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alscienc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oralscience

博文

使用临床锚,实为找参照 精选

已有 5421 次阅读 2022-4-14 23:56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在心理学文献中,经常出现“本研究感兴趣的是”“这是有意义的”“这是重要的”之类的表述。其实,这里的“感兴趣”“有意义”“重要的”是同义词,研究者感兴趣的内容,就是研究者认为有意义、重要的内容。根据习惯或语境,研究者会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词语。例如,关于最小效应量的研究,有称为最小重要差异的(minimal important difference),也有用感兴趣来修饰的。

关于最小效应量的研究,最早是在临床心理学领域进行的,并且,把最小效应量称为最小重要差异(King, 2011)。估计最小重要差异的一种方法,是使用一个临床锚(clinical anchor)。可以从比喻的角度理解临床锚——西方的术语命名,习惯于从现实世界寻找形象或功能类似的事物。临床锚的作用是充当解释效应量的参照物(Lydick & Epstein, 1993)。

常见的临床锚是由临床医生确定的,即,临床医生对经过治疗的病人进行变化程度的报告或整体评定,据此实证地确定临床锚。例如,临床医生在病人接受治疗后,在有关领域按照恶化、稳定、改善做出评定,从而,把病人分为恶化组、稳定组、改善组;对于每组,研究者根据治疗前后实施的测量指标(例如,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问卷),计算相应的变化均值。参考治疗前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问卷测试结果的差异,与临床医生认为的病人病情改善情况,研究者就可以得到一个最小重要差异的估计,也就是与临床医生认为有意义差异所对应的测量指标的最小得分变化,例如,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问卷得分的最小变化,即为一个临床锚。

在心理学领域,研究者感兴趣的通常是人们的主观体验,而非他人的感知评定。例如,在估计最小重要差异时,研究者可以既用病人是否改善或恶化的整体判断,也用病人自己对变化的主观整体评定,然后,把它们作为临床锚(Cuijpers et al., 2014)。采用这种方法,在两个时间点T1T2,例如,干预前后或操纵前后,也对感兴趣的心理结构进行测试。在T2,要求个体评定自己主观感受到的整体变化,即在关注的心理结构上,从T1到现在的上升或下降情况。参照前例,就是要求被试在T1T2填写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问卷,在T2进行从T1到此时自己生活质量提高或降低的整体评定。

在涉及临床锚的研究中,要求病人或被试进行整体评定的题项,称为锚题项(anchor-item)。一般来说,研究者用锚题项的评定结果,将个体分为感知无变化者、感知稍有变化者(稍有改善或稍有恶化)、感知大有变化者(大有改善或大有恶化)。锚题项可以有不同数量的反应选项,研究者推荐5个反应选题,以减少主观和人为选择切分点的可能性(King, 2011)。那些在感兴趣测量指标上自我报告从T1T2感觉稍有改善或稍有恶化的个体,他们的得分变化均值(即,例子中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问卷)就被用作最小重要差异的估计。

积极与消极情感量表(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 PANAS)是心理学研究中广为使用的一种测量工具,它从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两个维度评定人类的情感(Watson, Anna, & Tellegenet, 1988)。有研究者关注在PANAS积极情感维度选择“有点儿不太积极”和“有点儿更积极”的被试,以及在消极情感维度选择“有点儿不太消极”和“有点儿更消极”的被试(Anvari & Lakens, 2021)。对于每个组,研究者分别计算从T1T2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的变化,从而得到最小重要差异的估计,称之为积极与消极情感的最小主观体验差异(the smallest subjectively experienced difference),其实就是最小效应。

显然,在心理学研究中,只要人们感兴趣的是个体主观体验的变化或差异,研究者就可以用变化的整体评定方法来确定所关注的最小效应量(Anvari & Lakens, 2021)。显然,心理学研究的许多问题,都会涉及人们的主观体验,亦即,在各种各样的情境中,人们是如何感受、如何思考、如何行动的,因此,人们的主观体验也能确定什么是感兴趣的效应与什么是不感兴趣的效应之间的边界。

心理学家通常感兴趣的效应是个体能主观体验到,并且认为有意义的。例如,情绪研究者对情绪的主观体验感兴趣(例如,Kuppens, 2019)。以此类推,研究者也可能对那些主观体验为有意义的效应感兴趣,比如,不同情绪的变化或差异。总之,对于关注人们主观体验与知觉的研究问题,变化的整体评定方法可以用来量化人们认为什么是小而主观上有意义的差异。

由于变化的整体评定方法可以用来估计个体主观感知为有意义变化的最小差异,有的研究者(Anvari & Lakens, 2021)把这种具体的最小重要差异估计称为最小主观体验差异(the smallest subjectively experienced difference),也就是个体认为有意义而感知为不同结果测量的最小变化。实际上,感兴趣的最小效应量(smallest effect size of interest)是指由理论模型预测的、或者与日常生活有关的、或者可以实证研究的最小效应量(Lakens, 2014)。因此,研究者可以用变化的整体评定方法来估计最小主观体验差异,随后采用这个效应量作为有关研究问题最小效应量的判据。

参考文献

Anvari, F., & Lakens, D. (2021). Using anchor-based methods to determine the smallest effect size of interest.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96, 104159.

Cuijpers, P., Turner, E. H., Koole, S. L., Van Dijke, A., & Smit, F. (2014). What is the threshold for a clinically relevant effect? The case of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s. Depression and Anxiety, 31, 374-378.

King, M. T. (2011). A point of minimal important difference (MID): A critique of terminology and methods. Expert Review of Pharmacoeconomics & Outcomes Research, 11, 171-184.

Lakens, D. (2014). Performing high-powered studies efficiently with sequential analyses.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44, 701-710.

Lydick, E., & Epstein, R. S. (1993). Interpretation of quality of life changes. Quality of Life Research, 2, 221-226.

Watson, D., Anna, L., & Tellegen, A. (1988).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brief measures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The PANAS scal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4, 1063-1070.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619783-1333943.html

上一篇:最小效应量,据此论短长
下一篇:烦扰何其多,专注自然少
收藏 IP: 220.173.126.*| 热度|

17 孙颉 王安良 宋玉 张晓良 张俊鹏 杨韩 邝宏达 陆仲绩 王平平 刘秀梅 杨正瓴 程少堂 宁利中 范振英 侯丹 李世斌 李毅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8: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