自不同的研究领域,科学关注的是世界是什么,宗教关注的是世界应该如何。另外一些科学家还认为,宗教所关注的真实世界经常与科学事实相抵触。但是,有一门宗教则存在令人吃惊的例外:佛教。这很可能是因为佛教是宗教的哲理性范畴。长久以来,科学与佛教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两个相互重叠的范畴。基于这种认识,大卫·巴拉什(David P. Barash)出版了一本专著《佛教生物学:东方古代智慧与现代西方科学的撞击》(Buddhist Biology: Ancient Eastern Wisdom Meets Modern Western Science)。

这方面最杰出的学科交叉范例是佛教与生态学的交叉。研究生态学的人们可能并没有意识到他们还应该研究古代的宗教信仰经传,他们中许多人如同崇拜好莱坞明星那样的崇拜持实用主义世界观的宗教流派。一位当代禅宗大师这样写道:“如果你是一位诗人,你会感受到在这张纸上有一片云。没有云就没有雨,没有雨就不能生长万物,而没有树木就不能制造出纸张。”生态学中食物网的概念与佛教的基本理论是明显地相似的: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小乘佛教长期以来就教育其信徒们自我约束、关心他人;大乘佛教教义则强调解放众生、脱离苦海。通俗地说,它们最根本的原理是怜悯众生,也就是说,作为佛教徒,不仅仅要同情或温和地维护他人的感觉,分担他人的痛苦,而是要普渡众生。这样的怜悯众生的基本概念是一种佛家的教义,它就是西方人最难以把握的“非我”概念。对于佛教徒来说,在每个不同的个人中,有一种内在化、永恒不变的核心就是“非我”,因为我们每个人生来就与他人相互联系着,彼此依赖、不可分离。每个人都由完全相同的“非我”物质组成,这就是万物皆有的原子和分子。对于佛学家和生态学家来说,所有的生命都是由来自于同一个小宇宙(细胞)的各自不同的组件,也就是参与生命运动的三大物质组成:脂肪、蛋白质和糖类。早在2000年前,佛学家和生理生态学家们就同时提出,生物体的皮肤与环境保持和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物种起源》这本书中,达尔文饶有兴味地推理说,通过养猫,修女们使伦敦成为了一个花园式的城市。这样的话,猫越多、老鼠越少;老鼠越少,蜜蜂越多;蜜蜂越多,花也就越多。还没有人曾经检验过达尔文的这种理由,但是人们已经论述过了许多其它这样的生态学现象和它背后的原理,这样的研究将可以导致佛学家们哲学理念的科学统一体的建立。

 

注:大卫·巴拉什是一位进化生物学家,华盛顿大学心理学教授,著有34本专著和200多篇同行评议研究论文。原文链接:http://www.the-scientist.com/?articles.view/articleNo/38970/title/When-Buddhism-Meets-Biology/The Scientist》杂志2014年2月1日还刊登有《佛教生物学》一书的摘录,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点读以下链接作进一步的阅读:http://www.the-scientist.com/?articles.view/articleNo/39041/title/Book-Excerpt-from-Buddhist-Biology/。在其第一章《科学佛经(A Science Sutra)》中,大卫·巴拉什阐述了古代哲学是如何可能构成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完美联系的。

[资料来源:The Scientist]

原文附件:

when-buddhism-meets-biology.doc

Book-excerpt-from-buddhist-biology.doc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636671-902238.html

上一篇:实验室经理:使实验室高效率运作
下一篇:病毒学再认识:新的生物分类法
收藏 IP: 220.163.210.*| 热度|

4 刁空非 苏光松 邱敦莲 fumingx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15: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