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alscienc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oralscience

博文

环境不相同,感受很分明

已有 2384 次阅读 2022-6-27 23:56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现在,居住城市的人们几乎都知道接触自然、亲近自然的好处。不过,对于接触和亲近自然为什么会有好处,人们未必真的知道其中的奥妙,能够想到的大概就是自然环境的视野开阔、空气新鲜,同时,也暂时离开了惯常的生活、学习、工作场所,能够容易转换心境和想法。

实际上,环境对人们的影响十分复杂,环境的情形亦是各不相同。虽然,视野、空气等对人会有效应,但是,自然对个体的身心影响,还有其他因素。例如,在实验室条件下观看不同的图片,视野、空气等都是相同的,人们的身心反应却会随图片内容的不同而不同。

因此,环境对人的身心效应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显示,人类个体与自然互动,会带来一些心理收益,比如,改善情绪状态和认知功能;沉浸在自然世界里,可以为人们的身心提供慰藉,增加积极情绪,减少消极情绪;接触自然环境能够促进心理安宁和积极体验(Martin et al., 2020);对心理疲劳引起的不良影响产生缓冲效应(Brymer et al., 2010)。

在研究自然对人类个体的益处时,常常把城市环境与自然环境对立起来。研究表明,相对于自然环境,城市环境往往会消耗心理和注意资源,增加了认知负荷(Schertz & Berman, 2019)。然而,在许多研究中,涉及的城市环境都是缺乏绿化的。其实,城市社区中也有很多绿色植物,特别地,城市中也有树木青葱的公园。研究发现,城市绿地同样具有心理益处(Schertz, et al., 2021)。

由此可见,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可能失之粗疏。也就是说,将环境二分为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可能只是强调了类别之间的差异,而弱化了类别之内的差异。例如,森林与农田,都是自然环境,然而,它们其实存在明显差异。同样地,城市社区与城市中心都是城市环境,不过,它们也确实存在明显差异。

在一项最新的研究中(Brancato et al., 2022),研究者对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都进行了细分,设计4种条件:两种条件属于典型的自然环境,包括松林和农田;两种条件属于典型的城市环境,包括有树的城市社区和繁华的城市中心。在研究中,这4种条件都是简短视频,分别模拟步行穿越松林、农田和城市社区、城市中心。

研究者将202名被试随机分配到上述4种条件,让他们观看相应的视频。被试在观看视频前,评定自己当时的情绪状态;被试观看视频后,再次评定自己当前的情绪状态,以及视频具有的心理恢复能力。

结果表明,模拟行走的视频对情绪和心理恢复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即使属于同一类型的自然环境或城市环境,也是如此。具体而言,与在两种城市环境步行相比,在松林里步行显著地促进了幸福感,在农田步行没有这种效应;与其他环境中的行走相比,包括在有树的城市社区步行,在繁华的城市中心步行降低了平静感;在心理恢复方面,不同环境的步行存在差异,在农田步行没有在其他环境中步行,包括在两种城市环境中步行,那么吸引人。

总之,这些结果提示,把环境分为自然环境与城市环境,对于不同物理环境的身心效应,特别是心理效应,可能的确失之粗疏,掩盖了类别之内差异的意义。

参考文献

Brancato, G., Van Hedger, K., Berman, M. G., & Van Hedger, S. C. (2022). Simulated nature walks improve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long a natural to urban continuum.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81, 101779.

Brymer, D. E., Cuddihy, T. F., & Sharma-Brymer, V. (2010). The role of nature-based experience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 of wellness. Asia-Pacific Journal of Health, Sport and Physical Education, 1(2), 21-27.

Martin, L., White, M. P., Hunt, A., Richardson, M., Pahl, S., & Burt, J. (2020). Nature contact, nature connectedness and associations with health, wellbeing and pro-environmental behaviour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68, 101389.

Schertz, K. E., & Berman, M. G. (2019). Understanding nature and its cognitive benefits.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8(5), 496-502.

Schertz, K. E., Saxon, J., Cardenas-Inigues, C., et al. (2021). Neighborhood street activity and greenspace usage uniquely contribute to predicting crime. Npj Urban Sustainability, 1(1), 1-10.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619783-1344835.html

上一篇:环境心理学,容易做应用
下一篇:自然缘何好?理论有说道
收藏 IP: 116.1.49.*| 热度|

16 侯丹 宋玉 王平平 杨韩 李世斌 范振英 孙颉 陆仲绩 钟定胜 程少堂 张晓良 谢钢 杨正瓴 马鸣 张俊鹏 李毅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7: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