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alscienc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oralscience

博文

如果能简单,似不必复杂 精选

已有 6636 次阅读 2022-6-6 23:59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在今年本单位心理学专业的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中,一篇论文的题目出现了“三阶调节模型”一词,引起多名答辩专家的疑惑,大家此前都没有见过这个术语。该文呈现了“三阶调节模型图”,现将具体研究变量改成一般名称,仿制如图1。由此可见,所谓的“三阶调节模型”,其实就是一个常见的调节模型,即调节变量1调节自变量与因变量关系的模型,外加一个调节变量2,对前面的调节路径进行调节。

image.png 

1 三阶调节模型图

显然,这个模型只有两个调节变量,哪来的三阶调节呢?从该文的分析表看到,在对因变量进行回归时,有一个“自变量×调节变量1×调节变量2”的预测项,它是三阶交互作用项,估计“三阶调节模型”的名称由此而来。该文作者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只是回答:其他学科的论文中有这样的模型,就叫“三阶调节模型”。

由于HayesProcess中有对应的分析模型,因此,包括这名学生在内的研究者在分析时选择对应的模型即可。当然,Hayes是用序号来表示模型的,根本没有“三阶调节模型”的名称。不可否认,如果只看这个名称,会给人一种复杂高深的感觉。显然,这个名称并不准确,因为它把自变量也当成调节变量了。正如我在其他文章多次提及的观点,心理学研究应当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哲学思想,不能主次不分。在一项研究中,把自变量降级为调节变量正是主次不分的体现。

不仅如此,在一项心理学研究中,能够阐明一个调节变量对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就已经不简单了,现在,还要阐明另一个调节变量对上述调节作用的调节作用,从表达方面就足以把人绕得眼花缭乱,理解起来更是颇为困难。对应地,在心理实验中,尽管原则上可以设计n个因素的实验,但是,通常做的是单因素实验或双因素实验,一般都不做三因素实验,就是担心显著的三阶交互作用解释不清。对于解释不清的研究结果,又有何益呢?

显然,现在的心理学研究,倾向于越做越复杂,并且往往陷入为了复杂而复杂的境地,很少在相应领域或主题有明显的推进,创新的就更稀少了。研究者把精力花在了所谓的研究方法和统计方法上,对真正需要思考的研究内容反倒钻研得不够。

在学习其他学科的材料时,我发现这种风气并非心理学所独有,原本用心理测量工具就能达到的目标,也要从不同的生理测量水平进行测量;原本一个指标就能说明问题的研究,也要采集4~6个指标。当然,我承认隔行如隔山,其他学科应该是有自己的研究规则或范式。不过,从科学研究的一般原理来说,各个学科至少有共通之处。我对当前心理学研究的体会,在一定程度上也适用于有关学科。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619783-1341865.html

上一篇:时代在发展,适应是优选
下一篇:安慰剂效应,神奇又有用
收藏 IP: 113.13.47.*| 热度|

18 侯丹 宋玉 杨韩 李世斌 王平平 张晓良 宁利中 黄河宁 檀成龙 孙颉 晏成和 李学宽 王安良 郑永军 杨正瓴 张俊鹏 谢钢 李毅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11: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