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alscienc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oralscience

博文

烦扰何其多,专注自然少 精选

已有 4421 次阅读 2022-4-15 23:55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人生在世,难免受到烦恼的干扰。感情细腻的个体,面临的烦扰更多。每当我做过心理健康讲座之后,自己就会进一步加深这种认识——有不少听众当面或通过邮件,向我反映和咨询他们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无疑是核心任务,他们的烦恼之源应当是学习。然而,许多学生的烦恼与学习无关,特别地,他们表面上显得风平浪静,内心里却是暗潮涌动。例如,像下面来信反映的情况(为保护隐私,有删节)——

尊敬的教授:

您好!

听了您的中考前心理演讲后,我受益匪浅。现在我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害怕体育考试到睡不着觉了。但是,我现在还有烦恼。

七年级的暑假,我曾和同班的一个男孩子经常一起在班级群聊天又玩同一款游戏,所以玩得很好。后来我们彼此把对方放在聊天软件顶置的位置,游戏中也设置了“开黑名字”。但是我对他并没有爱慕之情,以前没有现在没有以后也不可能有。因为在游戏中设置了“黑名”,所以被另一个男同学调侃成“情侣名”,他还在班上男同学的群体中大肆宣扬。这让我很反感,所以故意远离互道兄弟的那位男孩子,刚开始在网络上还是聊得很开心,后来连在网络上也慢慢疏远了。
    我们班实行特别的选座位制度。八年级下期,那个男孩子问我对下次换座位有什么要求。我瞬间就猜到他的意思,就回复道:“我下次想和一个美女一起坐。”他给我回复:“我?”我当时被吓坏了,就在键盘上打出:“你也配?”思考后觉得不妥,就修改了一下:“你也配美女这个称号?”他给我回复了个问号,我立马把他屏蔽后就不理他了。
    后来好几次换座位他都想方设法坐我附近,我一直躲着他。因为是同学,无论是上下课总会遇见,让我很反感。从上个学期起我注意到吃饭的时候他总是在我走之后跟着出来,刚开始我以为只是巧合,次数多了之后我发现这并不是巧合。只要在食堂遇见,他的兄弟们就会推怂着他并对我指手画脚,我很无奈,只有走出食堂过一会儿再进去。
    这种事我只告诉过我现在最好的姐妹,她的性格太过于活泼热烈,所以我认为她并不理解我,现在我不像以前那样经常和她形影不离了。
    我总感觉错的人是自己,总是反问自己:会不会他说想跟我做同桌的时候我语气坚定地明确地拒绝他,每次换座位时就不会那么提心吊胆呢?我说的话会不会伤到他呢?是不是我当初不和他设置所谓的“开黑名”,就不会被爱挑事的男同学传谣呢?是不是七年级的那个暑假少在班级群聊天,这一切就都不会发生呢?
    离中考大概还有三个多月,但是这些烦恼就像大石头压在我的心底,让我苦恼,所以我想向您寻求一些建议。
 

我常常感叹于学生烦扰的多样,像这位同学每天为吃饭、选座、上下课需要回避一名同学而苦闷。我也在努力地思考:如何能让他们简单有效地排解烦扰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人都想获得和保持自尊。如果现实中的情形危及个体的自尊,那么,相应的个体就会感到烦恼。虽然许多因素都会影响自尊,但是,在一定阶段,某种因素可以成为自尊的核心来源。常见的此类因素有人际关系、学习过程、经济状况、形体相貌、社会地位。显然,这些因素之间也有复杂的关系。

不难想像,倘若个体在某个阶段关注的自尊来源不当,那么,这个来源的各种细节都会成为危及个体自尊的生活事件,让个体处于持续不断的烦扰之中,困苦不已,难以摆脱。如上所述,个体其实可以选择其他因素作为自尊的核心来源。具体地,对于学生来说,应当把学习过程选为自尊的核心来源,相应地,其他因素对自尊的影响将会降低,原来的烦恼之源就会减效、失效。这是因为人们的心理资源有限,当个体关注于现在的自尊核心来源时,其它自尊来源就不再占据核心位置,它们的作用也就减弱或消失。

这里的关键是,学习过程能够成为学生自尊的核心来源。当前,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存在厌学现象,他们的烦扰之源正是学习过程。对于厌学问题,行为塑造是切实有效的矫正技术,相关内容极易找到,这里不再赘述。

有些人强调活在当下,有一定的道理。不过,从烦扰的角度分析,个体更应当有灵活的时间透视,合理认识当下,尤其是当下的刺激成为烦恼之源时,更得如此。我在心理健康讲座中经常设置这样的问题:“5年前让你烦扰的事情,现在还烦扰你吗?”如预期的那样,听众的回答是否定的。我接着给出严谨的答案:“可能还在烦扰,但是,更可能一点儿都不烦扰了。”再问:“推测一下,现在烦扰你的事情,5年后还会烦扰你吗?”听众马上回答:“可能会,更可能一点儿都不会了!”

既然如此,现在又何必让某些事情烦扰自己呢?从这种意义上说,一般而言,人们在生活中其实没有什么事情真正值得自己耿耿于怀、烦恼苦闷。

很多时候,言简意赅的句子可以对个体起到立竿见影的心理开解作用,因此,模仿《增广贤文》中的“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不妨化出一句:“烦扰何其多,专注自然少。”显然,这里的专注是专心于当前的正事,例如,对学生来说,就是学习。如果学生专注于学习,每天以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为保持和获得自尊的基础,那么,其他方面的情节,都将成为不太顶用的刺激,如此一来,就能有效地排除烦扰。

可以借用锚的概念,提出“自尊锚”这个术语,个体在一定的阶段,需要把自尊锚沉在合适的领域,比如,学生把自尊锚沉在学习上。如果是这样,个体的心理之船就不会随波逐流、颠簸不定了。有了获得自尊的核心来源,专注在这个核心领域,其他领域的烦扰必将有效减少、减弱,乃至消失。

基于以上思考,我对前面来信的回复如下(当然,我不能使用很多专业术语)——

亲爱的同学:

    你好!

感谢你对我的信任。我认真阅读了你讲述的情况,想提出这样的建议:你大方地而坦诚地跟你的那位男同学讲,他和有关同学的表现已经影响到你的正常生活和学习,你感到不适,尤其是现在,这种情况不应该继续下去,请他尽其所能地帮你解决这个问题,例如,不要在食堂有意跟着你、不要在换座位时想跟你坐在一起、不要让周围的同学起哄,等。

    我想,你只要不激怒那位同学,他会理解和配合你的。同时,你可以不用那么在意别人的想法,努力做到不伤别人的自尊,不给自己找麻烦,把不断掌握新知识、获得新技能作为自己开心的源泉,陶醉在学习和复习之中,外界的可能干扰刺激就不太起作用了。

    当然,仪式感也很重要——你跟你同学讲过之后,特别是他答应不再影响你之后,你可以采用我讲座中提到的“书面记录”这种心理技术来了结此事,在一页纸上记录一下,并在最后庄重地画一个句号。之后,把这页纸放在一个箱子里,不再看它。

效果呢?不言而喻。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619783-1334089.html

上一篇:使用临床锚,实为找参照
下一篇:教硕能否专,导师是关键
收藏 IP: 220.173.126.*| 热度|

26 宋玉 侯丹 李世斌 谢钢 孙颉 李学宽 张晓良 范振英 杨韩 王平平 罗春元 李毅伟 郑永军 程少堂 周忠浩 张俊鹏 晏成和 孔玲 杨正瓴 吴斌 农绍庄 王安良 刘秀梅 贾玉玺 刘岩 赵鹏飞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19: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